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死亡,過去,與面對——觀影《可愛的骨頭》
前一陣子B站周末放電影推了這一部,稍微查了下,貌似還不錯,于是一直掛念著,趁今天有優(yōu)酷會員就去看了。
結(jié)果——
如鯁在喉
是,我承認這個電影里很多畫面場景拍的很美,但是在美麗的外表下是丑陋惡臭與扭曲。
人是需要向前看,而不是止步不前,但是僅僅這樣就可以嗎?
表面看似痊愈,但是內(nèi)里卻腐爛地越來越嚴重的情況真是太多了。在小的時候我的手指受過傷,當時沒有很在意,表面也愈合了,但是事實上我的手指越來越腫,甚至到了無法自如彎曲,于是我去了醫(yī)院,親眼看著醫(yī)生破開患處,擠出內(nèi)里的濃,經(jīng)過一番治療,我的手指恢復了它應有的狀態(tài),但是我的指紋被改變了,那處受傷部位在康復后形成了與原先迥然不同的紋路,雖不再完美,雖有遺憾,但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電影里除了女主的死還有很多關(guān)于死的對話,比如那句——人都會死。
是,人都會死,兇手也會死。雖然生命的終點都是死亡,但是死與死之間畢竟還是有所不同的。
雖然導演將兇手最終的結(jié)局死亡也表現(xiàn)了出來,甚至用了慢鏡頭,讓觀眾看著他一摔再摔,甚至最后落下時肢體扭曲不成人形。
但是,正是因為死亡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這種表現(xiàn)的價值在哪里呢?難不成導演還想告訴我這叫報應?
別逗了。這種結(jié)局跟兇手一直殺戮直到他自然死亡有區(qū)別嗎?
我覺得這種結(jié)局的安排表現(xiàn)的要么是導演/編劇自己都沒明白——“死亡”這一終點的意義,要么是敷衍地應付觀眾的情緒。
然而很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它。
這種表現(xiàn)方式在我看來是對觀眾的不負責。既無法讓人感受到影片的主旨——放下過去接受現(xiàn)實繼續(xù)前行,也平息不了憤怒——兇手沒有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應有的懲罰。
雖然最后大家看到了本影片中兇手最后死了,但是在死之前,蘇西死之后,又還有多少個女孩重復了她們的命運,死于非命,埋骨于溝渠沼澤,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家庭新的永久無法抹去的傷疤。
如果女主之前受害者的家庭,女主的家庭任何一家選擇了追查到底,她們或許就有可能脫離那樣的結(jié)局?
然而導演/編劇表達的是什么?
我們看到沉浸過去而帶來的各種后果,母親在痛失愛女之后又得不到來自家庭的安慰幾近崩潰,父親執(zhí)著追兇險些死亡,妹妹因為探尋真相險些被害。
這是電影的全部嗎?不,不是。
如果沒有妹妹的起疑,那么將又有一個受害者喪命于高高的玉米桿之下(情侶中的女方),如果妹妹沒有執(zhí)著于真相,而是僅僅起疑,那么毫無疑問她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跳脫導演/編劇想安排的思路來看這部影片,我覺得真正的放下、面對、接受、再前行,不是安于表面的平靜,而是——
直面腐爛之處,哪怕痛苦,將腐爛之處清理干凈,新生的肉健康成長,哪怕最后不再完美,哪怕傷口略有猙獰,但是這樣可以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救贖。
PS:沒看懂或者沒耐心看這篇文章的請不要評論
首發(fā)于2019年1月5日知乎文章
(禁止轉(zhuǎn)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