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城的傳說之八:木匠墳前說興亡
上一期咱們講述了師延夫婦樂善好施,用愛心養(yǎng)育了孤苦伶仃的毛孩這個美麗的傳說,從而顯示了師延不僅箜篌彈奏的好,為人也是心地善良,好心得到了好報這個美麗的傳說。今天我們在講述一下箜篌城的傳說中另外一個故事,這就是木匠墳。

據(jù)箜篌城的傳說的代表性傳承人郭曉山介紹,在古城村北邊有一座荒墳,當?shù)厝硕挤Q其為“木匠墳”。據(jù)傳說這個木匠墳也是與箜篌有關(guān)。
站在木匠墳這片空地上,看著秋風掃過的枯樹,再看看地面上滿地荒草,說他是一個荒墳是一點也不為過,那么,這個木匠墳與箜篌又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呢,我們還是聽一聽郭曉山的講述:

(傳說中木匠墳的遺址)
據(jù)傳說,當年師延奉命來到這里研究樂器,人們都知道,大多的樂器與木制品都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師延來這里研制箜篌時,就帶來一位木工,他時常伴在師延左右,也是深通音律。箜篌研制成功以后,它也就成了制造箜篌的專家。后來這位木工就在這里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并把制作箜篌的技藝傳承了下來,由于他們制作箜篌的木工技藝水平高超,所造箜篌樂器賣給皇宮貴族,供不應(yīng)求。生活過得還算富裕,在當?shù)匾部梢运愕蒙鲜且粋€大戶人家。就在箜篌城北邊劃定了一片墳地,
到了南宋時期,金國占領(lǐng)中原。金國的一個將軍酷愛音樂,當他得知箜篌城里住著一戶會會制造箜篌樂器的家族時,高興得如獲至寶,遂將整個家族遷移至遙遠的北方,從此下落不明。木匠墳也就斷了香火,成了一座荒墳。

盡管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幾百年,這片土地一直沒有人耕種和管理,也不知道木匠家族還有沒有后人也無人可知。
作者簡介:
郭曉山,1963年生,1982年開始,擔任箜篌城遺址義務(wù)保護員。其間搜集和整理流傳民間的箜篌城的神話傳說。
2015年6月,編輯的《箜篌城的傳說》部分章節(jié)被《大河報》轉(zhuǎn)載?,F(xiàn)在是鄭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箜篌城的傳說》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作者簡介:胡云峰,河南中牟人,生于1956年。主任編輯職稱。獲得新聞在崗三十年證章,在上級發(fā)稿兩千多篇,有一百多篇作品獲獎,出版有新聞作品集《潮聲》。參與編輯過《中牟風采》等十余部書籍,現(xiàn)為鄭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官渡的傳說》和《小胡武進士的傳說》的代表性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