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這些常識很重要!

漢字運用這些常識很重要!
在國家倡導文化復興、文化自信的今日,有非常多的文化場合與場所出現從古字體搞錯的現象。

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漢字的演變也是書法書體的演變,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再由小篆簡化成隸書,由隸書簡化成草、行、楷三種書體。書法多寫繁體,原因在于我們學習書法,臨帖、入古,才能得其精髓,古人多寫繁體,還有從審美角度看,書法寫繁體要比寫簡體更具有更豐富的內涵。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寫繁體,那樣意思就不同了。

「復、覆、複」傻傻分不清楚?
復(收復)
覆(回覆/復)
複(山重水複疑無路)
「復」繁體字只為「復、複」
「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
「復」為還、返;
「複」為有夾里的衣服;
「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
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
「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
「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
但在某些詞語的特定用法上卻不可相混,如:
「復興」不作「複興」、「覆興」
「複數」不作「復數」、「覆數」
「覆蓋」不作「復蓋」、「複蓋」
因此使用這三字,除其意義相通部分外,仍應注意各字單用本義之區(qū)別。

「老干媽」是「老乾媽」不是「老幹(gàn)媽」
「回來」必須是「回來」,「回蕩」也可以是「迴盪」
「沖涼」是「沖涼」不是「衝(衝鋒)涼」
「林沖夜奔」不是「林衝夜奔」是「林沖夜奔」
「抵御」繁體字是「抵禦」不是「抵御,御(御駕親征)」
征:「象徵」「長征」
「豐采」還是「豐采」不是「豐采」
「豐氏」繁體字是「豐氏」,「豐收」=「豐收」(形容豐收此處可通用)
「張三豐」是「張三豐」不是「張三豐」
「胡鬧」還是「胡鬧」不是「鬍(鬍子)閙」
「伙食」還是「伙食」不是「夥食」
「伙伴」也可以是「夥伴」
「借」繁體字:「藉口」,「借錢」
「孔子云」還是「孔子云」不是「雲」
「克」的繁體字「攻剋」,「千克」
「里程碑」還是「里程碑」不是「裡(裏)程碑」
「裡(裏)」只作「裡(裏)面」
「一出戲」?繁體字?「一出戲」也可作?「一齣戲」
但「齣」只能作「一齣戲」不可以「安全齣口」只可「安全出口」
「只?」繁體字?「只、隻」
一隻兩隻、只能
「老板」繁體字「老闆」
「木板」繁體字還是「木板」
「岳飛」是「岳飛」不是「嶽飛」
嶽:五嶽獨尊(五岳獨尊)
「岳父」還是「岳父」
窗簾的繁體字「窗簾」,「酒簾(旗子狀)」
「后面」繁體字是「後面」也通「後(時間順序)」但不作「后(君王,諸侯,君王嫡妻)」,繁體字「影后」仍是「影后」不是「影後」
「余氏」還是「余氏」不是「餘氏」
「鐘」姓是「鍾」姓而非「鐘」姓
「范仲淹」還是「范仲淹」不是「範仲淹」
「馥郁」還是「馥郁」不是「馥鬱」,「憂郁」才是「憂鬱」
「小沈陽」還是「小沈陽」不是「小瀋陽」
「沈陽市」才是「瀋陽市」
「沈」在繁體字里面也讀「chén」通「沉」
「涂氏」還是「涂氏」而非「塗(塗抹)氏」
「向氏」還是「向氏」而非「嚮氏」
繁體字:「方向」、「方嚮」皆可
「于謙」還是「于謙」不是「於謙」
「姜子牙」還是「姜子牙」不是「薑(炒菜的薑jiāng)子牙」
再強調一篇「吃面」是「麵」,「臉面」用「面」
「萬歷十五年」不是「萬歷十五年」而是「萬曆十五年」
「永曆皇帝」不是「永歷皇帝」
「天干地支」還是「天干地支」不是「幹」
「干旱」是「乾旱」
「干杯」是「乾杯」
「不相干」還是「不相干」
「頭髮」不是「頭發(fā)」
「發(fā)財」不是「髮財」
「丑」姓不是「醜」姓
「辛丑年」還是「辛丑年」
「陸游」作「陸游」
「旅遊」、「旅游」皆可,但「游泳」還是「游泳」不可「遊泳」
「戰(zhàn)斗」是「戰(zhàn)鬥」,「星斗」還是「星斗」
繁體字「製造」、「制造」皆可,但「制度」還是「制度」不是「製度」
「鬆動」不是「松動」
「松樹」不是「鬆樹」
「系統」不是「係統」
「關係」不是「關系」也不是「關繫」
簡體字:系鞋帶
繁體字:「繫鞋帶」不是「係鞋帶」也不是「系鞋帶」
「匯款」不是「彙款」
「詞彙」不是「詞匯」
簡體字「么」=「麼/麼」
繁體字「么」=簡體字「幺」
簡體:咸豐年間
繁體:「咸豐年間」不是「鹹(味道)豐年間」








笑話插曲:
簡體字環(huán)境中「醜(難看的意思)」與「丑」合并為一個字「丑」造成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笑話。
一個臺灣女孩說:我姓丑
大陸男孩:你很丑嗎?為什么會有這么奇怪的姓氏?我看你這么漂亮,美女。
女孩生氣的說到:這是我的姓氏「丑」辛丑的丑啊
大陸男孩:哦,還是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