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題解析—2023福建師范大學MFA廣電真題解析
639 影視批評與寫作
Part 1??真題
(一)簡答題(10分*4)
1.簡述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 2.“故事背景是四維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3.為什么影片欣賞者要特別注意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重復頻率高的內容。 4.電影敘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二)論述題(20分*3)
1.談談經典電影語言中,為什么要隱藏攝影機的存在。 2.類型理論更適合于電影而不是電視劇,談談你的理解。 3.從藝術的角度談談新主流電視劇的得與失。
(三)寫作題(50分)
以孩子、父親、陌生人為核心人物寫劇本,不少于1000字。
Part 2??押題準確度
639影視批評與寫作的電影理論與影視創(chuàng)作部分,在壹秋的課程體系中都有涉及。電視與電視理論部分也在廣電專題課和小班課中有對應部分。 對于緊跟直播課、課下按時完成作業(yè)和創(chuàng)作練習的同學,作答本試卷并不難。但是觀察真題可知,近年的題目走向綜合,常出現(xiàn)對比類、闡述類、分析類的題目。 這就需要同學們對各板塊內容的綜合掌握,學會知識的融會貫通,多思考、多積累。
(一)簡答題
1.簡述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
對應課程資料
2.“故事背景是四維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對應課程資料
3.電影敘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對應課程資料
(二)論述題(2小題*20分,共40分)
1.類型理論更適合于電影而不是電視劇,談談你的理解
對應課程資料
2.從藝術的角度談談新主流電視劇的得與失
對應課程資料
(三)命題寫作題(50分)
1.以孩子、父親、陌生人為核心人物寫劇本,不少于1000字。
課程劇本資料與范例
Part 3??歷年考點分析
通過對2020級到2023級四年專業(yè)一639影視批評與寫作試題的分析,我們得到了以下的表格。
總體來看,難度上相差不大,題目主要涉及三大板塊,偶有分布不均的情況出現(xiàn)。2021年題目最綜合,2023年的題目次之,緊接著2020,2022??荚嚪秶蠖喽季劢褂谖覀冋n程中的電影理論、電視/電影專題和影視創(chuàng)作。不同年份的題目類型、題目總數及題目分值有浮動變化,好在知識點的考察均為大綱內容,多以基礎知識為主。
Part 4?難度分析
今年的639影視批評與寫作,
仍以基礎題為主
,偶有兩道知識點的綜合考察題。
題目更側重于電影及電影理論的考察,包括3道簡答題、2道論述題
;電視及電視理論僅1.5題,占比最少;創(chuàng)作部分除每年固定的寫作題外,還涉及對參考書《故事》的考察。
題目總體難度適中,但題量較大,考生完成整張試卷的作答時間上還是比較緊張的,綜合給到三星半。
Part 5??真題解析
(一)簡答題(4小題*10分,共40分)
1.簡述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外國電影理論-蒙太奇學派-維爾托夫的內容。1920年,導演維爾托夫提出了“電影眼睛”理論。所謂“電影眼睛”,是說把電影攝影機當作人的眼睛甚至是比人的眼睛更客觀的眼睛去捕捉“生活即景”。而后可以從介紹、代表人、理論主張、影響等多個角度中挑選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答題。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介紹
:電影眼睛派創(chuàng)造 了電影政論這一新聞紀錄電影的新樣式。這一樣式的代表作有《電影真理報》中的許多 影片和紀錄片,如《前進吧!蘇維?!?、《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等。另外還有兩部實驗性影片:《電影眼睛》和《帶電影攝影機的人》。
(2)主張:
