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社版《窩頭會館》北京站首演repo
不涉及劇情,只是我自己的觀演感受。

2022年8月3日,龍馬社版《窩頭會館》北京站首演。
一進(jìn)門,首先看到是Aveineil雨露均沾的花籃,從編劇到導(dǎo)演再到演員,每人一個。
再加上全員(楊鶴通:???)Aveineil的工作服,emmm,楊九郎真去德云社的廣告部了嗎?


看來這衣服早就做好了,天津排頭一個,然后北京、上海、南京、寧波、重慶、武漢。
這是《窩頭會館》會巡演的城市吧。

楊九郎是不是真去了廣告部不知道,《窩頭會館》這廣告效果肯定是有了。
2018年,老郭說“現(xiàn)在是德云社最好的時候”,然而現(xiàn)在看,2018年遠(yuǎn)遠(yuǎn)不是德云社最好的時候。
什么時候云鶴九霄能開枝散葉,把相聲藝術(shù)帶入到一個新的境界,才能說那是德云社最好的時候。
藝術(shù)的提高需要融會貫通,萬象歸春,春亦可入萬象。
老郭扮演的苑國鐘一上場,觀眾熱烈鼓掌。
但這個滿堂彩不是給“苑國鐘”的,而是給郭德綱的。
觀眾對演員太過熟悉,未必是好事。
尤其是沖著“德云社”,而不是沖著“窩頭會館”來的觀眾,看到老郭的時候,還是不免莞爾。
這種困擾很多喜劇演員都有。
宋丹丹、范偉、郭德綱都有這個問題,他們塑造過深入人心的喜劇形象,于是他們演起別的劇來,不管是悲劇還是正劇,不管人物是什么設(shè)定,觀眾一看到他們就笑。

演員各有各的困擾。
之前,我很為于明加捏一把汗。
人藝版的田翠蘭是宋丹丹演的,觀眾很難不把演員做對比,這兒多了那兒少了,那是宋丹丹,怎么比?
然而沒想到,本場的第一個淚點就是于明加帶給我的。
于明加飾演的翠蘭子掉過臉抹淚,我的眼淚也下來了。
在那個瞬間,我忘了演員于明加,看到了一個在艱難困苦中依然用力生活、有著深沉的、自發(fā)的、樸素的階級情感的善良女性。
從這開始,我入了戲。

張齡尹演的周子萍在劇中是一個進(jìn)步青年。
張齡尹一開口,我:哇,這個女孩子的聲音太好聽了!
說聲音好聽,不準(zhǔn)確。
準(zhǔn)確地說,是臺詞好聽。
臺詞好聽,不僅僅因為演員的音色好,更因為演員對人物把握得好。
溫柔且堅定,熱血但不雞血,張齡尹演的周子萍是那個時代里讓人向往的美好。

德云社的演員里演得最好的當(dāng)然是于謙。
于謙演的古月宗就是個“老不死的”,好像他下一秒就要死,又好像總也不會死,會一直那么歡實地、迂腐地、小心眼地蹦跶著算計這個算計那個。
古月宗幾乎沒有任何優(yōu)點,可就是讓人討厭不起來。
真是神奇的演技和神奇的人設(shè)。

以演技分,欒云平、曹鶴陽、侯震和楊鶴通是第二檔。
不如于謙那么奪目,但是也沒什么毛病。
這四位里,欒云平演的肖啟山戲份最多,人物塑造得也最傳神。
曹鶴陽自然。
侯震收著演。
楊鶴通規(guī)規(guī)矩矩。
這四位里,欒云平最好。

相比那四位,張九齡王九龍和楊九郎這三個九字科的年輕演員又嫩一些。
苑江淼這個角色不好演。
苑江淼是是內(nèi)心情感撕扯最強(qiáng)烈的一個,有多愛,就有多恨。
可是這種愛恨交織要怎么表達(dá)?是轉(zhuǎn)換還是交融?
張九齡演得還行。

楊九郎演的肖鵬達(dá)內(nèi)心是另一種撕扯。
凡是內(nèi)心有撕扯的角色都不好演,演狀態(tài)容易,可把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的過程演出來,難。
就昨天的首演看,楊九郎演得相當(dāng)可以了。
雖然有點緊張,但是該給的情緒都給到了。
尤其那個擦鞋的動作,看得我心里一軟。
這個動作,把人物立體了,情緒豐富了,性格豐滿了,主題深沉了。
具體的分析,等巡演結(jié)束,我們再結(jié)合劇情討論吧,不劇透了。

至于我們老郭,啥也不用說了。
我就一句:郭德綱我愛你!我要看你生猴子!
生不出來,養(yǎng)別人家的也行!
多帶徒弟多演出,把平臺做得大大的,道路拓得寬寬的,我們永遠(yuǎn)支持你!
以后,我們還會支持你的孩子們!
加油啊老郭!
時間緊張,今天就寫這么多吧。
今天我要繼續(xù)天橋午場,晚上繼續(xù)《窩頭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