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暗羅研究綜述
來源??TMR Publishing Group
? 作者??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編輯部??
?
研究亮點
本文詳細介紹了長葉暗羅的生態(tài)學分布、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
研究背景
印度在本土醫(yī)學系統(tǒng)中使用藥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藥用植物不僅在發(fā)展中國家有巨大的需求,而且在發(fā)達國家也有巨大的需求,因為它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易得性。這些方面使得藥用植物成為傳統(tǒng)醫(yī)生日常執(zhí)業(yè)的主要選擇。
?
長葉暗羅,學名Polyalthia longifolia,又名垂枝暗羅、印度塔樹,番荔枝科暗羅屬常綠喬木,原產于南亞印度、東南亞等熱帶地區(qū)。單葉互生,長披針形,長12-27厘米,寬2-6厘米,邊緣波浪。研究認為:長葉暗羅具有多種藥理學特性,如抗癌,抗?jié)?,低血糖,降壓,緩蝕劑,生物吸附劑等等。此外,它與印度馬齒莧非常相似。植物的某些部分,如葉子、樹皮、根和種子的提取物中包含各種各樣的化合物。這些提取物具有能力治療一些人類疾病,如發(fā)燒,潰瘍,皮膚病,蠕蟲病和心臟問題。研究表明,一些化合物可以導致多種癌細胞系的細胞死亡。這種植物還具有一些生物應用,如抗菌、抗病毒和抗菌,這使它具有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

