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美人魚”真能改善種族歧視?這或許只是,迪士尼的一廂情愿

作為一名二次元喜好者,你不可能沒有關注過迪士尼在去年宣發(fā)的《小美人魚》演員陣容。
那位曾出演《小婦人》《一條狗的使命》等佳作的喬納·豪爾-金將會以王子的身份登場,再鑒于這是一位兼并小鮮肉顏值和實力派演技的演員,故而觀眾也沒少表達了肯定---

不過《小美人魚》終究有著一個讓人難以抹掉的“痛”,它仿若一顆釘歪的釘子般別扭在墻壁上,每每望去都總會讓粉絲們有股撕心裂肺的痛。
而這顆釘子便是一位名叫Halle Bailey的黑人女歌星所造就的,她被迪士尼欽點為《小美人魚》的女主“愛麗兒”---

一個原本白皙皮膚的公主,如今居然被替換成了黑人女星,而就當上述事情被官宣發(fā)布后,國內二次元圈便炸開了鍋,人們紛紛刷出了“毀原作”的吐槽,程度之劇烈可謂前所未有!

我不知道你們有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迪士尼為何要公然與輿論偏好對著干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因為所謂的反抗也只是國內網友的反抗,事實上這個事情在美國社會還是能夠獲得聲浪不小的支持的。
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正在美國如火如荼開展的“民權運動”有關,而作為黑人和女性代表的Halle Bailey顯然就成為了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而迪士尼的此番安排也必然能夠雙倍的響應民權精神。
再進一步說,民權運動就是為了修正歷史殘留的錯誤,好讓弱勢群體們能夠得到足夠的看重和足夠的發(fā)展機會,乃至修正所謂的以白人為標準的審美觀念---

我知道,在看完上方概述之后你會不自覺的萌生出“迪士尼是好公司,迪士尼主動承擔社會修正義務”等等的想法。
不過我想說的是,哪怕迪士尼真的正義非凡,但他的此番作為也很有可能會面臨到“事與愿違”的結果。
說白了,在黑人遭受的種族歧視面前,影視化宣傳的努力終將會是白費的。
下面內容我將結合最新的經濟學研究,盡可能簡要的給大家解答這個事情---

01.歧視和歧視是不一樣的
概述來說,這個世界的歧視行為分為兩種:一種叫“敵意歧視”(純粹由不理性情緒主導,通常會表現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另一種叫做“經濟歧視”(往往帶有強烈的自利目的)。
對于前者來說我們確實可以通過教育和宣傳來進行修正,比方說家長對國產動畫的偏見,只要越來越多的精品國漫能夠在院線上映并大獲票房好評,那遲早他們都會認識到國漫并不只是小孩子專屬,大人們也可以從中收獲不菲的知識和喜悅---

只要《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歸來》等國漫不間斷涌現,家長的偏見遲早能修正...
但對于經濟歧視來說就不一樣了,哪怕你滿屏幕轟炸,但只要歧視對象依舊存在更大的損害到歧視者利益的可能性,那這種社會陋習就不可能被化解。
“種族歧視”就是經濟歧視的一種,而在過去多年以來美國的行為經濟學家已經做過了多番研究去確鑿種族歧視中存在的理性成分,或者說不可被消除的底色。
比方在《THE WHY AXIS》一書中(由URI GNEEZY和JOHN LIST兩位美國行為經濟學家撰寫)便列舉過汽車銷售對同一群黑人的差別歧視行為---

記住“差別”兩個字,它具體體現在當黑人前去詢問低價格汽車的時候,銷售通常不會予以多大的報價歧視。
但當黑人詢問高端汽車價格的時候,銷售卻會表現出強烈的偏見(報價會比白人詢價時高很多)。
為什么會這樣?理由就在于黑人普遍社會地位低,也普遍比較貧窮,因此汽車銷售也就不想浪費時間去服務咨詢高端車的黑人,直接給個高價碼勸退才是效率的選擇---

