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人文】生死道義
? ? ? 近來收到老家父親發(fā)來的一些哀唁,先前老屋一位關(guān)系要好的鄰居嬸婆長眠了,現(xiàn)在自建新房周圍的一位老人家也永別了。
? ? ?對生死之事甚是迷茫時,卻在諸子百家的生死觀中找到了答案。
? ? ? 儒家重視生命的價值與死亡的價值,認為要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儒家的生與死都要在家國社會中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他們追求生命以另外一種存在形式流傳后世,這就是三不朽。所以,儒家的生死觀是道德主義和理想主義結(jié)合體。
? ? ? 道家認為死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與生命來自于自然一樣,死亡不過是回歸自然的過程,如花開花落,如月圓月缺,如四季流轉(zhuǎn),生于自然而死于宇宙循環(huán)流轉(zhuǎn)之中。
? ? ? 道家面對死亡有一種驚心動魄的坦然,他們主張生不歡不喜,死不憂不懼,是一種自然主義的生死觀。
? ? ? ?道教的指導(dǎo)思想雖來自黃帝老莊,但在生死觀上又與道家不同。
? ? ? ?古代的一些道士常常追求幻想長生不老,坐地飛升,他們倡導(dǎo)全身養(yǎng)性修煉精氣,是一種“長生久視”的生死觀。
? ? ? ?佛教認為應(yīng)該“超脫生死”,認為生死相連,生死之間由一種叫業(yè)力的事物所牽,死只是作為一種生命的幻化形態(tài),并不是生命的終結(jié),這一具色身只是經(jīng)過了生命的一個驛站。
? ? ? ?只要世人明白了緣起法則,不困因果,就能把握生命的主動權(quán),并通過對生活的合理安排,而解決人們對死的恐懼和無奈。
? ? ? ?道家的異類楊朱學(xué)派,則認為人生必死,死后全是一堆枯骨,因此談?wù)撎撁?,夢想彼岸世界毫無意義,莫如把握當(dāng)下每一個可以把握的快樂而及時行樂,是一種縱欲主義的生死觀。
? ? ? ?墨家是從儒家分離出來的學(xué)派。墨子原來是儒家的弟子,因為反對儒家的“厚葬”、“禮樂”等繁瑣的禮儀,憤而出走做了儒家的“叛徒”,另立門戶成立了墨家。
? ? ? ?這是一個紀(jì)律嚴明的準(zhǔn)軍事組織,也有人把他們說成是中國最早的“黑勢力”,但墨家絕不“黑”,這是一群以維護天下公利為最高追求的組織。
? ? ? ?墨子反對儒家的厚葬與禮樂的出發(fā)點是——唯有能給社會帶來利益的事情,才是正當(dāng)與正義的。
? ? ? 而儒家倡導(dǎo)的厚葬與禮樂制度,無法產(chǎn)生任何利益,只會帶來社會生產(chǎn)的浪費。
? ? ? ?因此,如果說儒家是道德主義的話,那么墨家就是典型的功利主義。
? ? ? ?墨家提出的“兼愛”、“非攻”、“尚同”、“節(jié)用”與“非樂”等理論,都是建立在能為天下帶來公利基礎(chǔ)上的。
? ? ? ?這也意味著墨家在功利主義的基礎(chǔ)上又加上了理想主義——只要有利于天下,身體再大的痛苦都能忍受,只要有利于天下,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
? ? ? ?墨家的著眼點并非是虛幻的彼岸世界,他們深愛著現(xiàn)實人生。
? ? ? 墨子說“民生為甚欲,死為甚憎”,平民百姓總希望安定生活,憎惡死亡。
? ? ? ?墨家指出活著是人的天性與權(quán)力。
? ? ? ?因此,墨子尖銳地批評統(tǒng)治者為了一己之私利發(fā)動戰(zhàn)爭以致生靈涂炭,這也是墨子提出“兼愛”“非攻”的主要原因。
? ? ? ?墨家重視生命,但沒有滑入道教渴望長生不老與楊朱學(xué)派赤裸的縱欲享樂主義的深淵。
? ? ? ?因為墨家認為個人的生命雖然珍貴,但并不是人類的最高價值,這個世界上還有更比生命更為寶貴的東西。
? ?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
? ? ? 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
? ? ? 必不為。何故?
? ? ? 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
? ? ?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 ? ?必不為。何故?
? ? ? 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
? ? ?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p>
? ? ? ? ? ? ? ? ? ? ? ? ? ? ? ? ? ? ? ? ? ?——《墨子·貴義》
? ? (譯文:
? ? ? ?墨子說: “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 ? ? 如果現(xiàn)在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斬斷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呢?
? ? ? ?這人一定不愿意。為什么?就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貴。
? ? ? ?又說:‘給你天下,然后把你殺死,你愿不愿意做這件事呢?’
? ? ? ?一定不愿意。為什么?
? ? ? ?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
? ? ? 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
? ? ? ?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 ? ?豪華的帽子與鞋子的價值比不上手足,天下的價值比不上生命的寶貴,但是義的價值卻高于生命,這個義乃天下之大利與大義。
? ? ? 由此,墨家自然推導(dǎo)出以下的結(jié)論:生命誠可貴,但為了正義卻可以舍棄生命。
? ? ? ?這樣我們就可以解釋墨家學(xué)派為何都是一群毫不利己,無私利他之人的原因。
? ? ? ?墨子一生席不暇暖,四處奔波,即使摩禿頭頂,磨壞腳跟,也奔走于各國之間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
? ? ? ?墨子的弟子們大多是英勇無畏的死士和行俠仗義的俠客,為了義可以勇敢赴死;為了義,他們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 ? ? ?墨家重視生命,卻把生命的過程當(dāng)作奉獻身心的過程;墨家其實也畏死,但為了天下的公利卻能“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了天下的大利與大義,勇敢地獻出自己的生命。
? ? ? ?儒家的人格理想是有功于世的圣人,是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道家的人格理想則是抱樸守一的赤子嬰兒,墨家的理想人格是為天下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
? ? ? ?正是在墨家生死觀的影響之下,墨家的子弟大多不是守城戍防的義士,就是行俠仗義的游俠。
? ? ? ?他們是一群理想主義的英雄,雖然墨家在此后幾近消失于歷史長河,但他們值得我們永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