生態(tài)與分布
長葉暗羅原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已經傳播到印度印度次大陸和鄰近地區(qū),是一種高大、常綠、對稱的樹。它主要是為各個熱帶國家的園林設計而種植。在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這種植物主要栽培為行道樹。在臺灣南部,這種植物被用于各種目的。
?
長葉暗羅需要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在印度,它可以長到海拔1,500米。它自然生長在亞濕潤至濕潤地區(qū),年降雨量為800至3,800毫米,在旱季可長達8個月。它要求無霜區(qū),生長溫度范圍為16-35攝氏度。長葉海棠需要 pH 值約為5.5-7.5的肥沃的、自由排水的粘壤土、壤土、沙壤土和壤土砂土。長葉暗羅具有耐干旱的能力,在30-40華氏度的溫度下可以在室外越冬。充分的陽光照射對植物的生長是必不可少的。
?
繁殖
長葉暗羅以種子繁殖為主,發(fā)芽時間為2-3周。這種樹可以使用各種技術來種植,例如軟木扦插和空氣壓條。收集成熟果實后,置于開放環(huán)境中進行軟化處理。該軟化允許容易清除種子,然后它是清洗去除土壤物質和受到空氣干燥下的陰影。幼苗在苗圃中保存大約1年,然后種植出去。
?
植物化學研究
從植物的不同部位,主要是從葉子,莖皮,種子,果實和根,已報道了許多化合物。
從葉子中提取的化學成分
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長葉暗羅研究表明: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類黃酮、甾體類化合物、糖苷。從這種植物的葉子中提取了一種二萜,稱為16α- 羥基基貞爾達 -3,13(14) Z-dien-15,16-內酯。該二萜具有多種藥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作用、抗利什曼菌作用、抗真菌作用、細胞毒作用和抗?jié)冏饔谩?/p>
?
莖和莖皮中提取的化學成分
從長葉暗羅的莖和莖皮中分離得到3種氮雜萘生物堿,即達瑞寧、聚氫鳥氨酸和異脹海棠堿,以及3種阿樸啡生物堿,即亞里亞丹寧、諾維林 β 和橄欖葉海棠 β 氮氧化物。對長葉暗羅莖皮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其中含有α-古巴烯(8.7%)、α-烏洛洛爾(8.7%)、β-雪蓮烯(8.6%)、α-愈創(chuàng)木烯(7.8%)、異種芳香二烯(7.4%)等。
?
從根中提取的化學成分
結果表明:長葉暗羅提取物中含有潘杜拉胺 a、潘杜拉胺 b、潘杜拉堿、豆甾醇3-o-β-d- 葡萄糖苷、尿囊素、柯拉威酸和偶氮羅勒生物堿異尿嘧啶。從長葉暗羅根皮脫脂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了克拉維酸、利諾丹、雙硬脂酰亞胺及其四種烯烴異構體、硬脂酰二萜及其四種烯烴異構體和賴氨酸。從該植物的根木中提取了7個山茶素二萜類化合物等。
?
藥理學研究
抗?jié)兓钚?/strong>
研究表明:長葉暗羅葉甲醇提取物物對潰瘍的保護作用。采用大鼠白化模型,用乙醇和乙醇/鹽酸誘發(fā)大鼠潰瘍結果表明:該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劑量依賴性抗?jié)兓钚?。此外,植物葉片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顯示出降低總酸度、潰瘍指數和胃內容物的能力,并提高胃幽門結扎潰瘍模型的 pH 值。
?
抗菌活性
長葉暗羅抗革蘭陰性菌的活性較低,植物葉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顯示了對大腸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蠟樣芽胞桿菌的抗菌活性。對克雷伯氏肺炎菌、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具有顯著的抗菌活性??咕钚宰C據表明,莖皮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菌活性,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強,而氯仿、甲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強。
?
抗瘧原蟲活性
抗氯喹伯氏瘧原蟲(ANKA)菌株的體內抗瘧活性評價顯示:長葉暗羅莖皮的乙醇提取物對耐藥性惡性瘧原蟲的感染顯示出強大的抗瘧活性。
?
抗癌活性
長葉暗羅葉甲醇提取物對前列腺癌細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提取物能抑制細胞生長,阻斷細胞周期 G1/s 期的生長過程。長葉暗羅葉乙醇提取物和氯仿部位對人白血病 HL-60細胞、 SF 295細胞和結腸 SW-620細胞均有誘導凋亡作用。Vijayarathna 等研究了長葉暗羅葉甲醇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及其作用機制。根據這項研究,該提取物在宮頸癌細胞(即 HeLa 細胞)中顯示了劑量依賴性的凋亡和細胞周期阻滯 G0/G1、 G0/G1和 G2/m 期。還報道了長葉暗羅葉乙醇提取物對人肺癌細胞株的抑制作用。
?
傷口愈合特性
采用大鼠創(chuàng)面切除模型,觀察了長葉暗羅葉乙醇提取物對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這項研究在大鼠皮膚的前背側進行了長達14天的評估。該提取物顯示愈合傷口收縮時,局部應用。在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等不同溶劑中提取的長葉暗羅樹皮提取物具有顯著的創(chuàng)傷愈合作用。它增加了肌成纖維細胞的上皮化速度和收縮特性,并表現出愈合活性。
?
降血糖或降血糖活性
Lakshmi等人通過給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大鼠注射長葉暗羅樹皮提取物21天來評價其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表明,該樹皮提取物在控制1型糖尿病方面表現出與格列吡嗪相似的效果。在甲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溶劑中的樹皮提取物顯示了降低胰島素水平的良好降血糖活性。提取物還顯示了生化參數的穩(wěn)態(tài),如膽固醇,尿素,肌酐,總蛋白質和酶活性。長葉暗羅葉片的乙醇和氯仿提取物對這些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該提取物有能力降低葡萄糖吸收速率,從而抑制餐后血糖升高。
?
解熱作用
用脂多糖誘導的解熱活性模型檢測了植物葉、莖皮和根的甲醇提取物的解熱活性。這種植物提取物顯示出明顯的解熱活性,通常高于阿司匹林。抑菌率依次為根提取物、葉提取物和莖皮提取物。該植物的劑量依賴性解熱活性使其適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
?
抗炎活性
Sharma等用亞急性炎癥模型(棉球肉芽腫)研究其抗炎活性,為該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和鮮葉水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提供了證據等。
?
抗氧化活性
實驗結果表明:DNA損傷的基因保護化合物的存在,最有效的濃度為100g/mL。該提取物對h2o2介導的DNA損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該研究預測,葉提取物可以抑制DNA氧化損傷和安全的口服后給藥。
?
保肝活性
Jothy 和 Aziz等人通過使用肝損傷模型證明了該植物的肝保護作用。研究表明,長葉暗羅具有治療和保護各種器官的生化和組織病理變化的能力。在小鼠中,植物可能通過增加抗氧化劑的保護機制來保護氧化損傷。長葉暗羅果實的甲醇提取物通過降低血清酶、膽紅素和脂質過氧化的含量,有保護肝臟免受損傷和肝損傷的能力。
?
抗病毒作用
長葉暗羅葉甲醇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活性。長葉暗羅樹皮乙醇提取物的口服給藥顯示出一種類似于參考藥物苦味酸鈉的瀉藥活性。長葉暗羅葉乙醇提取物對 β 和 t 淋巴細胞有免疫刺激作用,可用于治療和預防免疫缺陷病。
?
鎮(zhèn)痛活性
長葉暗羅成熟葉的甲醇、乙酸乙酯和苯提取物均具有鎮(zhèn)痛活性。甲醇提取物具有強烈的鎮(zhèn)痛活性,其次是乙基和苯提取物。莫尼魯扎曼等人評估了長葉暗羅莖皮乙醇提取物的抗傷害作用(阻斷疼痛刺激檢測的作用)。本實驗采用谷氨酸和福爾馬林誘導的舔食實驗、熱板實驗、尾部浸泡實驗和醋酸扭體實驗等熱致痛和化學致痛模型。該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劑量依賴性鎮(zhèn)痛活性。
?
抗高尿酸血癥活性
研究認為:體內尿酸水平的升高導致了葡萄糖代謝的惡化。高尿酸血癥發(fā)生在痛風,高血壓和腎損害情況下。長葉暗羅葉的氯仿提取物顯著地表現出體外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
總結
長葉暗羅在印度傳統(tǒng)醫(yī)藥體系中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研究顯示:長葉暗羅具有多種獨特的化學成分,有可能破壞癌細胞系,如前列腺癌細胞、人白血病 HL-60細胞、肺癌細胞(A549)、 SF 295(CNS)和 SW-620(結腸)。同時,它有治療各種疾病的能力,包括潰瘍、淋病、高尿酸血癥、糖尿病、肝損傷、炎癥以及更多的傳染病。在未來,有必要進行臨床試驗和開發(fā)適當的植物配方,以實際的臨床應用為人類謀福祉。

圖1垂枝長葉暗羅的藥理活性
?
?掃碼二維碼獲取全文

引用格式
Dattatray TV, Shivaji C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Polyalthia longifolia.?Tradit Med Res. 2021;6(2):19. doi:10.12032/TMR20201218212
訂閱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期刊
只需將電子郵箱發(fā)送至?"傳統(tǒng)醫(yī)學研究"公眾號后臺
我們會定期將電子期刊發(fā)送到您的郵箱
傳統(tǒng)醫(yī)學研究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ISSN 2413-3973)【2021免版面費】?已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 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qū), Embase, DOAJ, ProQuest, J-Gate, EuroPub, WHO-COVID-19 Database?等數據庫收錄。特別歡迎具有明確歷史記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傳統(tǒng)醫(yī)學研究和相關社會科學研究。官網:https://www.tmrjournals.com/tmr投稿地址:https://submission.tmrjournals.com/submission?journal=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