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里高達幾十米的燈樓在歷史上是否存在?
這幾天《長安十二時辰》憑借優(yōu)秀質量在社會上引起熱議,而整部電視劇矛盾聚會點便是興慶宮里那座高達幾十米的太上玄元燈樓。制作組則用高超的拍攝技術讓觀眾們得到了一次視覺享受。

不過很多人在感嘆《長安十二時辰》的太上玄元燈樓視覺效果驚艷時也懷疑:科技水平還不是很發(fā)達的唐朝人能不能建起高達幾十米的燈樓呢?這種高達幾十米的燈樓在歷史上是否存在過呢?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盛世巔峰,社會經濟空前發(fā)達,城市夜生活也正式出現。但由于唐朝依然實行“宵禁”制度,這阻礙了城市夜生活的繼續(xù)發(fā)展,很多老百姓自然都期盼取消宵禁的日子。

唐朝法律規(guī)定,長安在每年的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都會取消宵禁三天,史稱“放夜”。上元節(jié)也就成為唐朝老百姓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而“上元觀燈”也成為老百姓一年里最重要的活動。

根據唐朝人張鷟的筆記別史《朝野僉載》記載,在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的長安上元燈會上出現了一座高二十丈(約六十米)的巨型燈樓,如同五彩繽紛、霞光萬道的花樹令舉世皆驚。

根據鄭處誨的筆記別史《明皇雜錄》記載,唐玄宗時期水平最高的燈匠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毛順。而毛順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高達幾十米的巨型燈樓,幾乎年年都是長安上元節(jié)的焦點。

綜上所述,唐朝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高達幾十米的巨型燈樓。因此《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上玄元燈樓確有歷史原型,連毛順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