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第一講 溫庭筠
【詞的概要】
詞,歌詞。
脫離“文以載道”傳統(tǒng)的文學形式,起初完全是唯美的藝術的歌詞,后來又加上了道德倫理的價值標準。
王國維批評清朝張惠言所謂詞可以表現(xiàn)“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觀點,認為他將別的作品都套在自己畫的框框中,是頑固的。
但是,王國維同時用詞描述了“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境界——
第一種: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詞可以給人豐富的多方面的聯(lián)想。
觀人于揖讓,不若觀人于游戲。
最初為歌女寫詞,并不為正事,所以性格思想都是隱意識的表達,達到了不知不覺中流露真正的感情人格的微妙作用。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保ㄍ鯂S)
注釋:
1.“要眇宜修”:精致細膩纖細幽微,帶有修飾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種女性美。
這種美來自兩個方面:
形式上,詞比詩更多變化,長短不齊,且不自由。就算句子整齊,也有抑揚頓挫的音樂性。
內(nèi)容上,大都是寫男女的愛情相思離別。
2.“詩之境闊”:能言詞之所不能言,可以議論抒情紀事等等,詞則一般只寫景抒情。
3.“詞之言長”:韻味悠長。隱意識的活動,可以引起人豐富的聯(lián)想。
【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特色:
常常不用理性的說明,而是用提出來的符號給人一種感官的印象。
“小山”代指床前的山屏
“鬢云”“香腮雪”,鬢發(fā)的烏云,香腮的白雪
這種句法和句式,這種注重感官的形象,是中晚唐以來的詩歌中一種流行的寫作風氣。
用符號學解釋,就是不提供給認知的解釋,而是感官的形象。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評價:
“飛卿詞全祖風騷”
? ? ? ?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意思是溫庭筠的詞有《國風》、《離騷》比興的托意。
比:舉此事來例彼事,由心及物。
興:見物起興,由物及心。
比興,就是內(nèi)心的意識和外物的現(xiàn)象交相感應的結果,是一種心物交感的作用。
多個語碼,每一個都能敲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鍵鈕——
“蛾眉”在聯(lián)想軸上的作用:
“蛾眉”喻指一種才德志意的美好(屈原《離騷》)
“畫眉”有比興的傳統(tǒng):李商隱的一首描寫美麗女子成長的五言詩《無題》——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在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中,夫妻君臣的倫理關系是相當?shù)?,所以多有以女子無托身之人代指自己不得志。
“畫蛾眉”:一種精神品格上愛美要好的感情。(屈原《離騷》:“余獨好修以為?!保?/p>
總結:“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懶起”:(例:杜荀鶴《春宮怨》)
女為悅己者容,無悅己者,是以懶起弄妝;
士為知己者死,無知己者,是以悲不得志。
“弄妝”:就算無人欣賞,也要珍重愛惜自己美好的品質(zhì)。
“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
“知音茍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淵明)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前后鏡”:
“眾鏡相照”,“成其無盡復無盡”(《華嚴經(jīng)》)
“交相映”:表現(xiàn)了一種重重無盡的,精力飽滿的樣子,是一種修容自飾的愛美要好的精神。
“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杜甫)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雙雙金鷓鴣”:代表找到理想的對象和歸宿,反襯孤獨寂寞的生活。
質(zhì)疑:
“以無行之飛卿,何足以仰企屈子”(李冰若《栩莊漫記》)
答: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語?陽貸》)
“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陸機《文賦》)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1.詩歌本身是可以生生不已產(chǎn)生豐富聯(lián)想的生命
2.作者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形象,與同樣背景的人分享相同的語碼,因此會產(chǎn)生語碼的偶合
3.作者潛意識的流露的對于過往生活經(jīng)歷的感慨
總結:
溫庭筠作為開山人物,在詞上投入了較大的精力,運用感官印象的語言和自身帶有濃重中華文化色彩的語言符號,使原來沒有深意的香艷歌曲轉向詩歌化。
【讀書筆記】《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第一講 溫庭筠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