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西游記》,我頓悟了:人生如何“修成正果”?(發(fā)人深省)

“修成正果”是一種徹悟的境界,達到這種境界后,可謂遇萬緣而心不動,世間種種紛擾不能動搖其心。
就人生來說,意思是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
比如兩個年輕人歷經(jīng)情海波折,悲歡離合,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養(yǎng)兒育女,白頭偕老,這就叫修成正果。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修成正果”才是人生的終極追求。
那么,人生如何修成正果呢?
建議大家讀一讀《西游記》。
在四大名著中,《紅樓夢》寫才子才女,寫情寫紅塵;《三國演義》寫英雄豪杰,王圖霸業(yè);《水滸傳》寫江湖好漢,寫義氣。四部書中,唯有《西游記》真正超脫了現(xiàn)實,可以幫助我們洞察宇宙和生命的奧秘。
《西游記》的主題是西天取經(jīng),這個事本質(zhì)其實很簡單,就是從A地到B地,拿到一樣?xùn)|西。
如果是孫悟空一個人去做這個事,那他可以一天來回很多次,輕而易舉。但孫悟空從來沒有這樣的動機,他也沒有這么無聊。
唐僧師徒的西天取經(jīng)之旅,完全是被安排好的,所謂九九八十一難,也更像是事前安排好了劇本——西天取經(jīng)本就是一場戲啊。

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唐僧師徒中,誰是“西天取經(jīng)”的主角?
我原來以為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最容易受人喜愛。后來我以為是唐僧,因為他是取經(jīng)團隊的核心人物,沒有唐僧就沒有取經(jīng)這回事。
到了人到中年的時候,我認為不管是孫悟空、唐僧,還是豬八戒、沙悟凈、白龍馬,他們都是主角。
因為這既然是一場戲,那每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沒有白龍馬,唐僧很難跋山涉水;沒有沙和尚,沒有人挑擔(dān);沒有豬八戒,孫悟空就沒有助手,西天之路也會很無趣;沒有孫悟空,唐僧早就被妖魔鬼怪給吃了;沒有唐僧,就沒有西天取經(jīng)的團隊。
所以,大家都是主角。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其實每個人也都是主角,不管你參與了什么戲,你都是不可或缺的那個角色。
或者說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有做主角的時候。
真正的問題是,很多人不是搞混了自己的角色,就是把自己的戲演砸了。你本來是要演豬八戒的戲份,但你覺得自己是孫悟空,那就麻煩了。
還有的人老覺得自己看破了紅塵,對什么事都洞若觀火,認為自己都看明白了,于是什么都不做,什么虧都不愿意吃,看似一輩子清醒、聰明,最后反而成了最傻的那個。
要知道,既然你不入局,你不去配合別人演戲,你又怎么會得到修煉和取得正果呢?

戲雖然是假的,但我們的經(jīng)歷和感受是真的啊。所謂借假修真,就是紅塵煉心,返璞歸真,升華人的心性。
而所謂的“正果”,就是我們在游戲中得到的頓悟,超越自我,抵達無我之境地。
所以,千萬不要游戲人生,把人生當(dāng)成游戲的人,看似瀟灑,實則是無根浮萍,愚不可及。
打個比方,比如我們跟朋友一起創(chuàng)業(yè),這個事可能失敗,可能成功,但就算成功了,那公司也會有失敗的那一天。但就算如此,我們的努力都是毫無意義嗎?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我們?yōu)橹畩^斗過,就不算虛度人生——當(dāng)然,得償所愿才算是“修成正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角色(或稱其為“天命”),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角色演好,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