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代農民戰(zhàn)爭戰(zhàn)史(1):前言

????1793年10月1日,共和國軍隊開始在旺代地區(qū)邊境集結,公共安全委員會成員貝特朗·巴雷爾呼吁軍隊進行嚴厲打擊,結束“這場莫名其妙的戰(zhàn)爭”。
貝特朗·巴雷爾·德·維厄扎克(1755年10月10日-1841年1月13日),法國政治人物、共濟會成員、記者,也是國民公會最杰出的成員之一,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代表平原派。平原派由激進的山岳派人主導,而巴雷爾作為他們的領導人之一,在他的支持下,救國委員會和無套褲漢軍隊分別于1793年4月和9月成立。根據弗朗索瓦·比佐的說法,巴雷爾同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和安東萬·路易·德·圣茹斯特一樣對恐怖時期負有責任。1794年春,他成為了羅伯斯庇爾的反對者并加入政變將其推翻。
八月,他就曾用過類似的語言,認為新共和國有責任切除這個象征著革命所鄙視的一切的傷口。他關于摧毀旺代的新呼吁得到了國民大會的熱烈支持,于是乎,軍隊又一次走上了征途。 1793年,新成立的法蘭西共和國被內外的敵人幾乎摧毀。這一年才剛剛開始,路易十六就被公開處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民大會頒布了大量法令,以其雄辯、無情和對《愛國熱情》的熱情呼吁為競爭,1792年早期的勝利變成了一連串的失敗。 巴黎公社主導了1793年殘酷的政治清洗,在這動蕩的一年里,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崛起并控制了國民大會。然而,就在各門各派于巴黎進行生死斗爭的時候,法國西部,以V旺代為中心的群眾奮起反抗革命,這場革命本應給人民帶來liberté(自由)、égalité(平等)和fraternité(博愛)。 由于革命的爆發(fā),舊政府留下來的職業(yè)軍人法大量流失,志愿軍人數不斷減少,國民大會通過用抽簽強制征兵的法案,在法國的舊制度中,參軍并不是一種義務,再加上旺代省的人民憑借當地肥沃的土地自給自足、安于現狀,很少與本地域之外的人進行溝通和往來。 旺代省屬于法國較為偏僻的區(qū)域,很多較為新潮的思想很難傳進旺代省內。 除此之外旺代人民迷信于宗教,他們把教士當做他們精神上的依托,把服從于天主當做他們的天職與使命。 所以1972年旺代政府下令逮捕未宣誓的教士已經讓他們覺得失去了精神上的慰藉,讓他們無法理解。旺代人民不愿意在生活上做任何改變的旺代人民更無法接受政府強加給他們的參軍等義務,所以直接導致了旺代戰(zhàn)爭的直接爆發(fā)。然而旺代地區(qū)選擇反對革命和革命所代表的一切,而不是在國家邊界上與國家的敵人作戰(zhàn)。 旺代起義是一場復雜的戰(zhàn)爭,在激烈的時刻寫下的當代記述,往往用政治化和極端的語言來表達。拿破侖稱之為“巨人的戰(zhàn)爭”,在這場激烈、殘酷的戰(zhàn)爭中,日后會成為他的麾下的名將和精英開始成名,包括格魯希、康布羅納、克萊貝爾、貝爾蒂埃和馬呂拉茨(Marulaz)。然而,這場戰(zhàn)爭也導致許多人不得不與“國家剃刀”來一個親密約會。
雅克-弗朗索瓦·馬羅拉·馬呂拉茨將軍
該地區(qū)大部分農村人口面臨著殘酷的鎮(zhèn)壓政策,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種族滅絕政策。革命法庭、毫不留情地對叛亂分子判處死刑、恐怖成為當時的秩序,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旺代農民起義的直接回應。政府,或者說近乎無政府狀態(tài)的狀態(tài)導致了法律和社會的中止運行,直到公共安全委員會緩慢而無情地尋求拯救法國大革命的和平。在這場巨大的斗爭中,雙方的軍隊都增長到數萬人,各自為了自己的信仰,都爆發(fā)出了非凡的韌性和戰(zhàn)斗力。然而,在軍事歷史中,這場農民起義中的戰(zhàn)斗卻是很少被提及,而且令人費解的是,凡是有關于法國革命戰(zhàn)爭的書籍均選擇了忽視或者邊緣化了這場沖突。本專欄就是希望向讀者介紹這一場基本上被遺忘但卻至關重要的斗爭。
地圖圖例
旺代農民軍首領或軍隊
旺代農民軍的行動
共和軍指揮官或軍隊
共和軍的行動
爆發(fā)的戰(zhàn)役(共和軍獲勝日期用斜體標出)
道路
林地
河流
山
鹽沼濕地/泛濫平原
城鎮(zhèn)/鄉(xiāng)村(視地圖比例尺而定)
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