他把場面調度、電影劇本、演員、攝影棚等稱之為資產階級的發(fā)明物,統(tǒng)統(tǒng)加以排斥,而主張只用“實況拍攝”的方法,即拍紀錄片或新聞片的方法。他們提倡用偷拍的方法去拍攝真實的“生活即景”,認為電影藝術只存在于思潮流派解說詞與蒙太奇之中,導演的個性主要是通過對紀錄對象的選擇、編排以及創(chuàng)造新的時間、空間和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出來。
(3)影響
:“電影眼睛”理論在蘇聯(lián)、以后在全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促使人們認識到,必須把人放在其社會環(huán)境和他的生活中來加以反映,并使人們注意到蒙太奇的重要性。它給予紀錄電影以極大的推動,并為電影創(chuàng)造了一些新的樣式,是紀實電影美學的源頭。
2、“故事背景是四維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解析:
以名人名言為命題點,來考察同學的熟悉程度。
原句為美國著名電影編劇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的背景是四維的時代、期限、地點和沖突層面”。這四個緯度直接指明了故事背景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答題的角度。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時代:
構成反映故事在時間中的位置,即是一個時間坐標。故事可發(fā)生在當今世界、歷史時期抑或是罕有的幻想,如《動物農場》或《水船下沉》,其間的地點和時間都是未知的,也是不相關的。
(2)期限:
構成故事在時間中的長度。故事的時間跨度可以是幾十年、幾年、幾個月、幾天?;蛘呤悄欠N罕見的作品,故事時間等于銀幕時間,如《我和安德烈共進晚餐》,一部描寫兩個小時晚餐的兩個小時的影片。
(3)地點:
構成故事在空間中的位置。故事中具體的位置,某城鎮(zhèn)、某街道、某樓房、某房間等。
(4)沖突層面:
構成故事在斗爭等級體系中的位置,也即是故事結構的主要突出部分。政治的、經濟的、意識形態(tài)的、生物的或心理的社會力量,各不相同的沖突水平起著各不相同的作用。
3、為什么影片欣賞者要特別注意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重復頻率高的內容。
解析:
屬于基礎考點,在參考書《電影的讀解》中有涉及。對一部電影的闡釋,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應用重復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來完成。大衛(wèi).波德維爾認為:“重復”是理解所有電影的基石,在任何一部電影中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從對話、音樂到鏡頭運動、人物行動和故事情節(jié)等元素的重復。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劇作結構:
重復在順序結構中應用是為了使影片首尾呼應,以增強作品的整體性,令電影敘述顯得順暢自然。在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風月》中,影片開頭部分童年的大小姐和端午以及忠良在門口相遇并一起回頭看的段落在影片結尾時完全重復了一遍,給人一種強烈的宿命感和悲劇感。
(2)情節(jié)設置
:這種情節(jié)上的不斷重復可以加強敘事上的戲劇性,這些巧合可造成一種反常、意外、懸疑或滑稽的戲劇性效果。劉鎮(zhèn)偉導演的電影《月光寶盒》中,至尊寶為了救晶晶姑娘使用月光寶盒讓時光倒流了 5 次,在每次重復的情節(jié)中都在小環(huán)節(jié)上有略微的變化?;恼Q的情節(jié)中蘊含著真摯的感情。
(3)人物設置:
在電影中應用這種方法除了可以達到上述吸引觀眾的目的更可以表現(xiàn)導演對人的命運、性格、社會角色定位等復雜命題的理解和闡釋。如基耶夫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中的兩個維羅尼卡、黑則明的《影子武士》中的小偷和信玄、巖井俊二的《情書》中的藤井樹和博子、婁燁的《蘇州河》里的牡丹和美美等。
??