不僅如此,上述經濟學書籍列舉的另一個研究也特別有意思,實驗人員召集了兩批人(一批白人一批黑人),然后讓他們去詢問路人一個簡單的地方。
但結果發(fā)現,大多數黑人收到了拒絕回答或干脆是錯誤方向的指引,而白人則普遍受到了正確的引導。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經濟學家給出的回答是“人們認為黑人是危險的”---

從數據統(tǒng)計的范疇來衡量,種族歧視其實是一種理性的行為表現,因為長久以來美國社會的黑人犯罪率都相當高企,幾乎民眾能夠遇到的一切骯臟的事情都離不開黑人群體的參與。
再加上進化心理學所詮釋的一個社會現象:“對外族人保有敵意是人類從遠古時代便留存下來的習慣,是一種刻在了基因深處的‘偏見’”(說是偏見,但這種排外思緒能夠讓遠古人類保持警惕,避免外來的武力和細菌病毒等致命因素的侵蝕)。
可以想象,想要通過加大黑人參與影視創(chuàng)作(而且還是主演位置)的方式來讓美國人放下對黑人族裔的歧視,這根本就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是的,人們或許會對包括威爾史密斯、詹姆斯、喬丹、邁克爾杰克遜等等黑人明星予以強烈的擁戴,但一旦回歸日常生活,人們依舊會出于“自利”目的而有意或無意的選擇歧視黑人。
而如果我們站在上述行為經濟學家的研究基礎上來談論正在美國如火如荼開展的民權運動,想來也可以予以這樣一番吐槽:“形式大于實質”!

那該怎么辦呢?難道美國的種族歧視就真的沒有消停的一天?美國黑人就真的得一直接受“不公平”的對待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內容。
02.外部力量和內部力量
甭管迪士尼采取的選用黑人女星出演《小美人魚》也好,還是最近熱映的某部迪士尼真人版出于METOO運動的號召故意將原作動畫的男主給刪除也罷,亦或者前些時間因為黑人佛洛依德之死而導致美國民眾罔顧疫情風險的游行活動等等。
這通通都可以算作“外部力量”的影響,能夠糾正的也只是敵意歧視,而非經濟歧視。
真想扭轉后者局面的關鍵在于---自強!

同樣是《THE WHY AXIS》這本書,也同樣是黑人問路的實驗,只要參與實驗的黑人群眾穿上整潔的西裝服飾,那路人予以的正面回應便會立馬躥升好幾個數量級。
相類似的實驗經濟學家們也在殘疾人維修汽車遭歧視報價的行為中得到了重現。
依據數據統(tǒng)計,殘疾人通常會遭到維修人員比普通人高出30%的報價,而原因在于殘疾人通常不愿意貨比三家。
但如果殘疾人能夠主動在價格談判開始前申明會貨比三家,那基本就能夠獲得維修人員的真誠報價---

Halle Bailey在遭到外界質疑的時候也曾堅強的站了出來,并回應了這樣一番話:“我不會管外面的流言蜚語,能夠成為迪士尼公主是我畢生的夢想”,這顯然就是一種自強不息的行為表現,而這種行為也為她贏得了一部分群眾的認可...
可以看到,其實所謂的“種族歧視”和“殘疾人歧視”沒有多大差別,而他們也與中文世界中的一句“專挑軟柿子來捏”沒有多大差距。
想要徹底破除歧視,單靠外部力量是不可能辦成的。
再多的迪士尼的參與,再多的黑人角色出現在熒幕之上,美國民眾能夠改觀的也只會是“有機會登上熒幕的黑人影星”,而非整個黑人族裔。
原本該有的歧視依舊存在,而那些口口聲稱大舉平權旗號的民眾也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選擇對黑人族裔的偏見---

唯有每一個鮮活且獨立的黑人個體能夠自立自強起來,種族歧視方才可能被徹底的根除。
所以迪士尼啊迪士尼,你還是盡快將《小美人魚》的愛麗兒公主人選撤換下來吧,不要出于幫助Halle Bailey一個人,而毀掉這部童年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