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搶書記
創(chuàng)刊:童年搶書記
? ? ? ?

brief introduction
嫌太長?看這里
現(xiàn)在三四歲的寶貝都會說“無聊”了,回觀我的童年,似乎沒有“無聊”一詞,有趣的野外、積攢的小物、好看的書籍等等,填滿了我的童年,成為了一個愛玩的學霸。因此,創(chuàng)立“童年風物志”來督促自己,為自己的孩子和更多孩子尋覓好看的書、好玩的物,陪伴唯一的童年。
童年的我,足夠野蠻。
現(xiàn)在自然是開化了不少。
尚存的一些童年記憶:
1、手捉壁虎看它棄尾逃走,斷尾則在土里扭來(而今看到天花板上有壁虎便會恐懼,怕它突然墜落)。
?
2、手捏棗花上的蜜蜂翅膀,擠出其腹部的一滴蜜舔食之(現(xiàn)在看到蜜蜂只求不要被蟄)。
?
3、直接用手指去摳地面的各種黑洞找知了(蟬)幼蟲(此時覺得每個洞里都可能有毒蛇或毒蟲)。
?
4、喜歡“挑戰(zhàn)”,組織我方戰(zhàn)隊和對方戰(zhàn)隊互扔土塊(當年女戰(zhàn)士的氣質全無)。

我們那一代人的童年無疑是自由而多彩的(當然,還是要愛惜小動物和小生命的!!!),至今懷戀。很多改變也都是人生階段的自然變化,但對于書的喜歡卻是一個未有改變的例外,這還要從小時候一段搶書的經(jīng)歷講起。

