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說書評紅樓夢與中國文化
看評論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我們分析《紅樓夢》講的是明亡清興。 然后,有朋友就只看明亡清興。 甚至于,到你不提明亡清興,他就不樂意了。 俗話說:過猶不及。 就比如,你看一個人,只盯著他的相貌,就必然會忽略他其他的優(yōu)點。 讀紅樓亦是如此。 太過于執(zhí)著于一點,首先格局就小了,然后就成死讀書,讀死書了。 又好比,為了證明地球是方的,除了尋找各種證據(jù),還要處死伽利略。 《紅樓夢》是多面的立體的,但終究是屬于每個讀者的。 每個人的閱歷不同,讀出來的東西也會千奇百怪。 這就好比,有人能寫出童話故事,是因為他生活在都市,從小就見過高樓大廈。 而我們生活在農(nóng)村,別說高樓,連自行車都少見。 他能寫出童話故事,而我們怕只能寫出遠處金黃的稻米了。 同樣的道理,曹雪芹的經(jīng)歷,和我們的經(jīng)歷是大大不同的。 我們解《紅樓夢》也只不過是,用當下的世界去猜曹雪芹的想法。 能猜到嗎?——不能。 大家都寫過作文,你翻看你過去的文章,肯定和你現(xiàn)在的想法完全不同,甚至覺得好笑。 《紅樓夢》寫批閱十年增刪五次,它本身都在不斷的變化。 更別說,后續(xù)不同人傳抄后留下的多個版本。要知道,魯迅先生參加考試,讀自己的文章,都是不及格的。 紅樓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而且,紅樓是本小說。它自己也說: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作為一名讀者,讀出稻米還是飛機大炮,都不重要,自己開心快樂就好了。 至于自以為是,去抨擊別人,好似高人一等。 屬實是自找無趣,惡心別人,更惡心自己。 一邊希望自己言論自由,一邊又希望殺進所有異類。 這不就是雙標嗎? 要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沒有百家爭鳴,哪有中華文化呢? 扯了這么多,歸根到底是希望大家在保持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能求同存異。 對于優(yōu)秀且有獨立思考的內(nèi)容,多些包容。 而一些盜版抄襲的垃圾,罵罵倒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