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亂語:回憶命運交響曲
兩年前,我在從補習班回到家的車上聽完了貝五交響曲——命運。完全不需要反復聆聽去適應、熟悉,第一次完整地把4個樂章聽完便大受震撼,并且十分確信、有把握地認為自己完全明白整部交響曲在講一個什么故事。
第一樂章是我們都熟悉的那個主題,被用爛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完整地、全神貫注地聽依然會被鎮(zhèn)住。整個第一樂章猶如一場肆虐、大轟炸。微弱的、試探性的哀嚎和祈求遭到了更為殘暴、猛烈的摧毀。令人目不暇接。整個樂章極為簡短而又有力地——不到8分鐘就結束了。令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會發(fā)什么。
第二樂章就像描繪這場大轟炸之后的廢墟,遠方似乎能聽到流離失所的人民的哀嚎。記憶中似乎整個樂章都是如此,但重聽后發(fā)現(xiàn)我記錯了。留給哀嚎和哭泣的時間很短。很快,從虛弱的幸存者中傳遞出希望的聲音。人民擁在一起,有一個聲音號召著,呼喊著,“出發(fā)吧!”“前去斗爭吧!”。幾番討論、猶豫和困惑,斗爭的呼喊愈發(fā)強烈,最終成為主流。并且選擇出了代表眾人出征的英雄。
第三樂章像是一場出征前的宴席,是最終的士氣鼓舞,強烈的情感、戰(zhàn)斗的期待,這是整首交響曲里最簡短的樂章。
三、四樂章是連貫演奏的。在第三樂章末尾的攀升中——第四樂章的主題迸發(fā)出來,猶如瞬間擦亮夜空的烈火,沖破烏云的萬丈廣袤。它像是凱旋前進的英雄,容光煥發(fā)。因此這個樂章也被選為冬奧入場曲之一。
英雄和先前第一樂章的“命運”展開了空前激烈、氣壯山河的斗爭。時而雙方一呼一喝,猶如擊劍比賽上的相互刺激。時而顫抖在一起,從低音到高音不斷攀升,猶如從大地飛升到蒼穹。我緊張到甚至不敢把精力放在呼吸上。
在第二場決斗中,英雄落敗了。從天空墜落回萬丈深淵。只有低落的哀鳴聲圍繞在他身邊,這時候,第二樂章(我一直以來記成了第三樂章)的主題微弱地出現(xiàn)著,似乎在讓英雄回憶他遺失的信仰和熾熱的激情(也有可能我記錯了,因為這么久以來重新聽這個樂章的時候再也沒有找到它)。英雄提起利劍,在此發(fā)起了進攻——這次,終于取得了壯麗的勝利!
兩年前我聽完的時候,滿身是汗,感到暢快淋漓。這么久以來,一直沒有在次完整地聽完全曲,但兩年前的經(jīng)歷依然如昨天發(fā)生的事一樣。整個貝五交響曲有著戲劇式的沖突和結構,就像一場標準的三幕式結構。在短暫的50分鐘內,有著強有力的驅動力促使聽眾聆聽下去。恩格斯曾說,“如果你沒有聽過這個作品,那你就真的什么也沒有聽過。”
"英雄”這一比喻,并非我胡亂說的,這周翻教科書,上面也是這般比喻。
只有連貫地聽完,才能感知到整部作品。邊聽邊做其他事情或者只聽其他樂章,都是不行的。我嘗試單獨聽幾個樂章回憶,都沒有初次的記憶那般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