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皂=香皂








四千多年前,希臘人用木材焚燒動物祭天時,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黃色物質,這就是最早的肥皂。進入十九世紀,由于路布蘭制堿法的發(fā)明,使肥皂的生產進入了工業(yè)化的階段,直到上世紀中葉達到鼎盛。八十年代初,我國開始逐漸廣泛使用香皂。
香皂,顧名思義,是有香味的皂,也就是香與皂的結合。我國在宋代就出現了比較原始的香皂,是將天然皂莢搗碎細研,加入各種藥用的花瓣香料,做成球形專供洗面浴身之用。在當代,從制皂工藝上劃分,有工業(yè)皂與手工皂兩種,而手工皂又有熱皂與冷皂之別。無論哪一種,都是皂中加香。由于有不同的皂和不同的香料,造就了不同品質的香皂
先說工業(yè)皂。工業(yè)皂是將制成的皂基進行干燥,再添加香料、抗氧化劑等添加物,經過拌料,研磨,壓條等工序制成不同規(guī)格形狀的香皂。很明顯,皂基是主要原料,它是由脂肪酸與堿發(fā)生皂化反應產生的,而脂肪酸又是油脂水解的結果,同時會產生甘油,工廠會把甘油取出,作為另外的商品出售。
所用的油脂可以是植物油,也可以是動物脂肪。為了降低成本,各個廠家都會在這個最基本的原料上面下足功夫,所以,皂基的品質便有了比較大的差距。
一般工業(yè)皂的香都來自于香精,誘人的色彩都來自于化工染料,雖然都有國家標準,但聽上去總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盡管這類皂基本都“物美價廉”。
再說熱皂。熱制皂是利用市面上購買來的純凈的皂基,加熱使其融化,添加色素、香料,入模制作而成。整個過程用時短、效率高。這種皂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加入了化工香精,成本較低;另一種是加入了精油,就是很多人使用的精油皂。從品質和安全性方面講,后者肯定優(yōu)于前者,但由于購買的皂基里面沒有甘油,滋潤度普遍較差,除非又重新加入。
最后是冷制皂。冷制手工皂除了需將固體的油脂輕微加熱溶化成液體外,在成皂的過程中是不需要高溫加熱的,所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油脂和其它添加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并且在皂化過程中會產生大約20%左右的天然甘油,使用時會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起到很好的保濕作用。?
?
添加物可以是天然的香料,也可以是植物精油。如果全過程未使用動物脂肪,就成了備受推崇的“素皂”。若與傳統(tǒng)香文化結合,還可以加入合香粉,就做成了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的“合香皂”。
冷制皂制作周期長,一般不少于三十天,對所用的原材料要求比較高,所以皂的價格比較昂貴,但與進口的同類產品相比,那才是真正的物美價廉。選擇香皂,關注“香”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