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吃了三天荷蘭豬冰淇淋,我再也無法直視這種生物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荷蘭豬,又名豚鼠,是許多小伙伴養(yǎng)寵物時,除了貓狗以外的首選。
因為其特別可愛,所以在我國乃至全球,都有比較高的人氣。
但在南美洲,豚鼠卻作為一道美味的食材,活躍在南美各國的餐桌上。
前段時間,厄瓜多爾就出現(xiàn)了一間超獵奇的冰淇淋店。
這間不算太起眼的小店只有兩組座位,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店里主打的商品,居然是豚鼠口味的冰淇淋。
老板娘皮拉帕娜會把豚鼠的肉熬煮成肉醬(Pate)。
接著往肉醬里加入一定配比的牛奶、鮮奶油。
均勻地攪拌成冰淇淋糊之后,再拿到冰箱冰凍,直到變成冰淇淋的質(zhì)地。
為了增添風味,她還將菠蘿果泥加入已經(jīng)熬煮好的豚鼠冰淇淋糊中。
所以,吃起來味道還會有點水果香。
這款讓人嘖嘖稱奇的冰淇淋一經(jīng)推出,居然意外爆紅,十分受當?shù)厝藲g迎。
一美元一球的冰淇淋,銷售額能達到平均每周賣出1500球,生意相當不錯。
不僅如此,南美人吃豚鼠的方式可謂是花樣繁多。
秘魯人每年要吃掉6500萬豚鼠,在那里,豚鼠餐廳就跟美國的炸雞店一樣普遍。
有的秘魯人喜歡將其烤著吃:
也有的秘魯人喜歡蘸點鹽,搭配著土豆和花生醬吃。
很多人感覺自己吃這種寵物鼠是非常罪惡的,但是嘗試過后就兩個字:“真香”。
比如這位老外,他一開始的表情是這樣的:
沒吃幾口就變成了這樣了。
很多烤豚鼠愛好者都表示,它味道鮮美肉質(zhì)嫩滑,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那么豚鼠肉的味道到底如何形容呢?
秘魯人表示,它的味道有點像兔肉,也有點像雞肉,肉質(zhì)很緊致有彈性。
雖說在外國人看來這有點難以下咽,但是秘魯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著這道菜。
在秘魯,至今每年還會舉行豚鼠選美大賽。
當?shù)厝税炎约业碾嗍蟠虬绲?strong>十分華麗,選出“豚鼠小姐”之后,除了它可以得到“特赦”,其它參賽選手統(tǒng)統(tǒng)做成各種特色美味。
不得不說,秘魯人還是太惡趣味了點…
說實在的,我在廚房人類也呆了好久,啥獵奇的都見過,自認為心理承受能力會強一些。
但看到這么可愛的豚鼠被烤了,我心里還是挺難受的。
可秘魯人也很委屈:
咱吃了一千多年的豚鼠,怎么突然就被批判了?
沒錯,秘魯人吃豚鼠,已經(jīng)有上千年歷史了。
從秘魯兩千多年前出土的文物中,就可看出他們膜拜豚鼠的悠久文化。
經(jīng)考古學家勘測,以下出土的文物就是豚鼠。
在古印加帝國,國都庫斯科的一所教堂里,保存著一副《最后的晚餐》油畫。
與世界其他教堂的同名油畫相比,這幅畫只有一個細微差別:
就是畫中餐桌上的佳肴變成了烤豚鼠。
豚鼠的歷史地位不彰自顯。
那為什么秘魯人不吃豬,而跑去吃豚鼠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在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南美洲根本就沒有豬…
因此,豚鼠成為他們補充蛋白質(zhì)最好的方式。
以豚鼠肉為賣點的餐廳
那有小伙伴就要問了:
為什么千百年來被秘魯人當做食物的豚鼠,會搖身一變成為寵物「荷蘭豬」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和歐洲殖民者有關系了。
伊麗莎白女王的愛寵豚鼠
豚鼠出名的最早原因,大概要歸功于歷史上擁有發(fā)達海運能力的荷蘭。
荷蘭人將豚鼠運到歐洲,由于外表過于可愛,因此豚鼠立刻成為了歐洲貴族的新寵。
既然是荷蘭人帶來,豚鼠被叫做“荷蘭豬”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就這樣,原本是別人傳承千年的飲食文化,卻被套上了“殘忍”、“血腥”的罪名。
把人家的歷史名菜當成寵物養(yǎng),還反過來指責對方不道德,我覺得秘魯人這波也挺冤枉的。
另一方面,其實在秘魯可食用的豚鼠,和咱們養(yǎng)的寵物,是有區(qū)別的。
寵物豚鼠非常迷你,也沒啥肉,而秘魯?shù)碾嗍笫且环N巨型的品種,當?shù)厝税阉鼈兎Q呼為「Cuy」。
秘魯當?shù)氐?strong>「Cuy」是被圈養(yǎng)起來,專門供食用的,和華農(nóng)兄弟養(yǎng)竹鼠是一個原理。
在這兩點的加持下,秘魯人吃豚鼠的行為,其實也并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如何對待動物,作為萬物主宰的人類本來就見仁見智。
同樣是牛,有人血腥地殺,有人殘忍地斗,也有人神明般地敬,大家似乎都已習以為常。
對于秘魯人來說,豚鼠是他們民族生生不息的食糧,盡情享用它是對大自然和生命的尊敬。
而對于我們來說,尊重他們的飲食文化,不去妄加議論,似乎是更得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