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真愛?他口中的愛,也許只是假相|深度解讀《愛的藝術(shù)》心理學(xué)家弗洛姆

愛的藝術(shù)
開宗明義,弗洛姆認(rèn)為愛是一門藝術(shù),人們需要學(xué)會愛,就像學(xué)其他的藝術(shù),如音樂、繪畫、木工、醫(yī)療一樣,掌握理論并親身踐行。
一、了解愛的本質(zhì);
愛的本質(zhì)是一種融合,生命合為一體而又保持獨立和完整的融合。
從人類存在的角度說:
人有智慧,但這也使得人類從和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的混沌狀態(tài)中脫離了出來。你看山間的小花沒有悲歡,不會孤獨,它意識不到和自然的分離,也沒有時間和死亡的概念。但人不同,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夠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于天地之間,意識到自己和他人是分離的,因此人便產(chǎn)生了孤獨。人有了時間的概念,它能記載歷史也能計劃未來,因此人也從無時間性的永恒里脫離了出來。他意識到人必有一死,也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因此當(dāng)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存在于宇宙之間渺小而短暫的生命時,他如何從這份孤獨和分離之中逃離出來呢?答案是“愛”。人類只有重新和世界結(jié)合,才能免于癲狂。而意識到人的孤獨,而又不通過愛重新融合,是羞恥感的根源,也是焦慮和罪惡感的根源。
弗洛姆認(rèn)為愛是一種主動的力量,這股力量打破分離的藩籬,使人重新結(jié)合。愛使人克服孤獨與隔絕,而又允許人成為自己。
愛的悖論是:兩個生命體合為一體卻可以保持獨立。純凈的愛是很稀有的,世間大多都是假愛之名的贗品,或者愛和恐懼、依賴、控制的混合體。
二、破除愛的誤解;
愛,不是一種被愛的渴望,但我們常常以為愛就是被愛。
很多時候當(dāng)一個人說我很愛你的時候,實際上他不是愛你,而是渴望被愛。我們往往會混淆二者。如果一個人因為失戀而痛苦,他會以為我痛苦是因為我愛他。實際上不是的,他的痛苦往往是來自于,他渴望被愛而不得。被愛是一種饑渴的感覺,這里面藏著求而不得的恐懼。
愛是什么呢?真愛是什么呢?
愛是關(guān)心,關(guān)心我們所愛之人的生命;
愛是成全,成全他的成長;
愛是耕耘,持續(xù)地給予,滋養(yǎng)它的生命;
弗洛姆說,愛是一種行動非被動的情緒,它是一種持續(xù)的堅守而非狂熱的沉迷,愛是給予不是索取。
愛,不是“墜入愛河”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愛的,也不是真正的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倒影,是你想想中的那個美好的幻想,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戀。所以一開始天雷勾動地火,感覺整個人都暈眩在浪漫的香氣里。但當(dāng)兩個人慢慢靠近,你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很多你不喜歡的地方,他原來這么自私,他原來在你生氣的時候都不會哄你,他原來心理還有別人,他原來甚至都記不得你的生日。你對他的幻想破滅了,你對他下頭了,你以為你不再愛他了,實際上你可能從來都沒有愛過他,你愛的只是你自己的幻想而已。而當(dāng)真實的他不符合你的幻想時,你的心就涼了。
其實,真愛不是激情被激發(fā)的那一刻開始的,而是你看見了這個真實而不完美的人,依然愿意愛和接受開始的。
愛也不是控制和占有。當(dāng)有人打著愛你的旗號,想把你改造成他喜歡的樣子時,請記得,這是自戀而不是愛。
真愛是一種尊敬,尊敬是全然的看到一個人去意識到,她是一個獨特的個體,讓她按照天性自由成長。如果我愛她我應(yīng)該感到和她一致,接受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她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指示她。尊敬只有在自由的基礎(chǔ)上才存在,正如一首古老的法蘭西歌謠:愛是自由之子,不是支配之子。
愛不是縱欲和共生,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人是給不出愛的,更多的是嬰兒似的癡纏,在尋找一個給予關(guān)注、陪伴、贊美、在乎的水龍頭。假愛之名,搭建逃避寂寞與孤獨的洞穴。有的人拼命的想借助縱欲,來克服自己由孤獨而引起的恐懼感,但結(jié)果卻是越來越孤獨。沒有愛情的性交只能是一剎那填補兩個人之間的鴻溝,而這之后是無盡空虛。
三、學(xué)習(xí)如何去愛;
那么我們改如何學(xué)習(xí)愛的藝術(shù)呢?
弗洛姆認(rèn)為,成就愛最重要的條件是克服自戀。
什么是自戀,自戀是一種傾向,只以自我為中心,一切只從自己的利弊去體驗世界。世界與他而言只有自己是真實的,外在是沒有真實性的。自戀的對立面是客觀性,是如實的看見一個人,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欲望和恐懼的濾鏡去看外在。
因此弗洛姆認(rèn)為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的有病,每個人都不是完全如實的在看這個世界,而是帶著我們的自戀傾向。
你看多少父母對待孩子是去看孩子是否聽話,是否讓他們高興,是否讓他們驕傲,而不是孩子本身的感受。你看有多少丈夫因為對自己母親的依戀,而讓他們把所有妻子提出的要求都視為一種束縛。又有多少妻子覺得自己的丈夫無能愚蠢,是因為他們活在白馬王子的少女幻想里。
愛的能力取決于擺脫自戀的程度,發(fā)展出一份如實看待自己、世界和他人的客觀性。擺脫對父母、他人、族群非理性的依戀和盲從,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和他人保持信念。因此就像學(xué)習(xí)鋼琴一樣,就像學(xué)習(xí)任何一門藝術(shù)一樣。
學(xué)習(xí)愛的藝術(shù):
需要自律,需要專注,需要耐心,需要勇氣;
如果我因為不能獨立,無法獨處而要依附于另一個人,他或許是我生命中的拯救者,但我們之間的這段感情就不能稱之為愛。
愛也需要有承受風(fēng)險的能力,接受痛苦和失望的準(zhǔn)備。
弗洛姆說:
那些把自己鎖在防御里,將距離和占有視為安全的人,他們只是在畫地為牢。
那些覺得自己害怕不被愛的人,在潛意識里真正害怕的是去愛別人。
去愛,意味著在不知道能否獲得回應(yīng)前,擁有用愛喚起愛的信念,全然的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