4、電影敘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外國電影理論-敘事學部分。文學敘事學主要受慧于結構主義語言學研究和普羅普對民間故事的類型學研究,由此形成了包括電影敘事學在內的一般敘事學的兩大探索領域:敘事話語研究和敘事結構研究。即本題的作答思路。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敘事話語研究:
致力于在敘事領域里建立起類似于語言學中構成句子成分的詞的分類。例如,列維-斯特勞斯“致力于建立神話素(Mytheme)的類似于原子周期表那樣的東西,記載它們的原子量、穩(wěn)定性和化合價”。
(2)敘事結構研究:
是一種敘事語言的句法學,其目的,一是研究敘事成分之間的類似于語言學中詞與詞之間的一般秩序和曲折變化;二是研究每一個具體的敘事本文的敘事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但這兩種研究往往結合在一起進行。因為結構研究畢竟要建立在單元分類研究的基礎之上。例如,羅蘭·巴特在《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 (1966)一文中就把敘事作品分成三個描述層次:功能層、行動層和敘述層。
(二)論述題(2小題*20分,共40分)
1、談談經典電影語言中,為什么要隱藏攝影機的存在。
解析:
本題為大綱范圍內的基礎考點,在參考書《電影理論與批評》中有所涉及。故事片的首要敘事原則即是隱藏攝影機,引用麥茨的說法為“來自烏有之鄉(xiāng)的烏有之人講述的故事” 。隱藏的攝影機利于觀眾認同人物的目光,利于觀眾自然而然的走入故事中。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觀看:
敘事電影的觀看認同攝影機,在講述故事時提出需要解決的謎題,并向觀眾隱藏。攝影機安排了觀眾的視點和景觀,這一視點之所以得到觀眾的認同,其奧秘就在于雖然從嚴格的意義上說,攝影機與隱藏在攝影機后面的意識形態(tài),決定了電影敘事的視點和視角;但是,攝影機“它那通過中心人物的感知來滲透敘事信息,從而把技巧隱藏起來的能力”
(2)接受:
敘事電影的接受模式是被吸引入故事的沉浸狀態(tài)之中(感性融入),觀看電影意味著跟隨故事的戲劇性,所以觀眾的參與是靜止的、被動的。在“看與被看”的過程中,電影導演需要有意識地“消除已侵入的攝影機的在場,并防止觀眾產生間離效果”。
??
2、類型理論更適合于電影而不是電視劇,談談你的理解。
解析:
本題將電影與電視劇的區(qū)別和類型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考察,需要同學熟練掌握類型理論的內容,而不是單純的背誦??梢詮念愋碗娪把芯康呐d起入手,比較電影與電視劇制作、產出的差異,來闡述類型理論更適配于電影研究。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生產過程
:電影是大成本集體創(chuàng)作的生產過程,必須經過發(fā)行渠道讓大家集體消費。而電視劇雖面向大眾,但在各衛(wèi)視播出時卻無需大眾消費。電影創(chuàng)意,是“三角形思考方式”——創(chuàng)作者、發(fā)行方、觀眾共筑的。創(chuàng)作者有了創(chuàng)意經過發(fā)行的渠道傳遞到觀眾再將反應回饋給創(chuàng)作者,三角形中不斷地演練,產生重復的結構,類型電影的理論概念便來自于此。?
(2)影片特點:
類型是一種約定俗成,觀眾正是因為知道某些影片的慣有情節(jié)和定型化人物,因其投合自己的口味,才甘心掏錢就座。類型電影工業(yè)化、模式化、定型化的特點,形成了其穩(wěn)定的美學特征。而電視劇更注重于劇集與劇集間的連續(xù)播放,以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吸引觀眾,正需要打破慣有情節(jié)和定型化人物模式。
??3、從藝術的角度談談新主流電視劇的得與失。
解析:
本題屬于廣播電視部分的熱點考察題目。近幾年的歷史題材新主流電視劇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頗有建樹,《覺醒年代》《山海情》《跨過鴨綠江》等新主流電視劇成功“出圈”,成為當下社會的熱議話題之一。選擇自己積累好的例證,從得(優(yōu)點)和失(缺點)兩方面入手即可。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得:
新主流電視劇將對時代全景的宏觀深描和個體人物的細微觀照深度融合,用心講述中國故事。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山海情》全景式地將鏡頭聚焦于曾“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qū)。全劇以西海固地區(qū)擺脫貧困的歷史進程為敘事線索,采用篇章式的敘事結構。 從1991年吊莊移民政策新生落地,到2016年閩寧鎮(zhèn)的經濟生活走上康莊大道,該劇在時間跨度上濃縮了25年間里三代人的成長史、閩寧鎮(zhèn)的變遷史;在空間廣度上,展現(xiàn)了寧、閩兩地幫困扶貧的千里畫卷。整部劇扎實厚重而又細膩清新,把個體人物的成長蛻變和脫貧攻堅的宏大敘事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劇中不同身份、個性迥異的小人物的個體命運承載并映照出整個時代的大背景和大故事。
(2)失:
反思與期待近年電視劇總體而言的成功毋庸置疑,但我們要勇于“盛世危言”,有些問題需要冷靜思考,包括電影在內的新主流影視文化面臨著發(fā)展中的諸多問題,以便著眼未來,繼續(xù)可持續(xù)發(fā)展。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我們都應該積極建構“大魚帶小魚”式的合理生態(tài)。近年電影界“頭部電影”現(xiàn)象令人欣喜也令人憂慮和反思。電視劇領域也出現(xiàn)了“一劇獨大”的“頭部劇”現(xiàn)象。顯然,部分電視劇、電影,在中國影視行業(yè)發(fā)展中都起到了某種“頭部”的作用,對于整體影視劇的票房、收視率和影響力都功不可沒。但是“頭部”過于集中于某一兩部作品明顯是有問題的。
(三)命題寫作題(2小題*25分,共50分)
??
