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那一年,讓我的心牢牢地系在了隆德的這個小縣城里|志青春

? ? ? ?

本期導讀:用鏡頭記載大事小情,用聲音傳達所悟所思。百變的是音畫,不變的是我們記錄青春的初心?!吨厩啻骸窓谀恳岳首x、視頻的形式,講述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丁曉宇,南京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服務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隆德縣第二中學,負責初一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兼任校團委生活委員。

? ? ? ?當梧桐樹葉在綿綿的冬雨中飄落時,我才如夢醒般意識到,這是南京。在寧夏支教的日子已離我半載,卻又恍如隔日。想來,這個時節(jié),二中的操場應已是白雪皚皚,那些小調皮鬼們肯定課間又打雪仗誤了上課鈴了吧。

? ? ??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在出征前從未領略過北國風光。初到支教地,水土不服便是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干燥寒冷的氣候、極高的海拔、天差地別的飲食差異,無一不在折磨著我的身體。但當?shù)厝嗣竦臒崆檎写⒑⒆觽兲煺鏌o邪的笑臉、翻騰著熱氣的隆德暖鍋、氣拔山河的秦腔,卻又把我的心牢牢地系在了隆德的小縣城里。

? ? ? ?在二中擔任的教學工作并不繁重,我教的都是大家眼里的“副科中的副科”——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術,但也正因為我教授的課程不那么“重要”,所以課堂的內容和形式便有了更大的可塑空間。這樣的教學機遇讓我格外珍惜,所以每次備課都會花很多心思去把課程設計得巧妙有趣。我會帶孩子們去操場放飛紙飛機,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在玩樂中明白人生的道理。后來,有孩子寫信跟我說,當初每周一節(jié)的心理健康課,是他們在枯燥的中學學習生活中最大的盼頭?這對于初為人師的我來說,是比任何榮譽都更寶貴的肯定。

? ? ? ?由于教學任務比較輕松,作為心理老師的我也干起了“兼職”——開展“知心姐姐”信箱。這項“兼職”也成了我后來工作中的重頭戲,每周大約有30個小時的時間都在給孩子們寫回信,為年少的他們解答一些有關學習、家庭、青春等的煩惱。我自掏腰包買了很多好看的信紙、信封來給他們寫回信,每一封信我都要仔細斟酌,甚至在動筆前會列提綱打草稿。我無比鄭重地對待著每一份投往信箱的訴求,因為對于我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封回信,但是對于年少的他們來說,來自老師的解答或許就是他們小小世界觀里奉行的“真理”。

? ? ? ?課堂之外,下鄉(xiāng)家訪工作的開展也讓我記憶頗深。下鄉(xiāng)家訪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踏上黃土地,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西海固的另一面。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父母不是在外打工,就是在家務農。有些人家,買不起牛,就借了大筆的牛債,有些父母,患了嚴重的腰椎病,還要下地種田。我們來時正趕上農忙,孩子們寫完作業(yè)都要幫著一起干農活兒。每戶人家的客廳都還裝修得較為體面,但出了客廳,我們還是看到了簡陋的牛棚、破舊的土炕、墻壁上的裂縫和城里早已淘汰掉的舊式爐子。西北的冬天太冷了,用不起暖氣還是要靠燒爐子取暖。但貧寒的生活并沒有壓彎他們的脊梁,他們依然在平凡的日子里努力奮斗,養(yǎng)活一家老小,供孩子讀書,期盼著美好的生活能早一天來臨。為孩子們募集助學金和暖冬物資的工作十分繁瑣和辛苦,但每每想到只要我多努力一分,他們的生活就可以多改善一分,我就又充滿了干勁,再苦再累也愿意多堅持一分。

? ? ?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回望過去一年的支教經歷,常感慨頗多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我不知道我微薄的力量會不會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一絲改變,但這三百多天的經歷卻改變了我許多。我再也無法心安理得的大手大腳花錢,購物車里心儀的衣服存了又刪,遲遲不愿意點下結算的按鈕,總想攢點錢給孩子們多捐幾本書;我再也無法對學習糊弄了事,想起孩子們跋山涉水求學的艱辛,過去自己虛度的每一寸光陰都使我無比懊惱。我愈發(fā)希望自己的羽翼可以快些豐滿,這樣我就更有能力去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變得更幸福一些。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來源:微信公眾號“南京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編輯:王品皓(浙江工業(yè)大學)、孔翔(池州學院)
插畫:千庫網
責編:王倩倩
校審:蓋奕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