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zhàn)法國520毫米口徑列車炮,破壞力巨大,還參加了二戰(zhàn)
爆發(fā)于100多年前的一戰(zhàn),其整個作戰(zhàn)行動中都有重型火炮的身影,整個戰(zhàn)場被大炮“犁”了無數(shù)遍,在一戰(zhàn)期間有多種大口徑火炮接受現(xiàn)代化改進,或者研制新的火炮火炮型號。法國作為傳統(tǒng)的歐洲陸軍大國,在火炮技術方面頗有造詣,一戰(zhàn)期間為了壓制德軍裝備的列車炮,專門研制了520毫米口徑的巨型列車炮。

這款火炮由著名的施耐德研制,由法軍總參謀部在1916年提出研制計劃,目的是全面碾壓德軍的420毫米口徑列車炮,當年2月27日,參謀部正式訂購了兩輛列車炮,稱為1916型520毫米列車炮。
如此大口徑的列車炮在當時還是首列,其研制難度和德軍的“巴黎大炮”差不多,整套設備重量達到了265噸,長度達到了32米。
火炮口徑520毫米,炮管長11.9米,重44噸,采用液壓氣動反沖裝置。同大部分列車炮一樣,該炮采用前后兩截8軸班車“肩抬”式的結構。
設計師沒有給火炮設計可以展開的腳架等結構,或許是為了保證結構的強度,火炮沒有水平角度調整結構,它需要預先在陣地上布置“人”字形的軌道,通過在軌道上移動完成不同的方向角調整。

火炮裝填需要將炮管放平,然后用電動的升舉機器搬運炮彈,火炮的俯仰射擊角度在20°~60°。使用的彈藥有1370和1420千克重的高爆榴彈,以及1654千克重的混凝土穿甲彈。炮口初速度在450~500米之間,最大射程大約18千米。
1917年11月,第一門520毫米口徑列車炮交付,它在Saint-Pierre?Quiberon進行射擊測試,第二門列車炮在1918年3月7日交付。
其中一門火炮在1918年7月27日的測試中,成功向16千米的目標發(fā)射了4輪炮彈,遺憾的是在發(fā)射第五輪炮彈的時候發(fā)生了炸膛事故,巨大的爆炸將火炮炸得七零八落,殘片散落在半徑2千米的范圍內,關于事故的具體原因現(xiàn)在已經不清楚了,因為相關檔案已經不存在。

隨著一戰(zhàn)的結束,剩下的一門列車炮沒能有機會參與到實戰(zhàn)中去,戰(zhàn)后似乎被法國人拆解保存了起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軍在法國找到了這門列車炮的零件,并將它們重新組裝起來,據說曾參與列寧格勒的包圍戰(zhàn),然而它沒有發(fā)射幾輪炮彈就炸膛了,事故原因是彈藥提前引爆。至于火炮的殘骸,據說蘇軍在1944年將其回收了,可能回爐重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