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溫水煮青蛙傳說還是事實
水陸兩棲的動物中,青蛙是一種常見的種類。到了夏天,池塘里青蛙們開啟了集體“歌唱”模式,總是呱呱地不停叫。
仔細聽就會發(fā)現青蛙的叫聲各不相同,除了我們經常聽到“呱呱”得叫聲,有些青蛙的聲音像哨子,有的像是低沉的咕嚕聲。它們的叫聲此起彼伏,一唱一和,從獨唱到二重唱再到大合唱,像是唱著一首快樂的歌。
在我們看來,青蛙呱呱的叫聲毫無章法可言,蛙類的合唱并非各自亂唱,而是有一定規(guī)律,有領唱、合唱、齊唱、伴唱等多種形式。通常這是雄蛙通過叫聲來吸引雌蛙來“約會”。而雌蛙聽到“呱呱”的叫聲后,就會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尋找心儀的伴侶。
它們叫聲的傳播有點像廣播站,但對雌青蛙來說,這些喧鬧聲并不會使它們分心,它們只收聽自己同類雄蛙發(fā)出的聲音。
青蛙是冷血動物,俗稱變溫動物,一到寒冷的冬天,青蛙就會待在土里幾個月,不吃不喝,直到春天來到后才能再次看到它們。
在冬天整個冬眠期間, 青蛙整天就是睡大覺,進入了休眠狀態(tài)。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青蛙, 消耗的能量非常少, 所以它們可以安全地越過寒冷的冬天,等待春天的到來,冬眠是為了適應嚴寒的外界環(huán)境的一種生存方法。
我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把一只青蛙放入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來;但是如果將它放在冷水中,然后逐漸加熱,青蛙會逐漸適應水溫,最終被加熱致死。這個是否屬實呢?
這個效應源于一個實驗,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實驗,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
當人們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讓其自由游動,然后再緩慢加熱,青蛙雖感覺到了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到了一定溫度后,青蛙熱度難忍,試圖逃離這個環(huán)境已經來不及了。
這種在逐漸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往往難以察覺到變化的發(fā)生,直到一定的程度才引起注意。人們在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后,難以察覺環(huán)境的變化,可能忽略了某些潛在的危險,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漸。
如果將青蛙直接放入熱水中,它們會立即感受到溫度的上升并試圖逃脫。真實的青蛙并不會在溫水中被慢慢煮死,這只是一個比喻。青蛙的體溫可以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容器太高,青蛙可能跳不出去。
容器的大小和高度對青蛙來說非常重要。當容器的大小和高度合適時,青蛙才能夠盡力地跳出去。
青蛙把卵產在水中,卵在水中孵化成小蝌蚪。小蝌蚪的長相和父母不同,它們身體黑黑的,像魚一樣用鰓呼吸。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yǎng)。
隨著小蝌蚪長大,它先長出后腿,接著長出前腿,改用肺呼吸,再逐漸褪去尾巴,變成小青蛙。它們的皮膚還會呼吸。青蛙從不喝水,它們身體的80%的水是通過皮膚的滲透作用呼吸的。
青蛙的眼睛對運動的物體很敏銳,對不動的蛾子、蒼蠅卻毫無反應。它們根據飛蟲的方向和速度一躍而起捕到飛蟲。
青蛙的食量很大,種類也很多,果蠅、蚊、各種昆蟲等都是它們的食物,青蛙生活在農田附近,常常捕食害蟲,被人們譽為“田園衛(wèi)士” 。
青蛙的嘴里沒有牙齒,吃東西時整個吞下去,是個真正的大嘴巴,它們還不能吃太硬的東西,因在青蛙的眼眶底部沒有骨頭,它的眼球和口腔中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薄膜,口腔和眼睛之間很容易互相影響,不然會扎到眼睛。吃東西時會不停地眨眼睛,這個動作能幫助青蛙吞咽食物。
青蛙是大自然中獨特的角色,它們不僅是舞者、歌手,還是睡眠專家。我們對它們的外表、行為和聲音都充滿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