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3歷史人物維基翻譯(138):魯塞爾.德.巴約勒
魯塞爾.德.巴約勒
Roussel de Bailleul
魯塞爾.德.巴約勒(1077年去世),也叫法蘭戈普洛斯(Phrangopoulos,希臘語:Φραγγ?πουλο?,意為“法蘭克人的兒子”)或諾曼領袖魯塞爾(Norman Chief Roussel,土耳其語:Norman Reisi Ursel),或者英語化的Russell Balliol,是一位來到東羅馬帝國的諾曼冒險者(或流亡者),他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皇帝羅曼努斯四世.第奧根(Romanos IV Diogenes)統治期間(1068年至1071年)的雇傭兵。他也被稱為拉丁語的Ursellus de Ballione,Roscelin或Roskelin de Baieul,安娜.科穆寧娜(Anna Comnena)稱他為Ourselios(Ο?ρσ?λιο?)或Urselius。

魯塞爾跟隨諾曼人來到意大利冒險,定居在奧特朗托地區(qū)(Terra d'Otranto),在西西里伯爵羅杰一世(Roger I of Sicily)手下當兵。根據杰弗里.馬拉特拉(Geoffrey Malaterra)的記載,魯塞爾在切拉米戰(zhàn)役(Battle of Cerami)中展現出了他的勇猛,他在戰(zhàn)役中請求西西里伯爵羅杰一世追擊潰逃的薩拉森人(Saracens)。除了馬拉特拉的這次記載,安娜.科穆寧娜的《阿萊克修斯傳》(Alexiad)是記錄魯塞爾的主要史料。
魯塞爾參加了1071年曼齊科特(Manzikert)的軍事行動,但是他沒參加曼齊科特戰(zhàn)役,因為他被東羅馬帝國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派去克利阿特(Chliat)搜尋補給劫掠去了。后來他依舊為東羅馬帝國服務,被派到亞洲指揮3000名法蘭克-諾曼重騎兵,魯塞爾征服了加拉提亞(Galatia)與利考尼亞(Lycaonia)地區(qū)并在1073年建立了獨立的政權。他的首府在安基拉(Ancyra),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為了鎮(zhèn)壓魯塞爾之亂,東羅馬帝國派皇帝米海爾七世.杜卡斯(Michael VII Doukas)的叔叔凱撒老約翰.杜卡斯(John Doukas)和尼基弗魯斯(三世).伯塔奈亞迪斯(Nikephoros III Botaneiates)率軍前去討伐,但他們在桑加里烏斯河(Sangarios river)上的一座重要的橋附近被魯塞爾擊敗。
這次勝利加強了魯塞爾的實力,他帶著軍隊來到了與君士坦丁堡隔岸相望的克利索波利斯(Chrysopolis)并洗劫了這里。魯塞爾接著讓被俘的老約翰.杜卡斯當皇位的宣稱者,以尋求多召些兵并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東羅馬帝國皇帝米海爾七世十分恐懼,他試著一方面通過保證魯塞爾的頭銜并釋放他在君士坦丁堡做人質的妻兒來安撫魯塞爾,另一方面與塞爾柱帝國的領主突突什一世(Tutush I)手下的將領阿爾圖克(Artuk)達成協議,計劃除掉魯塞爾。在接下來的沖突中魯塞爾與老約翰.杜卡斯都被抓住,但魯塞爾沒有被押到東羅馬帝國,他的妻子交了贖金,使得魯塞爾回到了自己的領地。
魯塞爾繼續(xù)在前亞美尼亞孔軍區(qū)(Armeniakon theme)擴張領地,還獲得了阿馬西亞(Amasea),新凱撒利亞(Neokaiserea)這些中心城市。魯塞爾好像能夠收取稅收,通過堡壘來加強軍事力量,以保護當地貴族避免受到塞爾柱突厥人入侵為由與其達成協議。在東羅馬帝國于安納托利亞的權威開始崩潰時,魯塞爾領地的相對安全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一個很大的威脅。魯塞爾在當地非常受歡迎,被派去鎮(zhèn)壓他的東羅馬帝國將領,未來的皇帝阿萊克修斯.科穆寧(Alexios Komnenos)在1075年用計抓住了魯塞爾。
1077年,魯塞爾從君士坦丁堡的監(jiān)禁中被贖出,參加了對戰(zhàn)起義的老尼基弗魯斯.布林尼烏斯(Nikephoros Bryennios the Elder)的戰(zhàn)爭。東羅馬帝國皇帝米海爾七世失勢時,魯塞爾與米海爾七世的宦官尼基弗里奇斯(Nikephoritzes)駐守佩林蘇斯(Perinthus)。魯塞爾突然就死亡了,人們指控是尼基弗里奇斯毒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