1、以孩子、父親、陌生人為核心人物寫劇本,不少于1000字。
解析:
這道題的核心在于通過“孩子”“父親”“陌生人”三人的關系來設計事件,設計矛盾沖突,從而達到故事的戲劇性。
我們可以參考創(chuàng)作課中的人物關系設置一課,為三個人設計好之間的關系,進而設計三人之間發(fā)生的事件來推動故事發(fā)展。本題的主題可寫的很多,既能夠寫親情,也能夠寫勵志故事,也可以寫類似于熱心助人、傳承美德等等,只要能夠把三個人的關系設計好即可。 要注意的是,本題的分值為50分,那么我們寫作字數在1500字即可,這種情況的劇本不能進行過多的展開,大概寫10個場景左右即可,
所以設計一個轉折即可,不要設計太多背景和復雜的事件。
848中外影視史
Part 1?真題
(一)名詞解釋(5分*5)
1.愛森斯坦 2.《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電影) 3.天一電影公司 4.飛天獎 5.廣播電視體制
(二)簡答題(10分*5)
1.簡述制片廠制度是好萊塢的基石 2.簡述超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特征與成就 3.評價樣板戲電影 4.簡述第四代導演在哪些方面推進電影語言的現(xiàn)代化 5.談談對“政治節(jié)目和即時歷史節(jié)目”的認識
(三)論述題(25分*3)
1.簡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出現(xiàn)的“靈魂寫實主義電影” 2.如何理解特呂弗說“整個電影史分為戈達爾之前和戈達爾之后” 3.2019年互動劇元年,簡述互動劇的發(fā)展概括和藝術得失
Part 2??押題準確度
848中外影視史中的基礎部分和相關熱點,在壹秋的課程體系中都有涉及。尤其是基礎部分,名詞解釋在講義上均能找到出處,簡答題則與課后作業(yè)重復率極高,一定可以遇到原題。但是觀察真題可知,近幾年的題目都會出現(xiàn)專題部分的內容,每年會根據學界/業(yè)界的相關動向或熱點設置1-2個題目。這就需要同學們在閱讀整理參考書之余,還要積極的上專題課,對熱點話題也要多積累、勤思考。
(一)名詞解釋(5*5,共25分)
1.愛森斯坦
對應課程資料
2.《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對應課程資料
3.天一電影公司
對應課程資料
(二)簡答題
1.簡述制片廠制度是好萊塢的基石
對應課程資料
2.簡述超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特征與成就
對應課程資料
3.評價樣板戲電影
對應課程資料
4.簡述第四代導演在哪些方面推進電影語言的現(xiàn)代化
對應課程資料
(三)論述題
1.簡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出現(xiàn)的“靈魂寫實主義電影”
對應課程資料
2.如何理解特呂弗說“整個電影史分為戈達爾之前和戈達爾之后”
對應課程資料
3.2019年互動劇元年,簡述互動劇的發(fā)展概括和藝術得失
對應課程資料
Part 4?難度分析
通過對2020級到2023級四年專業(yè)二848中外影視史的分析,我們得到了以下的表格。
總體來看,難度上相差不大,題目分散在中/外國電影史、廣播電視史和專題課程的內容中。 2021年題目最綜合,2023年和2022年的題目次之,緊接著2020??荚嚪秶蠖喽及ㄔ谖覀冋n程中的中外電影史基礎知識,部分會涉及到電視史、廣電/電影專題等熱點話題的知識考察。 好在題目的提問方式或直接或開放,雖涉及范圍較廣,但以基礎知識為主,同學們多少都能寫出自己的觀點。
Part 4?難度分析
今年的848中外影視史,仍是以基礎題為主,考察范圍涉及電影史、電視史和熱點話題。
題目大多在影視史的范圍內,僅論述3題涉及廣電熱點,需要同學們互動劇案例的積累。論述2題的考察本質仍是電影史的內容,只是需要同學進行題目轉化。其余的名詞解釋、簡答、論述1題均為基礎題,能夠掌握好基礎知識即可把握80%以上的分數。
題目總體難度適中,但題量較大、考察范圍廣,考生完成整張試卷的作答時間上還是比較緊張的,綜合給到四顆星。
Part 5??真題解析
(一)名詞解釋
