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之粳米
粳jīng,一名秔jīng,一名秈xiān;
一名占稻,一名早稻。皆同類異稱;
性平,無毒;
主益氣、溫中和胃;
長肌肉、壯筋骨、益臟腑;
煮汁解渴止瀉;
通血脈、和五臟、好顏色。
日食所必需,谷之上者也。

王好古曰,
六七月收者為早粳,得土氣、多益脾胃;
八九月收者為遲粳;
十月收者者為晚粳,金氣多、益肺解熱,入藥最良;
北方氣寒,粳性多涼,出(出產(chǎn)于)滇嶺者較熱。
孫思邈曰,
生者寒,燔(烤)者熱;
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早赤粳熱;
新者熱,乍食動風氣。
陳者涼,下氣宜病人。
孟詵曰,
粳米飯同馬肉食能發(fā)痼(gù)疾。
長石曰,
世俗以粳為粘
本草以稻為糯
不知曰秈、曰秔、曰稌tú、曰糯皆諸稻之通名;
糯者懦也軟而糍者也 粘者連也即糯也 粳者硬也堅而不粘者也。
早稻曰秈即占也
始自閩人,得種于占城國
古名占非粘也;
其熟最早,有赤白二種,與粳性稍異;
宋真宗遣使就閩取三萬斛,分給諸道為種,故今各處皆有之。
令俗以粳做粘,誤自此始。
《宋史·食貨志》記載:“帝(宋真宗)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高仰者蒔之?!?br>
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3的有關說法也表明了這一基本情況:“秈似粳而粒小,始自閩人得種子占城國,宋真宗遣使就閩取三萬斛,分給諸道為種,故今各處皆有之?!?/span>
注解:
占城國,占城(Champa;137-1697年),即占婆補羅(“補羅”梵語意為“城”),簡譯占婆、占波??、瞻波。位于中南半島東南部,北起今越南河靜省的橫山關,南至平順省潘郎、潘里地區(qū)。王都為因陀羅補羅(今茶蕎)。中國古籍稱其為象林邑,簡稱林邑,從8世紀下半葉至唐末,改稱環(huán)王國。??五代又稱占城。據(jù)當?shù)匕l(fā)現(xiàn)的國碑銘,始終自號占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