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好地段
小區(qū)距前灘太古里不足兩站地,騎車十幾分鐘,我家地段老靈的。

前不久,朋友圈有篇文章 “前灘太古里老年人游玩指南”,點開一看,自我感覺倍好。
國慶長假期間,“前灘太古里”名列市內(nèi)最熱景點排行榜前三。文章里說,常有六七八個老阿姨再加個老爺叔,準備午餐帶好行頭,一大早擠地鐵到東方體育場站直奔空中步道,在江天一色、云蒸霞蔚中自得其樂。老爺叔負責拍視頻拍照,并立馬發(fā)“九宮格”;然后圍坐一起共進午餐,遠眺閑坐聊天,在落日余暉中愉快結束行程。便在群里暗暗得意地來段“凡爾賽”留言:“不去一次,好像有點對不住自己?!睗撆_詞是“兄弟我,住得地段不錯吧?”確實,小區(qū)距太古里不足兩站地,騎車十幾分鐘,就能看到像巨輪一般的建筑外形。不僅說走就走,而且看著那樓造起來。
以往,同學同事、新老朋友雅集,一說住哪個地段就有點氣短。有住延安西路邊上、有家在衡復風貌區(qū)的、也有在“喜來登”隔壁……輪到我,就有點囁嚅“住楊思”;旁人會通達地微笑:蠻好蠻好。估計并不曉得楊思是哪里。
剛搬來時,小區(qū)附近的公交線路“線”多“路”少;郊區(qū)專線車票價一元起售,階梯收費。2010年世博會時嘚瑟了一把。別人為參觀熱門場館要起早摸黑辛苦排隊,我就輕松一笑“家離中國館就三站路呀,早上跑跑過去就行了”,此時會有眾人嘖嘖羨慕“嘎便當!”后世博階段,生活越來越便利,前幾年就有地段“好起來”的感覺。有了輛破車,要找地方練練手。開著開著來到一片道路設施完備,綠化盎然,路上車輛、行人稀少的絕佳之處,一打聽,這是前灘。以后,東方體育中心、友城公園、體育公園,望江驛、晶耀前灘……相繼建成開放,便常到濱江步道跑步健身,引得年輕朋友們眼熱:“哇!住的地段好好耶。”
但“畫龍”還需“點睛”,讓人精神一振的大品牌好像還不多。如今有了火熱噠噠滾的前灘太古里,平日通暢的楊思路,每到假日必擁堵。街上滿是充滿好奇又興高采烈的人們,過去東方體育中心有重大比賽也不過如此喧鬧。沒辦法,住在好地段的總要接受別人的欣賞,對不對?
更重要的是對“地段”價值認同有了改變。幾年前楊思還有不少農(nóng)舍,閑時到村里遛彎,第一次看到屋檐下用樹枝稻草壘起的鳥窩,并有小鳥在里面嘰嘰嚓嚓,感覺十分新奇。太太下班回家到農(nóng)家自留地買點“剛出土”青菜,一腳踩進個土坑,半只鞋子浸在水中;農(nóng)家大嫂淡定地說:“剛施的自家肥,用水沖沖就行了。”現(xiàn)在田園風光已被高樓馬路代替,昔日的自留地成了蔥蘢的綠化林帶,農(nóng)家大嫂們一早一晚在那跳跳扇子舞。太太卻懷念說:“老早綠葉菜又便宜又新鮮,路上沒有汽車多清凈,地段環(huán)境值老價鈿了?!?/p>
于是,明白個道理:地段好不好,辰光很重要。上海開埠時,衡復風貌區(qū)還是郊區(qū),老城廂才算黃金地段;又臟又臭的洋涇浜變成延安路,在光陰荏苒中成了“鉑金地段”。而剛公布“金色中環(huán)線發(fā)展帶”規(guī)劃里的“新楊思區(qū)域”,幾年后還有得更繁華呢。
騎車從前灘太古里回來,一路在看哪容得下高端酒店、商業(yè)巨無霸,世界首店,想好如何嘚瑟:我家地段老靈的,走走過去五分鐘。(陳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