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暗網黑市覆滅,一個年輕黑客的雙面人生曝光
2013年10月1日,在舊金山格倫公園圖書館的科幻小說區(qū)里,暗網著名黑客——羅斯·烏布利希(Ross Ulbricht)正坐在桌前安靜地打字......

突然,他身邊兩位讀者大吵起來,正當烏布利希分神時,一名探員飛快地奪走他手邊的電腦,另兩名探員迅速掏槍將他制服......

當時他的電腦上正登陸著暗網交易網站Silk Road的管理員賬號。

第二天,羅斯·烏布利希被捕消息一傳出,比特幣匯率開始大幅震蕩——從140美元跌到129美元,第三天又跌至110美元。
他的親友們更是不敢相信,自己身邊這個“陽光男孩”,竟是價值上億美金的毒品交易網站的擁有者;從買賣毒品到雇兇殺人,無惡不作。

上個月推出的電影《絲綢之路》(Silk Road),對羅斯·烏布利希與他創(chuàng)辦的Silk Road覆滅過程做了一次全面回顧。

本片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網友興奮于“這樣一個互聯網奇聞居然被拍出來了”;
也有影迷覺得,電影過多聚焦在警方視角,對烏布利希的傳奇人生展現得并不完整。
如果你對這個事件感興趣,千萬別錯過今天這篇文章;
我們將以一種“全方位解渴”的方式,帶你了解羅斯·烏布利希“天使與魔鬼合體”的另類人生。

△?羅斯·烏布利希本人照片,明星般的臉龐下,是暗潮洶涌的罪惡
暗網惡魔29歲,坐擁億萬美金毒品交易網絡
如果你上網搜“羅斯·烏布利?!?,一定會“關聯”出另一個詞——Silk Road。

在2011-2013年間,沒人知道羅斯·烏布利希是誰,但Silk Road卻已是網絡上臭名昭著的“黑市”,它生長在一片黑暗之地——“暗網”中。
相比于一般人瀏覽的互聯網,暗網是個地下世界,服務器地址和傳輸數據都匿名匿蹤,只能通過特殊軟件授權,對電腦設置后才能連接。

羅斯所建立的“Silk Road”,建立在名為“洋蔥瀏覽器(Tor)”的特殊軟件之上。
Tor原為美國海軍研究室所研發(fā)、為保護美國間諜間通信安全的匿名網絡技術;
2004年海軍研究室開源了Tor代碼, Tor也成了網絡沖浪者隱秘蹤跡、瀏覽暗網的普遍選擇,這一結果頗為諷刺。

2010年前的暗網,雖也有一些非法交易,但情況并不普遍。
但2009年比特幣發(fā)布,缺乏政府監(jiān)管、在各家銀行交易系統(tǒng)之外流通的匿名比特幣吸引了烏布利希的注意,他將比特幣率先應用到Silk Road的交易系統(tǒng)中。

這讓Silk Road成了第一個既能隱藏網絡瀏覽蹤跡,又能隱藏資金走向的網絡“黑市”。
Silk Road的所有搭建工作完全依靠烏布利希自學編程獨自完成;
搭建完成后,他自己成了第一個入駐的商家,把他自己種的毒品放在上面掛牌出售,結果沒幾天就有顧客上門。

在烏布利希的四處推廣下,不斷有毒販慕名而來入駐這個神秘商城,買家們也紛至沓來,Silk Road變成了邪惡版“暗網亞馬遜”。

△?烏布利希自己冒充匿名網民在BBS上推廣自己的站點

△?Silk Road界面
2012年2月,Silk Road擁有至少220個不同的供應商;到2012年7月,它增長到564個。

很快,毒品之外的業(yè)務也拓展開來,Silk Road注冊用戶迅速超過了 100 萬,商品超過1萬種;
其中七成是毒品,還有槍支彈藥,假鈔、假護照、假駕駛證和盜用的信用卡信息,甚至還有 10 多個國家的殺手!

各色人等在這個網絡空間里進行非法交易,而作為管理員的烏布利希每天忙著為賣家提供手冊,教他們如何密封毒品,安全交易躲避追蹤;
他通過收取交易中的8%~15%左右的手續(xù)費,在兩年時間內狂賺了12 億美元!

但他在Silk Road上不斷發(fā)帖稱,之所以做這一切并不是為錢,而是為了心目中的“絕對自由”——建立一個絕對自由化的網絡交易世界。
在這一 “理想”的自我催眠下,烏布利希越陷越深。
Silk Road人氣大幅擴張后,他雇傭了一個名叫格林(Curtis Green) 的用戶作為客服,負責線下毒品運送,但格林之后成為了警方重點監(jiān)視目標。

△?柯蒂斯·格林原本是Silk Road的忠實用戶,后被烏布利希雇傭實施犯罪
擔心暴露私人信息的烏布利希,邁出了變身“惡魔”的關鍵一步——他準備雇兇滅口。
在支付定金一天后,烏布利希收到在暗網上雇傭的“殺手”發(fā)來的格林被勒斃的照片。

