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遼旅渡1”輪的前身:“若鶴丸”

這艘船,船長71.57m,型寬13.60m,型深さ4.80m,ディーゼル2基、機関出力3,200ps、航海速力14.00ノット。
旅客定員455名、12tトラック14臺、乗用車30臺。
1975年初左右,日本淡路フェリーボート株式會社為了擴大運力,向三菱重工業(yè)下関造船所?若松造船申請了建造一艘車客滾裝渡船的計劃,于是“若鶴丸”應(yīng)運而生,這艘船在經(jīng)歷了建造,下水,舾裝,試航之后,在1975年7月竣工并交付使用,這艘船隨后在淡路フェリーボート旗下的航線上大顯身手,搭載旅客和汽車來往于淡路島與本州島之間,涂裝采用白色為主,煙囪顏色是湖藍色的,但由于新造船「富貴鶴丸」(1991年)首航以及明石海峽大橋修建導(dǎo)致客流量下降等原因,這艘船退役。



之后,這艘船賣給了中國的旅順港務(wù)局,船名更名為“遼旅渡1”輪,當時旅順港務(wù)局購買這艘船的目的是為了在1990年4月28日開通的蓬萊-旅順(新港)航線的船舶運力需求增加,當時,只是試運營期間,山東省內(nèi)的一個并不知名的海運公司開通了這條蓬旅航線(蓬萊至旅順羊角洼)客貨滾裝運輸航線,當時的客滾船是載重380噸,可載標準5噸汽車24輛、旅客300人的"魯膠渡3號"輪船(不是青島輪渡的那個,我懷疑這艘船后來更名為魯渤渡2,不太確定),噸位小,載客量小,航線航班量少,每個航次都滿員,為了增加需求,這艘船隨機投入進行了改造,將船底敞開部分封死,涂裝進行了變更,新增救生艇等工序,在1991年8月10日,"遼旅渡1號"輪船投入蓬旅航線運營,這條航線正式開始運營,成為了當時遼寧省內(nèi)第一艘地方客滾船,隨后,1993年,成立大連旅順船務(wù)總公司,這艘船的所屬公司從旅順港務(wù)局變更為大連旅順船務(wù)總公司,遼寧籍的往返于蓬萊-旅順航線的客滾船第一個專業(yè)化,真正意義上的航運公司誕生,這艘船在渤海灣最早的涂裝我感覺顏色是以白色為主,船底顏色是一個藍色線條為主的樣子,后來藍色橫線條去掉,改為了紅黃的彩色線條的圖案等等,船身有“大連旅順船務(wù)總公司”字樣,在蓬萊-旅順航線上這艘船大獲成功,搭載很多旅客和汽車往返于兩地之間,之后1999年因為當時大連渤海輪船公司投入新“遼旅渡1”輪(原名稱不詳,在1999年11月9日投入使用,比起現(xiàn)有的遼旅渡1相比,噸位大,船長大一些),用于旅順-萊州航線,為了防止與這艘船船名重合與混淆,更名為“遼旅渡9”輪,后改為龍口-旅順航線上運營,船公司改為大連渤海輪船公司,繼續(xù)運營,在2003年2月“遼旅渡7”輪在從旅順到龍口航行過程中發(fā)生傾覆沉沒事故后當時制定了一下方案,禁止3000噸級以下客滾船從事渤海灣運輸,這艘船因為噸位小而退出渤海灣運輸,當時的船齡是28年,還有2年達到報廢年限。








IMO: 75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