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獨自乘坐扶梯
Danger is everywhere

?孩子乘坐商場、地鐵站的自動扶梯時,一定要避開雷區(qū),遵守安全的行為規(guī)范。
不要讓孩子獨自乘坐扶梯。
乘坐電動扶梯要家長陪同,更需家長時刻看護,嚴厲禁止孩子在扶梯玩耍、攀爬、逆行等危險行為。
家長切勿抱著孩子乘坐扶梯。
當抱起寶寶時,寶寶所處高度超過扶梯圍欄保護的范圍,且大人的重心因扶梯運行速度不穩(wěn),特別是在上或下扶梯時尤其危險,很容易傾倒摔跤,抱在懷里的孩子更容易脫手、墜地,發(fā)生意外。
家長應牽牢孩子的手,確保孩子雙腳站在臺階內。
不要攜帶嬰兒車或大件物品乘坐扶梯。
不要在扶梯出入口處逗留,雙手要及時撤離扶手。
世界充滿危險,家長不要貪圖自己輕松,心存僥幸心理。
帶娃外出,打起百分之兩百的警惕性,時刻看護、視線不離孩子,盡量讓孩子保持在自己一個手臂可保護的范圍內活動。
因為生孩子丟命的產婦并不少見。
許多孩子都是媽媽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來的。
嫁的人是人是狗,產房門口走一走,女人生孩子,生死大權不僅掌握在醫(yī)生手里,也掌握在產房外簽字的老公手里。

?

孩子為什么會挑食。
換位思考想象下,我們自己在吃飯時,耳邊一直360度立體環(huán)繞著這樣的聲音:快再喝碗湯!再多吃快肉!你不吃青菜不行??!吃完了嗎,快點吃!
在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最大的誤區(qū)就是:他還是個孩子,懂什么。
孩子也有情緒,有自我意識,會通過行為來表達自己。
表面上是在「挑食」,實際上是在通過挑食和我們爭奪權力。
飯前進行一個挑食的儀式,準備6種原料,孩子有權從里面挑出3種喜歡的,但必須吃完,然后再開始做飯。
吃鹽過多會引發(fā)多種疾病。
咸中出味,咸中更出病。
胃癌與不良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尤其是過多食鹽、過分吃辣對胃部傷害很大。
減少食鹽攝入是廉價簡單的降壓方法。
鹽攝入過多,會損害機體動脈,傷害大腦,從而引起中風。
哭雖不能修好壞掉的玩具,但可以疏解孩子難過的情緒。
哭雖不能解決沖突,但可以釋放緊張情緒。

只有情緒釋放出來了,孩子才能恢復到健康的平衡狀態(tài),更有能量和勇氣面對挫折。
當孩子痛痛快快地哭過一場后,結果常會令人驚訝:他會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堅強,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會更加合作,行為也更得體。
流淚是一種生理現象,它的功能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從失敗、傷心、難過中走出來。
哭是一種健康的釋放情緒的方式。
當人感到受傷害、疼痛、失去、悲傷時,自然就會產生想哭的反應。
這事兒值不值得哭,不由我們判斷,父母的職責就是要滿懷同理心地傾聽他們。
當眼淚被迫埋在心里無處揮灑,這種情緒能量就會以攻擊的方式發(fā)泄出來。
正因為孩子哭的時候,媽媽走開不理他,才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
當孩子感到被孤立、被拒絕的時候,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