1.愛森斯坦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外國電影史蒙太奇學派的部分。按照名詞解釋踩點得分的答題方法,可以從人物介紹、藝術風格、代表作品、理論主張等多個角度中挑選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答題。如理論主張:提倡在電影制作中以最富有吸引力的蒙太奇取代時序的、以劇情為中心的手法。即不拘泥于情節(jié)、而以獲得最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心理效果為原則來組合畫面,剪輯影片。這便是著名的“雜?!泵商嬖瓌t。如代表作品1924年拍攝第一部影片《罷工》1925年拍攝的舉世聞名的《戰(zhàn)艦波將金號》。
2.《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外國電影史-先鋒派-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部分。按照名詞解釋踩點得分的答題方法,可以從影片介紹、美學特點、影響/意義等多個角度中挑選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答題。如影片介紹:是由羅伯特·維內導演,卡爾·梅育編劇,上映與1920年的電影。該片講述了面目猙獰的卡里加里博士利用夢游殺人的故事。是世界電影史上被談論得最多的影片之一,是德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的里程碑之作。影片以其怪誕的表現(xiàn)主義風格,成為以后西方恐怖片為之效仿的鼻祖。
3.天一電影公司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中國電影史的部分。按照名詞解釋踩點得分的答題方法,可以從公司介紹、制片主張、代表人、代表作品等多個角度中挑選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答題。如公司介紹:天一影片公司是中國電影制片機構,由邵氏兄弟于1925年6月在上海虹口橫浜橋成立,專門從事影片的攝制與發(fā)行,其中邵醉翁任總經理兼導演。如制片主張:"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發(fā)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
4.飛天獎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廣播電視知識部分。按照名詞解釋踩點得分的答題方法,可以從介紹、獎項設置、影響/意義等多個角度中挑選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答題。如介紹:1981年創(chuàng)辦,由廣播電影 電視部委托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等單位舉辦,每年一屆。原定名為 “優(yōu)秀電視劇獎”,1983年后名為 “全國優(yōu)秀電視劇飛天金像 獎”。評委會由影視界、文學界等專家組成。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的中國電視劇“政府獎”,是對上一年(或兩年度)電視劇思想藝術成就的一次檢閱和評價。
5.廣播電視體制
解析:
屬于較為基礎的考察點,定位至廣播電視知識部分。按照名詞解釋踩點得分的答題方法,可以從介紹、分類、作用/意義等多個角度中挑選自己熟悉的知識進行答題。如介紹:廣播電視傳播媒介的機構設置、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的總和。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對新聞業(yè)體制進行系統(tǒng)研究,推動新的發(fā)展。 如分類:世界現(xiàn)存的廣播電視體制有四種: (一)國家壟斷經營、管理。這是國營型的廣播電視體系。 (二)以收取視聽費為主要財政來源,不以營利為直接目的的公共廣播電視體制。 (三)國營、私營并舉,以私營體制居多的廣播電視體制,在中美洲的國家中,這種體制尤為多見。 (四)國營、私營廣播電視并存的體制。
(二)簡答題(4*10分)
1.簡述制片廠制度是好萊塢的基石
解析:
依照簡答題的作答思路,去找題目中的關鍵詞來進行知識點的定位,本題中為兩個關鍵詞,分別是制片廠制度和好萊塢。那么這道題目中的基石,即為作用/意義/影響的同義替換詞。只要讀懂題目后,圍繞著制片廠制度對好萊塢影片生產/占領市場/日后發(fā)展的作用進行作答就好。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精細分工形成好萊塢生產鏈:
大而全的制片企業(yè),形成流水線式的電影生產方式。制片廠內分工精細,影片制作從故事創(chuàng)意到拍攝完成,各有其分工的部門和集體進行操作,個人的創(chuàng)造消融在集體合作之中。
2.制片人穩(wěn)定好萊塢票房收入:
制片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對影片的作用凌駕于導演之上。制片人是實現(xiàn)影片商業(yè)價值的關鍵,是連接資金勢力和影片制作過程的樞紐,因此,他根據影片的市場規(guī)則,可任意更換人選,甚至改變劇情。
3.明星制增加好萊塢粉絲粘度:
明星制度的產生。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使電影越來越缺乏創(chuàng)造特征,制片人發(fā)現(xiàn),保障影片市場收益的最好途徑是利用電影演員在觀眾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使演員的形象和表演成為特別標價的商品。
2.簡述超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特征與成就
解析:
本題中為一個關鍵詞,與兩個限定詞,直接提問超現(xiàn)實主義的相關知識,那么同學基于自己背誦或積累的知識進行默寫即可??芍苯邮褂妙}目中的藝術特征與成就的二分角度,分兩段來書寫答案。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藝術特征:
超現(xiàn)實主義是指通過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人類潛意識的活動、夢幻、靈感等虛無飄渺的東西,探討和發(fā)現(xiàn)人類無法觸摸的心靈世界。他們的創(chuàng)作實踐是將這些虛無的事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結合起來實現(xiàn)的,因而半虛半實,真真假假,給人一種夢幻般的超現(xiàn)實的虛無感。超現(xiàn)實主義者認為,對人的夢境、迷幻狀態(tài)及其在潛意識支配下進行自動寫作等方面的研究,是探索知識的真正手段。
2.成就:
他們十分重視分析人在夢中以及醒時的思想活動,認為人的迷幻狀態(tài),不論是自然的還是誘發(fā)的,都能夠揭示人在不受理智控制或不受美學、道德影響的狀態(tài)下的思想活動情況。同樣,不受美學或道德影響的自動寫作能夠揭示人的潛意識活動。超現(xiàn)實主義者認為,所有這些方法都能幫助人們的思想擺脫習慣、社會成規(guī)以及教育所帶來的束縛。只有擺脫這種束縛,他們才能夠自由地體驗超現(xiàn)實世界的生活。也只有超現(xiàn)實世界才能揭示人與宇宙之間的真正關系。
3.評價樣板戲電影
解析:
本題中為一個關鍵詞,提問樣板戲電影的相關知識,提問方式比較開放,那么同學基于自己熟悉的角度進行評價即可??蓮臅r代背景、藝術特征、優(yōu)缺點、影響/作用/意義等多角度中進行選擇,并可以適當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來做例證。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優(yōu)點:
在樣板戲電影中,鏡頭內部蒙太奇的探索和突破現(xiàn)代京劇電影的視聽語言探索達到了彼時國產電影視聽語言成就的一個高峰,既承續(xù)了“十七年”戲曲電影抒情性,鏡頭內部蒙太奇的鏡頭語言手法,又融合了對蘇聯(lián)蒙太奇學派研究的美學成果,形成樣板戲電影獨具特色和創(chuàng)新性的敘事性鏡頭內部蒙太奇。
2.缺點:
樣板戲由于產生于特定的年代,由于特定的文化語境決定了樣板戲的主題、樣式等具有特定的模式。有可取之處,但也有雜湊生硬的問題,違反藝術樣式固有特點,寫實布景削弱了想象空間,表演上過分強調體驗人物與貼近生活,交響化伴奏使程序化唱腔變成了“京歌”,用指揮替代鼓板以整合文武場,概念化的闕失。
4.簡述第四代導演在哪些方面推進電影語言的現(xiàn)代化
解析:
本題中為兩個關鍵詞,提問第四代導演的相關知識,將作答范圍劃定在了電影語言現(xiàn)代化的探索之上。那么同學需要從四代的多條貢獻中找出與范圍相關的部分進行答題,不可將第四代導演的知識點一股腦寫上去。可用理論與實踐的二分思路來進行作答。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理論:
