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塊配了臺雙核電腦,朋友說我傻,網(wǎng)友們快幫我評評理!

筆者有一臺處理器型號是銳龍2600的臺式電腦,雖然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但3.4GHz至3.9GHz的默認頻率再加上6核心12線程的配置對筆者來說,甚至有些性能過剩,筆者平時也就用來碼字,偶爾直播推流,總體來講,筆者對這臺電腦還是比較滿意的,唯一的槽點就是酷冷至尊MB520機箱的尺寸有些大了,于是筆者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這臺電腦掛閑魚能賣出去,我就換一臺ITX主機。

沒想到事情進展異常順利,處理器、主板、散熱器、電源,就連機箱都賣掉了,按照原計劃,筆者打算咬咬牙上銳龍5600G,同樣是6核心12線程,主頻比銳龍2600還要更高,核顯性能也不弱,用來直播推流也綽綽有余,然而一個小插曲卻讓筆者徹底放棄了AMD處理器。

由于電腦長時間沒開機,再加上硅脂比較干,筆者拆除散熱器的時候,竟然連同處理器一起拔下來了,更加讓人無奈的是,處理器仿佛鑲在散熱器底座上一樣,根本取不下來,為了防止處理器針腳損壞,筆者將散熱器泡在開水中進行加熱,外加吹風機伺候才把處理器扣下來。

既然選擇英特爾平臺,還是先看看哪款I(lǐng)TX主板比較劃算吧,經(jīng)過對比還是覺得銘瑄這個品牌性價比最高,“丐幫幫主”果然名不虛傳,H510芯片組支持10代和11代處理器,對筆者來說,i3-10100這樣的處理器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600元不到的價格性價比也挺高。

不過考慮到10代和11代處理器的制程工藝依舊是14nm,功耗表現(xiàn)并不好,秉持電子產(chǎn)品買新不買舊的原則,筆者還是選擇了H610芯片組,不得不說,銘瑄挑戰(zhàn)者H610 ITX這款主板629元的價格確實要比銘瑄挑戰(zhàn)者H510 ITX(499元)貴一點,不過貴有貴的道理,銘瑄挑戰(zhàn)者H610 ITX的配置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支持3屏輸出、配備偵錯燈這樣的功能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下面幾個功能才是這款主板真正厲害的地方。首先是供電,這款主板采用10相供電,即使是13代i7這樣的高規(guī)格處理器也能充分釋放性能,其次是2.5G有線網(wǎng)卡,要知道售價高達999元的技嘉H610I也只配備了普通千兆有線網(wǎng)卡,最后是這款主板預留了CNVi無線網(wǎng)卡接口,這對ITX規(guī)格的主板來說,絕對是個實用的功能,除了M.2固態(tài)硬盤接口在南橋位置之外,這款主板幾乎沒有什么明顯槽點。

處理器有兩種選擇,剛好夠用就選i3-12100或i3-13100,一步到位就選i5-13400(1799元),然而由于預算有限,筆者最終還是以355元的價格購入了一顆盒裝賽揚G6900,話說回來ITX電腦果然很燒錢,原本筆者打算靠這顆“小賽揚”過渡一下,卻沒想到這顆賽揚G6900對筆者來說竟然夠用了!

相信不少朋友一聽到賽揚就會想到低端,從產(chǎn)品定位來看,賽揚G6900確實是12代桌面級處理器里面最低端的型號,3.4GHz的最高頻率以及2核心2線程的紙面參數(shù)也完全不夠看,但賽揚G6900畢竟是一顆采用Golden Cove架構(gòu)的12代處理器,配合Intel 7制程工藝(10nm),CPU-Z單核性能跑分可達548分,與i9-9900KF相當,不過由于只有2顆物理核心,多核性能只有1068分左右。

