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與“老紅木”的區(qū)別是怎樣的
老紅木,也叫紅酸枝,北方人覺得它顏色比較深還帶有種古色古香的感覺,于是北方人叫這種紅木為“老紅木”,而兩廣則認為這種木頭的新切面散發(fā)很明顯特有的酸香氣味,遂稱它作“酸枝”。印度、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有出產(chǎn),《國標》把它定義為“紅酸枝”,屬于豆科黃檀屬。

老紅木它的木質(zhì)和顏色和小葉紫檀非常的相似,木紋多為條紋狀,顏色與棗紅色相近,木質(zhì)堅硬細膩。紅酸枝成材時間比較長,一般至少要生長到600年以上才能使用,其實它與其他木材最大的區(qū)別是木紋在深棗紅色中常常夾帶著黑色或者深褐色的條紋,古色古香,給人一看就是很有年代感的感覺,所以北方的人也叫它為“老紅木”。

老紅木富含蠟質(zhì)比較適合用燙蠟工藝來制作,老紅木只需要打磨摩擦,就可以做到表面平整光滑,光澤持久。老紅木并不適合用做漆的工藝來制作,因為現(xiàn)代擦漆工藝很容易蓋住了木頭本有的優(yōu)良木質(zhì)和天然紋理。而且做漆的話,有些無良廠家就會渾水摸魚,用其他的一些材料來充當老紅木,在材料上作假。所以一般老紅木會用燙蠟工藝來制作而不是采用做漆工藝。燙蠟工藝做出來的老紅木家具表面光滑、紋理清晰,能很直白的表現(xiàn)出老紅木的優(yōu)良特性。
老紅木的地位可以說是挺高的,在明朝、清朝,它跟黃花梨、小葉紫檀一起并稱為皇家專用的“三大名木”?,F(xiàn)在的老紅木卻不如黃花梨和小葉紫檀的價值高,但是在明朝紅木價值是很高的,在一份明朝的海關(guān)關(guān)稅單據(jù)上:老紅木的關(guān)稅僅僅次于小葉紫檀而已,這也足以證明老紅木的地位是很高的。

關(guān)于對老紅木的評價在《古玩指南》這本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唯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木質(zhì)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有些地方就會有新紅木、老紅木的說法,雖然不科學(xué)也只是一種口頭上的約定,但是卻是很實用,老紅木實指顏色較深,心材接近紫紅色的黑酸枝與紅酸枝,其中主要品種有:交趾黃檀、巴里黃檀、闊葉黃檀、黑黃檀、刀狀黑黃檀這些。老紅木一般呈深紅色,顏色比較一致,帶有寬窄不一的深色條紋,手感細膩;新紅木顏色相對來說就比較淺,木紋也比較單一,手感粗糙,老紅木和新紅木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好啦,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對老紅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老紅木的木頭材色、條紋紋理、酸香氣味以及細膩手感一直吸引著國人的眼光,也正是它各個與眾不同的方面才能讓它奪得光榮稱號“老紅木”

王義紅木家具鑒賞

王義紅木家具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