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漢語教師應有的素質與基本功·下編 第五章
第五章 關于漢語教學法——以漢語語法教學法為例
第一節(jié)?怎么看待教學法?
一、三教
???教學法是“三教”之中的“一教”。?“三教”是簡稱,具體指: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質量、成系列的漢語教材,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陸儉明:“要保證對外漢語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需要有多方面條件的支持。除大環(huán)境外,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需要有一套高質量的漢語教材,需要有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這都有賴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研究。”
二、“后方法”語言教學理論
提出者:美國庫瑪
“后方法”基本精神的相關闡釋:
????孫德坤教授:后方法語言教學理論指有效的語言教學必須因地制宜,即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因現(xiàn)有條件而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手段,因此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佳”教學法。
????張璐教授:后方法語言教學理論是主張語言教學不應該拘泥于某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而應該將各種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崔永華教授:后方法語言教學理論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建立自己的教學策略系統(tǒng)。
注:①具體可參看《超越教學法:語言教學的宏觀策略》(陶健敏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②相關介紹可參看《對外漢語教學入門》(周小兵著)中山大學出版社,2017年
三、教學中需注意
比 教學法更重要的兩樣東西:
應有高度的教育責任心
要多從學生的教學考慮。
課程講授和教學設計中需注意思考“該將什么內容,所講內容前后如何銜接;具體講解時怎么開頭、怎么提出問題,怎么切入,問題怎么展開,舉什么樣的例子,板書如何安排,如何安排練習等”。
考慮怎樣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理解、掌握知識。
自己肚子里要有東西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扎實而又較為廣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這樣才能做到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靈活自如地組織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所謂“教有定則、教無定法”。好的教學法,都是老師在教學中用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備了以上兩個條件,在教學中就會游刃有余,有創(chuàng)造性,就能針對不同的對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琢磨出有針對性的好的教學法,也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吸取、運用別人提出的好的教學法。
第二節(jié) 怎么進行語法教學?
一、堅持隨機教學
????漢語教學的初級、中級階段不宜系統(tǒng)、全面地講解語法,宜采用“隨機教學”法;高級階段,可以適當?shù)剡M行帶總結性的又有針對性的“鞏固基礎語法”教學。
以往的教學路子
(1)系統(tǒng)講解漢語語法知識
eg:《漢語教學書》:語音教學階段之后,講解詞類——句子和句子成分——常用句式。
優(yōu)點:①構建了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基本框架;②使同學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以發(fā)展說話和聽話的能力,為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打下基礎。
不足:①語法教學量過大,難點集中;②初學者接觸的語言材料有限,且尚無漢語語感,此時系統(tǒng)教授語法知識,效果不好。
(2)課文為綱,課文后附有課文語法點的講解
eg: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漢語教學大多如此。
此種方法將語法點化整為零,分散學習,帶有“隨機教學”的性質。
隨機教學
? ? ? ? 在學習漢語的初級和中級階段,漢語語法知識得通過課文學習、通過練習、通過講解學生在練習或作文中出現(xiàn)的偏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給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 需注意的三點:
①課文的選用和編排不能片面地取決于課文要教的內容,而是應該按教學計劃中需要教給學生的字、詞、語法點來編寫和安排課文。
②講解設定的、必要的語法點時,點到為止,無需展開細講,相應的練習應跟上,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語法規(guī)則,為高級階段的學習培養(yǎng)語法意識。
③課文中越出教學計劃的語法點,可采取“暫時回避”的教學策略。
高級階段
? ? ? ?到了語法教學的高級階段,進行帶有總結性的、有一定針對性的“鞏固基礎語法”教學,以便讓學生將以往所學的零碎的語法知識連貫起來,使之系統(tǒng)化;講解時最好可以跟學生的母語進行適當?shù)膶Ρ确治觥?/p>
二、采取點撥式教學法
????即,在漢語教學中,特別是初中級教學階段,不要大講語法,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要善于點撥。要善于抓住學生出現(xiàn)的偏誤,分析其成因,確定解決偏誤的突破口,運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來作出明確的說明。講解時盡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例如,學生在“比”字句中表示程度的詞語的運用中出現(xiàn)了偏誤。
????? *今天比昨天很冷。? ?*今天比昨天非常冷。? ?*北京的天氣比大阪冷極了。
????這種錯用現(xiàn)象在各個學習階段都可能發(fā)生,不同的教學階段,采取的教學策略和講法不同:
①最初的階段,“比”字句尚未進行教學,可暫時不管,改正即可。
②初級階段,簡單糾正,告訴學生“比”字句中只能用程度副詞“更”,不能用“很、非常、極了”。同時做適量的簡單操練。不必講解“為什么”的問題。
③中高級階段,有必要講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大講理論,即無需把語法研究的學術成果十分詳盡地講給學生,無需把“比”字句中使用表示程度的詞語的規(guī)則全部講一遍。
(具體講解詳見書204~206頁)
????為什么“比”字句中表示程度時,只能在形容詞前面加“更、還”,在后面加“多了、得多”,不能加“很、挺、十分、非?!保荒茉诤竺鎺稀皹O了”?