張暖忻、李陀的《談電影語言的現(xiàn)代化》,從“電影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入手,在梳理世界電影史上電影語言更新的基礎上,探索“如何使我國電影跟上世界電影藝術的發(fā)展,實現(xiàn)電影語言現(xiàn)代化的問題”,尤其是“有意地著重從戲劇對電影的影響,以及電影怎樣怎樣逐步擺脫戲劇的影響成為獨立的藝術這個角度著眼”。
2.實踐:
《沙鷗》的創(chuàng)作,可以看作是張暖忻把理論付諸于現(xiàn)實的嘗試。電影開篇是一個近兩分鐘的長鏡頭,用生活流的視聽語言交代運動員所在的環(huán)境和人物動作,傳達出女排運動員青春活潑的情態(tài)。張暖忻有意識地追求新的電影語言,進而改變電影的質感,這和當時整個社會求新求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
5.談談對“政治節(jié)目和即時歷史節(jié)目”的認識
解析:
本題中為一個關鍵詞,屬于廣播電視部分的知識點,屬于開放性的提問方式。那么同學們圍繞“政治節(jié)目和即時歷史節(jié)目”寫自己熟悉的知識就好,題目沒有限定某一范圍,只要舉例恰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政治節(jié)目:
近年來,國內政治節(jié)目關注當下現(xiàn)實和個體命運,從抽象政治議題轉向具體的民生話題,呈現(xiàn)出從宏大敘事向小微敘事的轉向。央視通俗理論節(jié)目《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將“中國夢”與每個中國人的生活相聯(lián)系,例如在第一集《新時代什么樣》中為了展示新時代的新氣象與大眾息息相關,除了請專家闡釋宏觀戰(zhàn)略部署,節(jié)目還以“五年時光,你的生活有什么變化”為題隨機采訪群眾,人們從共享經濟、網購、政府辦事效率等多角度暢談自己生活發(fā)生的改變,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境的相似更易讓觀者產生共鳴式的“移情”,從而對國家未來的戰(zhàn)略部署形成強有力的政治認同。
2.即時歷史節(jié)目:
即時歷史節(jié)目需要忠實記錄,如現(xiàn)場直播。這類活動需要預先策劃并廣泛宣傳。但是因為是實況轉播,所以播出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意外的突發(fā)情況,因而需要有應變的措施。這類節(jié)目可能會在瞬間聚集大量的觀眾,影響廣泛,它使人們切身體會到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耳聞目睹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它具有群聚性、傳承性和鼓動性,具有極大的震撼或激勵作用,它會引起人們深沉的歷史情結和社會思考。?
(三)論述題(2*20分)
??
1.簡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出現(xiàn)的“靈魂寫實主義電影”
解析:
這道題屬于非?;A的論述題,不涉及比較和分析,直接提問“靈魂寫實主義電影”。這個概念出現(xiàn)在由陸弘石和舒曉鳴所著的《中國電影史》中,閱讀過這本書或緊跟上課內容的同學應該都能輕松應對。陸弘石在書中指出:“《萬家燈火》和《小城之春》是戰(zhàn)后‘靈魂的寫實主義’創(chuàng)作系列中的兩部更為重要的作品。它們分別從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這兩個互有差異的‘路向’,共同抵達對靈魂的深刻展示。”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即為本題的切入角度。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日常生活“路向”:
得益于沈浮獨有的博大襟懷和悲憫氣質,《萬家燈火》以相對超越的“打破黑暗追求光明”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在描繪浮世煩憂、刻畫人倫至情的過程中抵達戰(zhàn)后中國電影少有的“靈魂的寫實主義”的高度。
2.情感生活“路向”:
《小城之春》以已婚的周玉紋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況下再次見到昔日戀人時的情境來展開。影片場景簡約空靈,拍攝角度靈活多變,畫面鏡頭意味深長。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故事、人物和畫面、鏡頭的深處,是為“靈魂的寫實主義”風格化佳作。
