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茶枝、駁枝、圈枝、原枝,到底是什么?有何區(qū)別?
很多喝陳皮的人可能或多或少聽說過茶枝柑、駁枝柑、圈枝柑、原枝柑,這四個詞,但是具體是什么?有何區(qū)別?一直都是云里霧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
茶枝柑,可以理解為新會柑的植物學名,蕓香科柑橘屬植物。新會茶枝柑按種植方式的差異,又分為圈枝柑和駁枝柑。

“圈枝柑”(又叫“銜接”)是從原有的樹干上引嫩枝出來另地繁衍,新樹與原樹在物種上完全一致, 結的柑果就是圈枝柑。

“圈枝”不是”新”概念。在過去的幾百年里,所有新會柑的品種繁殖都是通過"圈枝”技術來進行的?!叭Α笨梢院喕斫鉃樾〉对诟虡渖系闹l進行環(huán)切表皮的動作。選母樹上生長旺盛、掛果率高的枝條,環(huán)樹枝一圈切皮,包上泥巴禾草等促根介質,讓切過表皮的地方生根,當根須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再修枝,連根移植到地上。

圈枝柑果實偏小,果皮薄、香氣高、果味很好,在口感及藥用價值上普遍高于駁枝柑。
傳統(tǒng)觀點認為,圈枝柑是最正宗的新會柑,因為血統(tǒng)純正、柑油及黃酮類物質含比較高,圈枝柑無論是用來制作陳皮還是柑普茶都品質極佳,價值也更高。

但受市場及當?shù)剞r(nóng)業(yè)變革影響,圈枝柑樹保留下來的本就不多。加上抗病能力弱、種植管理難度大、產(chǎn)量低等原因,在實際中,用圈枝柑制作的新會陳皮和柑普茶并不是特別常見。
“駁枝柑”(又叫“嫁接”)即通過嫁接方式培育、種植的柑樹所結的柑果。
駁枝,是以和茶枝柑親和性較好的其他植物枝條,進行嫁接方式來繁殖茶枝柑種苗的一種方式。在上世紀70年代,農(nóng)業(yè)技術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茶枝柑嫁接親和性良好,可以通過檸檬等其他苗木為砧木通過嫁接方法培育種苗。

新會駁枝柑一般用當?shù)氐募t檸檬作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為穗接。在母樹上剪取穗,然后將柑樹的穗接到紅檸檬砧木上完成接穗工作,發(fā)芽后即可移植在地,另行管理。

“原枝柑”就是新會茶枝柑的原始品種,上品原枝樹和有軟枝細葉油和軟枝大種油。
原枝柑培育方式與圈枝一樣,都是在母樹上選取枝條環(huán)切生根,完全保留母本性狀與基因。但為什么近年逐漸興起原枝的說法?原因可能是,挑選圈枝母樹的區(qū)別。
上世紀90年代,新會柑樹因黃龍病侵襲,造成柑樹大量被砍,為挽救行業(yè)頹勢,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行業(yè)籌備了良種無病種苗工程。

1997年品種提純復壯,并對種苗品種進行了進一步改良。使用圈枝柑種子進行育苗,使其成長為柑樹,因此逐漸出現(xiàn)了“原枝”的概念。
后為了提高柑樹成活能力,柑農(nóng)會將圈枝柑的枝條嫁接到原枝柑母樹上,這樣生長的柑樹在保留了原有樹種的情況下,柑樹的生長力更加旺盛了。

為盡快提振產(chǎn)業(yè),恢復種植規(guī)模,早期多數(shù)采用嫁接(駁枝)的方式,培育茶枝柑新苗。因駁枝柑在代代遺傳中,會逐漸降低茶枝柑基因純度。本土柑農(nóng)們開始有意識采用圈枝方式培育,但不少用以圈枝的早期母樹,其實是駁枝茶枝柑樹。
三者柑皮的差異:
圈枝陳皮的品質、口感較駁枝陳皮稍勝一籌,但因其數(shù)量稀少、后期更難貯存,故其價格也相對昂貴,多為愛好型小眾收藏品鑒。
特點:外表,手感光滑;內囊較薄;油包小;皮較薄脆;新的圈枝柑皮柑香濃郁。

駁枝柑抗病蟲害能力強,種植和管理成本較低,果實大,產(chǎn)量高,非常適合規(guī)?;姆N植和生產(chǎn),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但和原種的圈枝柑相比,駁枝柑的品質、藥用價值會比較遜色一點。
特點:柑皮聞起來略帶檸檬的酸味和辛辣味,甜香的果香不如圈枝柑純正。另外駁枝柑的柑皮油室分布沒有那么均勻,且油室偏小,揮發(fā)油、黃酮含量稍低。

原枝柑屬“一脈相傳”的道地茶枝柑樹,完全保留母本性狀和基因,制成的陳皮成為收藏界的后起之秀。但由于抗病蟲害能力最弱,容易生病,且產(chǎn)量每畝不足3000斤,不到駁枝柑的一半,因此原枝柑也是價格最高的一種。
特點:原枝柑揮發(fā)油含量較高,其中的黃酮和多糖使其口感更為甜醇、溫潤,辛辣度很低,果膠感濃厚。

看了上面的資料,你對茶枝柑、圈枝柑、駁枝柑、原枝柑有所了解了嗎?
其實是不論原枝柑、圈枝柑還是駁枝柑,都是正宗地道優(yōu)質的柑普茶原料。在香氣滋味和藥理價值上,遠非其他地區(qū)的柑桔類產(chǎn)品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