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總銷量被比亞迪新能源反超!合資車躺著掙錢的時代結束了!
說本田是燃油車時代的一個傳奇,恐怕沒人反對?!氨咎锎蠓ā?、“買發(fā)動機送車”、“一日本田,終身本田”,都是一代人對于本田車型的認可,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東風本田,19年的時間,在華累計賣出了700萬車。然而,本田汽車今年以來的日子卻不太好過。
4月6日,本田中國發(fā)布3月份銷量。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101,061輛,同比下降33.2%,這是南北本田加起來的銷量,對比一下,比亞迪新能源3月銷量為104878輛,比本田中國總還多了3000多輛。也就是說,南北本田的所有車型的總銷量加起來,沒有賣過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銷量。對于本田的粉絲來說,或許這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但是這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來了。
本田的銷量下滑,固然有著芯片短缺等問題的影響,但是也是因為,本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動作太慢了。毫不避諱的說,本田汽車正在為純電動戰(zhàn)略失誤買單。
很長時間以來,本田一直在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方面搖擺不定,不愿意放棄自己在燃油車領域的巨大紅利,因此,雖然本田旗下有著IMMD混動系統(tǒng),為了順應國內的新能源政策,本田也推出了插電版的混動車型,但是這些車型看起來像是草草應付,根本不打算賣座的產品。定價高高在上,缺乏競爭力。而在純電車型方面,本田至今還沒有一款真正基于純電平臺的產品,推出的都是油改電車型,無論是續(xù)航里程、駕駛體驗、智能配置都和造車新勢力差距甚遠。直到3月底,廣汽本田發(fā)布了全新電動品牌極湃(英文名e:NP),以此來宣告在全新解決方案加速電動轉型。但是這樣的動作,似乎顯得有些晚了。
與之相比,在混動和純電動領域,比亞迪的態(tài)度和決心要比日系車中的豐田、本田也更為堅決。近日,比亞迪已經宣布徹底停產燃油車,以彰顯自己在新能源領域的決心。而同樣是雙電機串并聯(lián)混動系統(tǒng),比亞迪在插電混動車型的研發(fā)方面要更激進更徹底,旗下的插電混動車型,從售價和配置方面,都要更有競爭力。
除了比亞迪以外,國內車企在純電領域的動作相比本田都要更快,吉利早早發(fā)布了藍色吉利行動計劃,2020發(fā)布了SEA浩瀚架構平臺。蔚來小鵬理想等等造車新勢力品牌,成立時間短,沒有歷史包袱,不存在轉型的需要,把全部資源用于新能源汽車,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wěn)腳跟。而燃油車時代的巨頭本田汽車,反而成為了后來者。
而油價更是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2022年3月油價更是達到了近十年的最高點,一邊是燃油車越來越高的使用成本,一邊是新能源汽車低廉的使用成本,還有免購置稅、不限行等政策性優(yōu)惠,消費者用腳投票,選擇新能源車的越來越多。
本田可以說代表了傳統(tǒng)車企目前的困境,在燃油汽車研發(fā)領域深耕多年的傳統(tǒng)車企并不具備三電系統(tǒng)的技術優(yōu)勢,而電池在整車中的成本占比則上升至50%,導致整車利潤將被電池供應商大量分流。順應潮流徹底轉向新能源,意味著放棄燃油車時代的巨大紅利,并且面臨較大的利潤壓力。如果在燃油車和新能源之間搖擺不定,意味著可能錯失良機,甚至最終淪為造車新勢力的代工廠,江淮汽車就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鑒。
電動車銷量每增加一點,都意味著燃油車市場的損失。包括本田汽車在內的汽車巨頭們,在迎接新科技和新產品的挑戰(zhàn)的同時,還面臨著被顛覆的威脅。盡管不愿,但是趨勢總是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發(fā)生轉移,劇變正在發(fā)生,只能祝本田和傳統(tǒng)車企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