童年搶書記
記憶中,五周歲前的我都是住在村子里的,所以應該是在我四周歲左右時,村里一位被我喚作小老鼠的小叔叔輟學了(大概九年義務教育還未全面落實)。
某日,我去他家閑逛,便恰巧看到了角落竹筐里放著他上學時的書,也不知為什么拿起幾本書就想跑。小老鼠叔叔一邊拽著書一邊說不能給我,我則使出全力跟他爭奪:我就是想要!我一直不撒手,僵持了許久。但人家畢竟是初中下來的,我卻連幼兒園門還沒進過,最終沒有得逞,可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點魔怔了:愛用筆在一張白紙上瞎畫,假裝自己在寫書,或是在給誰寫信。
?
現(xiàn)在想起這段經(jīng)歷才恍然悟到:他都不上學了為何還不舍得把書給我呢?聽說他學習是不好的。
所以:不能再回學校、家境一般、學習不好的小叔叔,對曾經(jīng)念過的書也是有感情的;而大字不識、年紀尚小、無知野蠻的我,對書是充滿好奇的;最后:小朋友的內心也是難以捉摸的,并且對于想要得到的事物擁有不可測的力量,簡言之就是:吃奶的勁兒。
?
雖然,爸爸在家時,也會在晚上,給我和弟弟講一本鬼故事,但我還是趁著有一次和爺爺趕集,要求買了一本薄薄的圖畫書,名字我還記得:《戲說乾隆》,這才算有了本自己的書。
瘋丫頭如何變學霸
后來父母在縣城租了個店面做生意,我也在縣城里上了小學,上學放學路上總會看著書攤上擺放的各色小人兒書,挪不開眼,想買。
?
那時父母生意很忙,沒空給我和弟弟做飯,所以每天都會分別給我和弟弟一元五角的錢吃早餐:五角錢的餅,五角錢的豆腐腦兒,剩的五角錢是怕我們不夠吃,還可以再買點什么;或者還可以吃一元錢四個的灌湯包,五角錢可以買個雞蛋,豆?jié){是免費的,總之父母給的錢正好能吃飽。此外,父母不咋給零花錢,為了買書,我便只吃一元錢的東西,每次省下五角錢;后來我就只吃五角錢的東西,省下一元錢,這樣錢攢多了,我就能去買書了。
?
話說,我那時候只是個小學一年級的插班生,也沒接受過學前教育,不咋認字,即便買了書也不知道人家寫的啥,但我就喜歡一遍遍翻,等到認識上面的字了才發(fā)現(xiàn):有些書自己買的真上當!但也有好書啊,而且那時的自己,覺著餓一丟丟不太重要,用自己攢下的錢去買書超有獲得感。
?
弟弟有時也會把他省下的錢送給我一些用來買書(其實弟弟的胃口大,他應該也是吃不太飽的),慢慢地便攢下了不少的書,當然盜版書較多,因為盜版書便宜?。ìF(xiàn)在正版書也并不貴了,支持正版吧)。
?
就這樣,恍若奇跡般的,原本是個玩家子,愛挑事兒、愛告狀、愛哭愛鬧、愛咬人掐人、挺不招人待見的瘋丫頭的我,居然可以不吃不喝、走著路都喜歡看書了。更神奇的是,因為是一年級的插班生,常因為聽不懂課而哭鼻子的我,居然在一年級下學期考了全班第一(揚眉吐氣)!
而后面的學習生涯中,我也總能名列前茅,這個情況持續(xù)了很久: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時總是逃課的我,也能不太費力的、不用作弊的拿到獎學金。
?
單從學習成績來看,或許有著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我可能之前玩得比較盡興了,學習時也比較用心,加之作為插班生被大家瞧不起而爆發(fā)的悲憤之力,還有可能記憶力也較好,但是愛看書這一點,應該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吸引她/他、給予她/他力量的存在,每個孩子也都會有她/他獨一無二的制勝法寶,比如孩子的聰慧、喜歡做的某件事、某個伙伴、某位老師、父母的愛等等。但僅就我自己而言,書于我是一種陪伴,一種癖兒吧,它不僅在學業(yè)上、工作上于我有些助益,也淡化了我自身的某種孤獨感。
因著自己童年時留存至今的閱讀習慣,當我懶于陪孩子玩時,就會選擇窩在沙發(fā)上化身復讀機,給孩子讀本書,應該算是最簡單的有質量陪伴了,還能和孩子就內容展開互動,真正是:對娃好,不費媽。?
創(chuàng)刊
童年風物志
專治童年各種無聊
現(xiàn)在,我們走過了自己的童年。
又開始旁觀和參與孩子的童年。
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一代的孩子問題不少:沉迷游戲、愛刷手機、不愛學習、身體素質差、罵人打架、脾氣暴躁、總說無聊,等等。
暫且拋卻原生家庭及時代環(huán)境改變這些因素,單從孩子而言,他們所缺乏的、所擁有的,已經(jīng)與上幾代人截然不同:不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更多需要精神上的補養(yǎng)。
?
同時,這一代的家長也承受了很多與上一代家長不同的困難:比如以前的家長可以放心的把孩子放養(yǎng)在大自然,大自然里有鄰居家的小伙伴以及無盡的樂趣,而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只能在家長陪伴下去游樂場、公園等,孩子被束縛了,家長也一樣。
?
現(xiàn)在孩子的眼界貌似被放大,見過玩過吃過的許多都是上一代人不曾體驗過的,可日常活動空間也確實被縮小,他們與同伴接觸交流的時間也變得少之又少,如果父母再無法抽出一些時間陪伴,不愿幫他們尋找精神上的游樂場,他們也只會將自己局限于虛擬的手機屏幕之上,去尋找和彌補內心的缺失與空虛。
?
因此,創(chuàng)立“童年風物志”這個公眾號:是基于我對自己童年的懷念,同時也是我為自己的孩子和更多的孩子的一種探索和尋求,以曾經(jīng)和現(xiàn)在都在給予我微光微暖的書籍為引,以我和自己的孩子尋覓到的一些小物小景為例,以我和朋友們共同遇到和探討過的一些家庭問題為端,邀請您和孩子:
一起堅持每天幾十分鐘不等的親子共讀時光,
一起靜下來擺弄些不插電的玩物,一起走出去看看萬千風物,
一起回觀自己內心時起時伏的彷徨、失落與不安,一起被照亮。
?
講到親子共讀:
為了不讓家長因內容無趣而不愿陪讀,
不讓孩子因內容幼稚而難以汲取營養(yǎng),
本號的選書內容將以大人和孩子都興致盎然為基礎前提。
?
對待書籍或其他,不過分追捧,也不過于批判,只希望能引領孩子和真實世界化合出好奇、友善和熱愛的關系。
?
同時,不要固執(zhí)于童年時期孩子們的各種問題,而應堅信,孩子不僅有著驚人的自愈力,更有強大的治愈力,能夠治愈我們成年人的迷茫,給我們前行的勇氣與力量。
事實上,并非是我們在陪伴孩子,而是孩子無怨無悔在陪伴我們。孩子是我們生命中的伙伴、教練、鏡子、暖寶、考官和支持者。
?
而“童年風物志”,將于每周(爭取未來的推送頻率可以不斷增加),為您和孩子推送互相陪伴的方案建議,包括但不限于書籍、寵物、手工、線上及線下活動等等。
不只是為了讓孩子放下手機,也是為了讓您重拾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