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協會:美國應放棄在東南亞追求的“主導地位”,不然就是完敗
在中美競爭的戰(zhàn)略格局之中,如何爭取東盟或者說是東南亞的影響力對兩國都是重中之中。從表面上看,美國似乎在東南亞的外交戰(zhàn)略還是老一套,也就是利用離岸制衡的辦法,鼓動菲律賓挑戰(zhàn)中國的權威。
但是,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都加入了RCEP,雙方經濟已經走向全面融合,再加上《南海行為準則》的推進,美國似乎看到了絕望的信號。
近日,亞洲協會報告稱,美國應該承認自己是“眾多地區(qū)參與者之一”,并減少東南亞人認為虛偽的“基于規(guī)則的秩序”言論。并且建議美國趕緊考慮加入RCEP 、CPTPP貿易聯膃,還要說清楚拜登推動的印太經濟框架到底 是個什么東西?你沒聽錯,連美國人都沒搞清楚印太經濟框架到底能有什么前景,因為你靠輸出一些規(guī)則和標準能有多大吸引呢?
說到亞洲協會,就得不得到洛克菲勒家族,這幾乎是美國和亞太區(qū)最具有影響力的亞洲政策研究機構,我們可以把這份報告看成是重磅的警示。亞洲協會還敦促,如果美國希望對抗中國在“多角色”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力,就應該放棄“美國至上”的理念。
因為,東盟已經出現了“真正的多極化,而中國實際上可能成為該地區(qū)的主要力量”,報告的結論是,“美國只是眾多擁有地區(qū)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現在的問題是:亞洲協會為什么要美國趕緊調整東南亞外交政策呢?
首先,美國以價值觀主導的外交策略,在東南亞找不到真正的盟友。東南亞與歐洲的情況完全不同,幾乎讓美國找不到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同盟,包括新加坡、菲律賓這樣的盟友都與美國的政治體制大為不同,還有越南這樣的共主黨領導的國家,包括泰國、緬甸、柬埔寨在政治制度上都有自己的特殊國情。而像印尼、馬來西亞又是伊斯蘭教國家,也不會成為美國真正跟班。
其次,美國以軍事戰(zhàn)略為主的安全保障,在東南亞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美國之所以在過去被抬得很高,就是號稱能夠向很多國家輸出安全保障。但是,在東南亞這一套并不靈光。
原因有兩點:一、中國軍隊不是整個東南亞的威脅,美國幾乎找不到可以發(fā)揮軍事實力強大的地方;二、就算美軍想在東南亞通過抗解放軍展示自己的強大,現在也已經做不到了,這也是最最尷尬的地方。你也可以理解為,因為解放軍在南海區(qū)域的整體實力超過美軍,美國人再談什么安全保障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們自身難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美國缺少適應東南亞的經濟戰(zhàn)略。對包括菲律賓、越南在內的所有東南亞國家而言,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發(fā)展經驗,而不是搞區(qū)域對抗。
此舉,中國力推RCEP,并積極加入CPTPP,而且還在推動“一帶一路”戰(zhàn)略,正在加速與東盟經濟的融合,包括在鐵路網、產業(yè)鏈分工等等方面的合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果。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已經超過了歐盟和美國,這對中國的戰(zhàn)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總體而言,中國的東南亞戰(zhàn)略遠比美國要成功,主要原因是我們真正能為區(qū)域國家?guī)戆l(fā)展,而美國往往只是打嘴炮,并且挑動區(qū)域緊張和對抗,完全不符合東盟人民的利益。所以,中美之間在東盟的較量正在以中國完勝而走向未來,亞洲協會的報告幾乎佐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