????①“比”字句用來表示兩種事物或人在某方面、某種性質上的程度差別?!案⑦€”“多了、得多”能用于比較,都只能用來說明兩項事物之間的比較;“很、挺、非常、極了”等都不含有跟別的人或事物比較的意味,所以不能用在“比”字句中表示程度深。
????②Adj+多了/得多 VS?更/還+Adj:二者意義上有差別。
如果強調X和Y都具有Adj所表示的性質,但Y在程度上還要超多X,就用“更/還+Adj”,eg:我比他更高。
如果只強調X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不強調Y也具有那種性質,就用“Adj+多了/得多”,eg:我比他高多了。
“我比他更高”,我和他都高,但相比之下,我在程度上要超過他;“我比他高多了”,意思是我高,并且在程度上要超出他許多,但是他是高是矮并無說明。
????③漢外對比:只是強調天氣冷,而且程度上大大超過昨天,昨天是否也冷并無說明。因此英語的“Today it's a lot cooler than yesterday.”應翻譯為“今天比昨天冷得多/多了”。
三、講解時要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
????介詞“除了”能表示“補充”和“選擇”的語法意義嗎?
????表示“排除”:我們班上,除了汪曉月大家都帶上了眼鏡。
????表示“補充”:陳老師除了教初級班漢語口語,也教高級班漢語寫作。
????表示“選擇”:那時,早餐除了紅薯就是土豆兒,每天如此。
????介詞“除了”是否表示以上三種意義,可以進行“有無比較”:
????①刪去“除了”,發(fā)現(xiàn)句子仍然含有“補充”義。刪去“也”,后面的事件也受“除了”管轄,因此,“補充”義是由“除了……也/還/又……”的格式所表示的。
? ??陳老師除了教初級班漢語口語,也教高級班漢語寫作。
????*陳老師教初級班漢語口語,也教高級班漢語寫作。
????*陳老師除了教初級班漢語口語,教高級班漢語寫作。
????②刪去“除了”,句子站不住,刪去“就是”,句子也站不住,把“除了”換成“不是”,句子的意思基本不變,因此,“選擇”義是由“除了……就是……”整個格式表示的。
????那時,早餐除了紅薯就是土豆兒,每天如此。
????*那時,早餐紅薯就是土豆兒,每天如此。
? ? *那時,早餐除了紅薯土豆兒,每天如此。
????那時,早餐不是紅薯就是土豆兒,每天如此。
第三節(jié) 語法教學示例:漢語存在句的教學法
一、學習者對存在句的困惑:
①句子中沒有表示存在義的詞,怎么知道句子表示存在?
②施事為什么位于動詞后面?
③“臺上放著玫瑰花”。為什么動詞“放”的施事沒有出現(xiàn),而且也不能出現(xiàn)?
④為什么存在句里賓語的語義角色不同,句子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卻一樣?
二、可以這樣教
????教學中,傳統(tǒng)的句法上“主動賓”,語義上“施動受”的講解方法不適用于存在句。
????對于存在句,重要的是要告訴學生:
①存在句是現(xiàn)代漢語里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特殊句式,由三部分組成,最前面的是處所成分,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處所,最后是名詞短語,表示存在物,中間是鏈接成分;
②整個句子表示“存在”的語法意義;
③動詞“有”和“動詞+著”是不同的鏈接成分,如果要讓聽話人知道存在物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話,鏈接成分得用“動詞+著”。
(具體講解步驟可參看書216~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