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為助。五果,又稱“水果”,含有水、糖、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六大類營
五果為助。五果,又稱“水果”,含有水、糖、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六大類營養(yǎng)素,為人體營養(yǎng)輔助來源。五果,古代包括李、栗、桃、杏、棗五類水果。
李,為薔薇科植物李樹的果實,7~8月成熟采摘。果實呈球形、卵球形、近圓錐形,梗凹陷人,頂端微尖,基部有縱溝,外被蠟粉,直徑3.5~5厘米,果皮鮮紅色、紫紅色、紫色、黃色,果重6~36克,果肉未成熟酸味及澀味,成熟之后酸甜各半,充分成熟甘甜可口。李子形態(tài)美艷,飽滿圓潤,玲瓏剔透,果肉內(nèi)有硬核,核為卵圓形或長圓形、有皺紋,核中有一枚種仁,稱為”李子仁”,可入藥,味苦、性平,活血祛瘀、滑腸、利水,用于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大便燥結(jié),浮腫。
李樹根皮,稱為“李根白皮”,可入藥,性寒、味苦,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帶。
《金匱要略》奔豚湯:“治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甘草、芎藭、當(dāng)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姜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千金方》:“治小兒尿灶丹,初從兩股起,及臍間走入陰頭皆赤色者,燒李根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
李子果肉,性寒、味甘、酸,清熱,利水、消積食、滑湯,潤膚、養(yǎng)陰生津、潤腸通便,改善食欲,含有大量抗氧化劑,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酰胺,及糖、微量蛋白質(zhì)、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煙酸、鈣、磷、鐵、天門冬素等營養(yǎng)成分,為抗衰老“超級水果”。
治小兒丹毒:“用李子燒為末,以田中流水,涂兩股足之患處?!?/p>
治消化不良:“李子(鮮品)一至三個,早晚各吃一次。”
治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牙周病、口舌生瘡:“酸李二至三個,連核搗爛加少許食鹽,開水,杯拌勻后放冷,汁液含漱口,每天多次?!?/p>
治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甜李子二至三個連核搗碎,加溫開水一杯,拌勻取汁液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p>
治無各腫毒:“酸李二至五,去核搗碎,敷患部,每天一次。”
治皮膚濕疹、瘙癢:“酸李十至十五個,搗爛,水煎外洗患部。”
治骨蒸勞熱、或消渴引飲:“鮮李子搗,絞汁,冷服?!?/p>
“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食生痰,損壞牙齒,體質(zhì)虛弱者宜少食?!峨S息居飲食譜》:“多食生痰,助濕發(fā)瘧疾,脾虛者尤忌之。”李子味苦澀及入水不沉者,不能吃。李子果肉,性寒、味甘、酸,助寒、助痰濕,土形人、水形人不宜多食。
栗,本義表面布滿尖硬利刺的果實,為殼斗科植物栗樹的堅果,9~10月成熟。栗有板栗和錐栗,板栗,殼斗大,球形,外生刺,堅果2~3個,堅果重5~10克,呈楔形或扁圓形,一面圓一面平者味甜,兩面皆平者不甜,紫褐色,被黃褐色茸毛,表面覆一層薄粉不太光澤,果肉淡黃,氣味芳香、味道甘甜可口,以房山板栗、良鄉(xiāng)板栗、遷西板栗(紅皮、紅毛)、興隆板栗、萊陽板栗最為著名;錐栗,殼斗小,球形,外生刺,堅果1個,堅果重5~9克,呈卵圓形,色味同板栗。栗子含有大量淀粉,可代主食,有“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稱。
栗子果肉,性溫、味甘,健脾補(bǔ)肝,活血止血、強(qiáng)身壯骨,為“健胃補(bǔ)腎”上等果品,有“腎之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