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是錯誤的
很多人在家里發(fā)脾氣會有一種羞愧感,比如說做媽媽的,來了大姨媽的時候脾氣就會很煩躁。比如做爸爸的,上班的時候壓力過大,回家休息的時候也會悶悶不樂。兩者有的時候會沖家人發(fā)脾氣,大喊大叫,或者是找茬,挑家人的不是。當憤怒消退以后,就會覺著自己做的不對,感到羞愧,開始自我反省,久而久之就從不在家發(fā)脾氣了。
無論是上面提到了通過自我反省控制自己不在家人身上發(fā)怒,還是他本身就是個呵護家人不愿意向家人發(fā)脾氣的人,他們的出發(fā)點毫無疑問的,都是好的。然而長此以往,會給家庭帶來副作用。雖然他的副作用不如那種極端的到處充滿矛盾的家庭要大,但是副作用總還是有的。
首先會影響孩子。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們會首先向自己的父母學習言行舉止,當孩子也意識到隨意在家發(fā)泄怒火是錯誤的時候,就會形成習慣。明明在學校的壓力很大,卻不肯向自己的父母吐露心聲,這會導致孩子的心理處于不健康的狀態(tài),十分壓抑。憤怒的宣泄,是表明一個人心理負面情況的信號,沒有憤怒,父母容易誤判孩子的情緒。
這樣的家庭,還會影響夫妻感情。夫妻間表面上很和睦,卻不交流情緒,實則會在夫妻之間形成隔閡。小的矛盾不及時化解,那么慢慢會形成大的不滿。當心中有不滿的時候,卻又難以找到不滿的根源,于是乎會越來越別扭,越來越無趣。
情緒上的相互支持,本就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適當?shù)男骨榫w,得到家人的安撫和支持,對于生活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