2.如何理解特呂弗說“整個電影史分為戈達爾之前和戈達爾之后”
解析:
這道題屬于契合熱點的論述題,去年戈達爾的去世引起電影界的轟動,不少學習選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命題考察。仔細看這句話,“戈達爾之前”和“戈達爾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強調的是戈達爾的反叛精神、戈達爾給電影界帶來的變革,這即是題目的作答角度。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主觀立場:
戈達爾所有的電影都有其主觀的立場,他不斷地出現(xiàn)在旁白中或者直接飾演某個工具般的角色,除了《精疲力盡》還模糊地浮現(xiàn)故事的脈絡以外,他的很多電影都會以字幕代替鏡頭,這種時不時地哲理一下或者顛覆一下有其對當年電影泛故事化的嘲諷,也是一種詩意化地回到默片時代。
2.手法創(chuàng)新:
戈達爾的電影反叛激進,反對電影的古典敘事方式,排斥好萊塢那種認同、介入的美學觀念。為達到離間的效果,他拋棄合乎邏輯的剪輯順序,轉而運用跳接,自我介入等主觀隨意的敘事手法。各種鏡頭閃回閃前、交叉剪輯,以這樣的手法來表達主角的騷動和反叛。
3.政治議題:
早在1967年的《中國姑娘》里戈達爾便揭示了“文革”時那全民政治的可笑,盡管他帶著相當隨心所欲的游戲態(tài)度。戈達爾關注的問題十分廣泛,社會學的、語言學的、心理學的、甚至胚胎學的,當然,他對政治有敏感的天性,他公開表示“所有的事情都與政治有關,甚至包括煮一個蛋”。
3.2019年互動劇元年,簡述互動劇的發(fā)展概括和藝術得失
解析:
這道題屬于廣播電視部分的熱點論述題,在廣電/電影的專題課程中有涉及?;觿≡诮衲陙淼玫搅瞬恍〉陌l(fā)展,試卷中出現(xiàn)對此知識點考察也不奇怪。題目的命題很明確,需要考生從兩個角度來分別論述發(fā)展概況和優(yōu)缺點。
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1.發(fā)展概括:
互動劇的興起可追溯到1966年的《自動電影:一個男人和他的房子》,但當時技術尚不成熟,互動形式仍依托于人工操作。在此之后還出現(xiàn)了具有劇情選擇特點的真人視頻《電車男追女記》《宅男最后的120小時》等探索作品,但這些互動影視的嘗試僅停留在淺顯層面,未引起主流市場的關注。隨著互聯(lián)網交互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互動劇的內容呈現(xiàn)方式越來越豐富,交互形式的應用也向深層次發(fā)展。真正將互動劇帶入大眾視野的是2018年由Netflix制作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但該劇并沒有很好地利用交互機制來提升觀眾觀影體驗,交互設計反而成了觀眾對該影片的詬病之處。之后我國互動劇借鑒了Netflix對《黑鏡》系列IP化運作,推出了電影《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的衍生互動劇《最后的搬山道人》,以及《明星大偵探》的衍生互動劇《目標人物》和《頭號嫌疑人》。除了懸疑、探險類題材,我國的互動劇也開創(chuàng)了職場題材的影視作品,如《我加》《她的微笑》的角色設定均是娛樂公司的藝人助理或經紀人。此外,戀愛題材的互動劇《聲戀時代》《拳拳的四重奏》憑借沉浸式戀愛體驗引起大眾關注和熱議。
2.藝術得失:
互動劇的優(yōu)點點是互動機制的應用和多劇情模式的自由選擇,還有些互動劇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角色進入整部劇的劇情樹,按照角色視角代入劇情支線,通過不斷選擇解鎖劇情樹新支線,往往可以在一部劇中進行多個角色切換嘗試,其中傳達的信息量要比傳統(tǒng)影視劇多很多。2020年初,互動劇《拳拳四重奏》同時在一零零一和騰訊視頻播出,獲得廣泛的關注。 但實際上互動游戲在發(fā)展中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互動劇難以滿足游戲用戶的高頻度操作需求互動劇由于兼具敘事需求,無法實現(xiàn)游戲中如此之多的操作行為,單論操作樂趣遠低于傳統(tǒng)游戲。對于游戲玩家而言,游戲是可以不斷做加法的游戲,而互動劇對于他們來說,更像是做減法的游戲,選擇受到限制較多,變化性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