△?電影中對“雇傭殺人”這一情節(jié)進行了還原,不過殺手是FBI假扮來獲取證據的
之后羅斯一發(fā)不可收拾,又多次雇傭殺手來處理威脅他“生意”的對手;
一名宣稱劫持了Silk Road的用戶數據、向他索要錢財的黑客,也被他以同樣方式“殺害”。
在雇兇同時,生活在舊金山的烏布利??瓷先ト允且环鶡o憂無慮的模樣,工作之外參加各種聚會、山地露營,同期他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這里就是天堂?!?/p>


△?烏布利希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的生活照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種這種天堂般的日子已好景不長——隨著兩年來Silk Road名聲越來越大,FBI已經介入了調查。
盡管Tor技術經層層轉發(fā)隱藏了IP地址,但在多國合作下,FBI最終還是掌握了烏布利希的IP和他所在位置。
對FBI而言,最大的難題是沒有足夠證據起訴烏布利?!?strong>暗網與比特幣的匿名性,讓他們沒有辦法抓到證據。
所以才出現了開頭那緊張一幕:
FBI必須設好套,在烏布利希登陸Silk Road管理員賬戶的情況下將其捕獲,否則一旦筆記本合上,那臺經過層層加密的電腦就會成為抓捕行動的“滑鐵盧”。
一名29歲億萬富翁、自稱自由主義者的“天才”,就此隕落。


極客天才既乖又好學的“別人家孩子”
羅斯·烏布利希在經營“全球最大的毒品在線市場”之前,據說是個希望改變世界的聰明孩子。
他在父母呵護下,童年生活可說是非常陽光:從小就熱愛各類運動,尤其是跑步和沖浪。
如他父親所言:“烏布利希從小就很熱情,甚至有點無所畏懼?!?/p>

在上大學前,烏布利希已是一名“極客”:
贏過數學奧林匹克,是狂熱的漫畫愛好者,比起電子游戲他更喜歡玩戰(zhàn)錘系列桌游——他父母不希望孩子過早接觸電腦。

之后,烏布利希以1460的SAT分數獲得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全額獎學金,主修物理學。

在學業(yè)外,烏布利希在大學校園里過著嬉皮士般的生活,一邊涉獵各種毒品,一邊喜歡和人探討各類經濟、哲學問題。

厭倦了物理實驗室的枯燥后,羅斯獲得另一項獎學金,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晶體學,獲得材料科學和工程碩士學位。

朋友眼里的他聰明、低調、不善言辭,他自己也曾在社交主頁上這樣描述自己:
熱愛學習,我的人生目標就是不斷地拓寬人類知識邊界。
但在熱情的外表下,烏布利希對“自由”的偏執(zhí)理解,隨著各類迷幻劑的攝入變得越來越激進。
2009 年畢業(yè)后,烏布利希做起了生意,并創(chuàng)立了一家二手書公司Good Wagon——他將部分收益捐出來給公益項目,還將一部分二手書捐給了監(jiān)獄圖書館,可說是非常有善心。

但一次倉庫倒塌,讓這項事業(yè)受到不小打擊,受挫的烏布利希在倉庫連續(xù)整理了3天二手書后,決定放棄這家公司,籌劃另一項事業(yè):
創(chuàng)建一個經濟仿真體,讓人們體驗生活在一個沒有系統(tǒng)化權力約束的世界里是什么樣子——這就是之后的Silk Road。

烏布利希犯下的罪惡,全部發(fā)生在網絡世界;
在現實世界中,烏布利希一直是人們眼中的好孩子,賺得上億美金后,他也沒怎么享受,而是忙于網站各種事務。


對家人他出手闊綽,比如為父母購買頭等艙機票、訂餐館,而家人們也一直為他感到自豪,認為他在做一份電商工作,只是太忙,沒時間和他們見面。
如果不是東窗事發(fā),沒人會覺得烏布利希這樣一個生活在陽光下、永遠熱情的大男孩會和毒販扯上關系,甚至去雇兇殺人。

熱情笑容背后的冷酷無情,讓人不寒而栗。
2017年,在幾次上訴后,烏布利希被以洗錢、電腦入侵、串謀販毒、串謀販運虛假身份證明等罪名,終審判決為終身監(jiān)禁。

目前,呆在獄中的羅斯·烏布利??雌饋頎顟B(tài)不錯,時常通過朋友向外界發(fā)表一些對比特幣的看法;
但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余生都將在獄中度過。


Silk Road雖沒有完全覆滅,但在經接棒者幾次改版后,現在也已沒落。

但在Silk Road后,暗網交易市場依然存在,而且新的加密方式也層出不窮。
走過這樣一條從“天使”到“魔鬼”的人生之旅,不知烏布利希在獄中會有怎樣的反思。
科技發(fā)展不斷拓展人類生活的新邊界;
在社會法律和制度尚未健全的新興領域中,率先掌握技術的人如果不能守住“為人”的底線、任由人性的惡將自己吞噬,就會出現像烏布利希這樣的悲劇。
這場技術與人性的博弈,你我都身在其中;
科技為善——這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