賽揚G6900集成的UHD 710顯卡最大動態(tài)頻率1.3GHz,除了支持4K 60Hz顯示之外,還擁有不錯的視頻解碼能力,用來直播推流也完全沒有問題。經(jīng)過實測,在16GB雙通道DDR4-3200MHz內(nèi)存的情況下,直播推流1080P 60幀10000碼率內(nèi)容時,處理器占用43%左右,核顯占用率63%左右。

順帶提一下散熱,雖然盒裝賽揚G6900里配有散熱器,但考慮到這是一臺ITX主機,再加上直播推流對這顆處理器來說也算是重活,筆者在閑魚上花35塊錢購買了一個英特爾原裝銅底散熱器,不得不說,新款散熱器比之前好太多了,至少沒有撲面而來的廉價感,日常待機處理器溫度45℃左右,單烤FPU溫度也不超過55℃。

內(nèi)存條是從上一任電腦里取下來的兩根8GB DDR4 3200MHz金士頓掠食者RGB燈條,H610芯片組主板和賽揚G6900最大只能支持到這個頻率,一切都是剛剛好,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這對內(nèi)存條花了600多塊錢,如今內(nèi)存條降價厲害,出二手實在有些血虧。

硬盤也一樣,剛好H610芯片組也不支持PCIe 4.0固態(tài)硬盤,筆者的這根250GB西數(shù)黑盤(SN750)也就繼續(xù)用上了,用來當系統(tǒng)盤安裝常用軟件足夠了,由于銘瑄挑戰(zhàn)者H610 ITX這款主板的M.2接口剛好在南橋位置,穩(wěn)妥起見,筆者花10塊錢在閑魚上買了一個M.2散熱片,經(jīng)過實測,硬盤溫度至少降低了5℃,只能說物超所值。

由于沒有游戲需求,所以筆者并沒有安裝獨立顯卡的打算,酷魚、傻瓜超人這類ITX機箱雖然價格便宜,但需要后配電源,SFX規(guī)格電源的價格普遍不便宜,1U規(guī)格電源的質(zhì)量又無法得到保障,最后筆者將目光投向了迎廣肖邦和迎廣B1兩款機箱。

論外觀,兩款機箱都顏值在線;論質(zhì)感,迎廣肖邦的金屬機身要更好一些;論兼容性,迎廣B1要比肖邦更強一些;論價格,迎廣B1要比肖邦便宜100塊錢,所以筆者選擇了迎廣B1,就這還是在拼多多斥538元巨資買的,機箱比處理器貴系列……

接下來重點聊一聊迎廣B1這款機箱,能把塑料玩兒明白的除了諾基亞,大概就是迎廣了,這款機箱除了側(cè)透玻璃,其余全是大塑料,單論成本,500多塊錢的售價屬實有點智商稅,不過就設(shè)計而言,這款機箱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夸贊的。

首先是自帶200W金牌電源,以后升級更高規(guī)格的處理器也足夠了;其次是機箱頂部內(nèi)置了一個散熱風扇,垂直風道更加利于散熱,這對ITX主機來說尤為重要;最后是快拆式背板設(shè)計,只要擰掉2顆螺絲就可以快速給電腦安裝硬盤,這款機箱一共可以安裝2塊2.5寸SSD/HDD硬盤。

順帶一提,銘瑄挑戰(zhàn)者H610 ITX配合迎廣B1這款機箱還是比較容易理線的。

最后簡單總結(jié)一下,相信不少朋友對于賣掉銳龍2600換賽揚G6900這件事情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就相當于把手里的旗艦手機賣掉換一臺入門手機,其實起初筆者也是打算升級銳龍5600G這樣的高性能APU,可是將處理器“連根拔起”的經(jīng)歷實在讓人一言難盡。賽揚G6900的表現(xiàn)屬實讓人意外,H610芯片組也有一定的升級空間,后期可以換奔騰G7400、酷睿i3-12100、13-13100這樣的處理器,也算是有一定的升級空間,現(xiàn)在你還覺得這臺ITX電腦雞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