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是如何定義的,罕見病診斷難該如何解決?
國際罕見病日來源
國際罕見病日(International Rare Disease Day)起源于2008年歐洲罕見病聯(lián)盟(EURORDIS)發(fā)起的活動。該聯(lián)盟在2008年2月29日發(fā)起了一項活動,旨在為那些患有罕見病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關注。2月29日被選為國際罕見病日的日期,是因為這一天只在閏年出現(xiàn),象征著罕見病的稀有性。
但是不是年年有2月29日,因此國際罕見病日已定為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在這一天,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舉辦活動、宣傳、社交媒體等形式,向公眾傳達罕見病的現(xiàn)狀和患者所面臨的挑戰(zhàn),呼吁政府、醫(y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什么是罕見???如何去定義罕見???
罕見病(Rare Disease)也被稱為孤兒病,指的是患病人數(shù)較少的疾病。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定義,患者數(shù)量通常不超過每10萬人中的15人或者每2000人中的1人。
在中國,罕見病的定義是由國務院于2018年發(fā)布的《罕見病目錄(2018年版)》中規(guī)定的。該目錄定義罕見病為:
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包括遺傳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腫瘤、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罕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
患病人數(shù)少,即每10萬人中不超過15人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罕見病目錄的定義和患病率標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罕見病的定義應該根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進行解釋和理解。
根據歐洲聯(lián)盟的定義,罕見病的患病率是少于200,000人的疾病,美國FDA的定義是指患病率在200,000人以下的疾病,而日本罕見病基金會的定義則是患病率在50,000人以下的疾病。一些罕見病可能只影響少數(shù)人,而另一些可能會影響數(shù)千人,但總體來說,罕見病的患者數(shù)量相對于常見病來說是較少的。
如何解決罕見病診斷難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解決,根本問題就在于投入和回報率的問題?,F(xiàn)在很多常見病都沒有完全解決,在中國每年因心腦血管意外和癌癥死亡的人數(shù)就近1千萬人(心腦血管意外死亡人數(shù)約400萬每年,癌癥約400萬每年)。這種對整個社會危害更大,發(fā)病率更廣的疾病都沒有解決,因此想騰出更多的財力和人力去研究罕見病是不太現(xiàn)實的。
所以對于罕見病來說,我個人的意見是患者自己要有一定的意識和認識,國家社會層面有固定的資金可以用于專項研發(fā)和治療,有定點的治療單位,方便患者去尋求診斷和治療。
具體意見(僅供參考):
增加對罕見病的認識和意識:醫(yī)生和患者需要更多地了解罕見病的癥狀和特點,以便更早地進行診斷。
建立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心: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心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專業(yè)的醫(yī)療服務,包括多學科診斷、遺傳咨詢、基因測序等。
建立醫(yī)療合作和信息共享:醫(yī)療機構和專家可以共同協(xié)作,分享治療和研究的經驗,從而提高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制定更為全面和科學的罕見病診療指南:針對不同的罕見病,制定科學的診療指南,可以幫助醫(yī)生更準確地進行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罕見病目錄(2018年版)》
鄒曉博, 陳曉曉, 朱紅, 等. 中國罕見病研究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2019, 41(2): 139-144.
Yang Y, Muzny D M, Reid J G, et al. Clinical whole-exome sequenc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mendelian disord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369(16): 1502-1511.
王怡, 鄭賢英, 李航, 等. 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 2020, 37(2): 238-243.
罕見病診斷治療指南. 中華醫(y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