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出心聲
案:“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span>
西安市考古院位在小雁塔里偏僻的一隅,一棟兩層的磚房,墻外的爬山虎掩藏了本就不顯眼的考古院。初訪的客人想順利找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尋著了,也可能碰巧“故人已辭工地去”,尋隱者不遇的故事不光是訪客常遇,就連單位里的同事也是見怪不怪。
如此清幽世外之地,頗合考古院的神韻。一幫當(dāng)代的“地下工作者”不太想得到公眾的關(guān)注,借此可以享受鬧市區(qū)難得的寧靜。坐在辦公室里不時(shí)還能聽見窗外雁塔的鐘聲,莊重悠揚(yáng),我剛來單位的時(shí)候感覺甚是歡喜。
尋聲而去,可見一口懸空的大鐵鐘,隨著鐘聲的響起,四圍水渠里的噴泉瞬間綻放,好似噴涌的蓮花,莫名的可愛。

?
轉(zhuǎn)過身去,地上立著的牌子寫道:“敲三次為智慧宏開,六次平安好運(yùn),九次吉祥長久。十塊錢可敲鐘三次”。世上竟有如此好事,花十塊錢可以長腦子,花二十可以心想事成,花三十就可以延年益壽。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dāng),花個(gè)四五十不得與日月同輝?同一塊牌子,不光要中國人來敲,外國友人也是一視同仁。有英文說明我可以理解,但是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和中文差的那么多?英文的內(nèi)容稱其“聲聞十里”,民間還有“神鐘”之譽(yù):有情人即便遠(yuǎn)隔千里,鐘聲即可遙寄相思,對方還可感應(yīng)。如此說法,如此浪漫,本無可厚非,為何換成中文就只剩了三十塊的買賣之辭?罷了罷了,也許老外還有些閑情關(guān)心鐵鐘的心聲,國人早已沒了逸致去關(guān)心人心的況味。旁邊賣烤腸的爐子里散發(fā)著油膩的味道,這種感覺與佛門凈土中可以蕩滌胸中塵垢的鐘聲不能說完全不同,但也只能說沒有絲毫瓜葛。
興盡而來,敗興而歸。從此再無腦海里的鐘聲。
后來,我坐在辦公室里,當(dāng)鐘聲再次傳入耳中的時(shí)候,心里總會跟著撞鐘的次數(shù),默念三塊、六塊、十塊。不多不少,正好三次。多數(shù)人只敲三次,少有多次的。也許撞鐘人只覺得花十塊錢長腦子比較重要,二十塊錢的心想事成和三十塊的延年益壽并不劃算,畢竟十塊錢可以換兩根烤腸。
男女不同,撞鐘的力道不同,力士莽夫撞的聲音總是熱烈奔放的,渾身的氣力凝于手中,鐘聲之大,可震落屋瓦。十塊錢的本錢,撞出了起碼十五塊的效果。老少婦孺撞鐘似乎多了一番柔情,為子女祈福,為父母頌祝,亦或是為自己求得一份姻緣,總歸這鐘聲里多了一分虔誠。?

有時(shí)我在想,如果這鐘不要錢,是不是撞鐘的心里就能更單純,更虔誠?事實(shí)恐怕不是這樣,免費(fèi)的鐘恐怕會被人從早敲到晚,那樣的鐘聲豈能有絲毫的純粹之心?本著“不敲白不敲,敲了也白敲,白敲也要敲,但愿不白敲”的精神,那雁塔里將永無寧日。金錢出沒的地方,人的直覺總是俗氣,但是沒有金錢出沒的地方,恐怕更是無可奈何。金錢是一種束縛,脫離了束縛的人性,是一種比金錢更可怕的存在。
“吃面吃湯,聽?wèi)蚵犌弧保@是我老家常說的話。眼睛可以看到很多事,但不一定看的清。耳朵可以聽到很多聲,恰恰能聽到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