新疆西瓜:從前的又大又甜,為何現(xiàn)在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境地
前兩天看到了一個小小的熱搜,其實說是熱議更恰當(dāng)一點(diǎn),是關(guān)于新疆西瓜的。
熱議的內(nèi)容是:新疆的一個高校請學(xué)生吃西瓜。

很多的網(wǎng)友都在說,為何總是別人家的學(xué)校?
大家之所以會羨慕,是因為到目前為止西瓜的價格并不算便宜,我不知道內(nèi)地西瓜的價格是多少,但是在新疆,西瓜的價格還維持在1.5-2.0元/公斤。好在新疆的賣東西都是以公斤計,否則,這個價格真的有些不敢恭維。
對于內(nèi)地人來說,西瓜的個頭不太大,但是在新疆大個的西瓜基本在十公斤以上。
新疆的西瓜就外形而言,大約分為兩種,一種外形較圓,瓜皮的顏色較深,這種瓜個頭稍小。還有一種是那種橢圓形的,瓜皮的是淺綠色,上面有深色花紋,這種瓜在新疆有個叫法:炮彈瓜,這種瓜的個頭相對較大,份量也更重一點(diǎn)。
在視頻里可以看出,學(xué)校給學(xué)生發(fā)的瓜基本都是那種橢圓的“炮彈瓜”。


新疆的西瓜,曾經(jīng)是又大又甜
網(wǎng)友們之所以如此羨慕,那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在有著瓜果之鄉(xiāng)的新疆,西瓜是“大又甜”的存在。
在西部歌王王洛賓先生的《達(dá)坂城的姑娘》里,就有這么一句歌詞:
達(dá)坂城的石頭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
這首在上世紀(jì)中葉就開始傳唱的歌曲,讓聽過這首歌的人都知道,新疆的西瓜又大又甜。

我還記得小時候,每年的夏天最大的盼望便是父親單位分西瓜,因為父親是在養(yǎng)路單位工作,在那個年代是工作極為辛苦的單位,于是每年的夏天單位總會給職工發(fā)放西瓜做為福利,當(dāng)然價格也是極為便宜的。
而我們在那個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數(shù)放在床底下的瓜還有幾個,是不是能在整個夏天都有瓜吃?家里因為人多,西瓜也要計劃著吃的。
那個時候的瓜也真甜,切開一個,瓜瓤紅艷,每切下一牙,沙瓤瓜上的細(xì)細(xì)的顆粒清晰可見,每次吃完,手上殘存的瓜汁,不一會就變得粘手,舔一下還帶著西瓜的清甜。于是吃完瓜的手也舍不得洗去,一定要一根根地舔完才去戀戀不舍地洗手。

后來家里條件好了起來,每年夏天買的瓜也就多了起來,我們吃瓜的待遇也從以前的每日兩三牙,到后來能一次吃半個瓜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夏天里每天吃半個西瓜,幾乎成了習(xí)慣。以至于后來到武漢上學(xué)時,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刭I瓜時一牙一牙地買,還十分地驚奇。當(dāng)然在問過當(dāng)?shù)氐奈鞴蟽r格之后,這驚奇也就釋然了,畢竟內(nèi)地是以斤為計量單位的。
新疆西瓜的幾大產(chǎn)地,所產(chǎn)的西瓜各有特點(diǎn)
西瓜并非新疆的特產(chǎn),在全國其他地方都有西瓜,但是相比之下為何新疆的西瓜要甜得多,這得益于新疆的氣候,晝長夜短,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這些都是使得新疆西瓜甜的原因。
尤其是下野地的西瓜,以個大沙瓤而出名,那里的西瓜也是我們所說的炮彈西瓜。

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炮彈瓜時的情形,畢竟之前的西瓜兩個人吃一個就能吃完,但是炮彈瓜必須得四個人才能吃完一個。而每一次吃,總能吃得瓜皮見白才算罷休。
于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買瓜只認(rèn)下野地西瓜。
直到后來才知道,新疆的西瓜不僅僅只有下野地的西瓜,在吐魯番、昌吉、博州等地的西瓜都是很不錯的。
每年的五月剛過,吐魯番的西瓜就開始上市了,到六、七月份,其他地方的西瓜也都次第上市。
各地的西瓜因為生長的環(huán)境不同,在外形和口感上也有所不同。
吐魯番的西瓜就是之前那種外圓皮黑的瓜,這種瓜瓤不沙,瓜汁相對也多一些。

昌吉的西瓜以老龍河的西瓜為最好,西瓜外形跟石河子下野地的西瓜有些相似,也屬于沙瓤瓜。
博州的西瓜沒怎么吃過,因為在地域上博州離昌吉還是稍有些遠(yuǎn),而在昌吉本地又有當(dāng)?shù)匚鞴希酥獾南乱暗毓弦彩峭庠?。因此,對于博州的西瓜幾乎沒有接觸過。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五、六月份的西瓜都屬于早熟西瓜,價貴不說,關(guān)鍵還不甜。
在我記憶里,每年只有到七月份,父兄的單位里才會分西瓜來,而一過九月,西瓜就已看不到影子了。
新疆西瓜為何淪落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境地?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新疆的西瓜沒有以前甜了。
仿佛就是一夜之間的事,頭一年還覺得西瓜甜如蜜,但是第二年的西瓜就酸澀無比,關(guān)鍵是吃完之后口中還發(fā)苦。

后來才知道,西瓜之所以變味是在于瓜農(nóng)們給瓜上的肥料過多了,原本應(yīng)該光滑的瓜皮上變得疙里疙瘩,就仿佛人臉上長出的痘痘。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了大約有兩三年的時間。
幾乎每個瓜切開之后,會在瓜瓤中看到結(jié)著一個又一個的白結(jié),這樣的白結(jié)吃起來硬、無味,連著的周圍的瓜瓤口感也不好。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每到夏天,總會聽到人說:今年的瓜不知道好不好,都不敢買了。
而買過的人也總會說:瓜不甜,不好吃?,F(xiàn)在的西瓜為啥不好吃了?
后來,盡管瓜皮光滑了,但瓜的甜度依然欠缺,尤其是靠近皮的地方,總是酸的。以前吃瓜恨不得瓜皮上沒有一點(diǎn)紅瓤,可是現(xiàn)在吃瓜,只吃了瓜心之后就不想再吃了。

而隨著內(nèi)地和國外的其他水果充盈市場,人們對于瓜果的可選種類也多了很多,于是已經(jīng)不甜的西瓜逐漸從新疆的瓜果市場慢慢退出。
至于現(xiàn)在的西瓜為何不甜,或許只有真正的瓜農(nóng)才知道,對于我們來說,也只能看到表象,但是這表象卻會反映到實際的行動上來。
別人我不知道,就我本人來說,在新疆的西瓜還很甜的時候,每次總是十個二十個地買,如今去買瓜,也開始半個半個地買,而且每次買完之后,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會猶豫著要不要再買,這一次若不是寫這篇文章,或許還會不買瓜吧,這也是今年我第一次買瓜。
新疆的西瓜如果還想恢復(fù)以前的輝煌,還得要從種植的方式的改變,不要催熟,不要過多地依靠肥料。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那首《達(dá)坂城的姑娘》長長久久地傳唱下去,而且也能讓那些遠(yuǎn)道而來新疆的人們,能品嘗到真正又大又甜的新疆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