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弟一號與Bykski爭議的直播總結
本來不想污染自己的空間寫這些東西的,等事情妥善解決后可以刪掉。先疊個甲,一般路過硬件玩家,沒玩過分體水但是一體水風冷ai兩家的超頻經(jīng)驗豐富,略懂一些物理。以下結論以事實為依據(jù),僅進行定性分析,可能有其他影響因素,具體是否為主要影響因素需要控制變量測試,但從中足以看出by的行為是個什么性質便可。算是多年滑稽果但是沒給老弟花過一分錢,甚至幣都不怎么投,在滑稽樹核心群還因為三觀不合被狗管理飛了。以前對by的認知則只有是個分體水廠商,走的似乎是性價比路線(相比ek)。
以下為復制并補充我自己的評論的內容:
那晚先測的是老弟的模型,925銀96度,悍將99度,ek104度,by獲得零百加速冠軍且106度。這時候已經(jīng)證明了老弟視頻的測試沒問題,by的東西真的差。而且在一般玩家的觀點下老弟的模型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在日常使用的條件下對比溫度,在極限情況下對比解熱功耗。然后by不服,說要用他的模型測,此時已經(jīng)凌晨4點了,by拉著五哥老弟和大伙熬夜。
那by的模型是什么呢?第一個測試是把水泵和風扇轉速拉滿,cpu卻是鎖在默認的253瓦。此時冷液能極高效地與空氣熱交換,學過物理的都知道這個條件下相同的熱功耗,冷液的末溫和室溫的溫差是恒定的。這樣不管冷頭的微水道效率如何,cpu的末溫被導熱給限制住了,簡單來說就是頂蓋硅脂冷頭等厚度和材質,這一塊瓶頸在頂蓋和硅脂上,不同冷頭測出來末溫都是82度。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末溫相近此時by的cpu依然是升溫最快的那個,說明其導熱效率之低。
by的第二個測試更離譜,說是不限功耗測試,但是溫度墻設置為auto,也不進行超頻(最后都是跑在全核心5.5g)烤fpu。這個模型下所有冷頭終末都在106度。可能有小伙伴會疑問,一樣的末溫一樣的頻率,難道不能說明“by的冷頭和其他家水準一樣”嗎?其實不然,頂著這樣的高溫在跑,電壓會自動拉高以維持5.5g的頻率,也就是不同冷頭此時的“裕量”是不同的。自動的boost機制為了穩(wěn)定運行,給的電壓會高于跑這個頻率的需求,這樣不同的散熱器不同體質的核心在默認狀態(tài)下都能達到一個還湊合的性能水平。對于水冷壓139k這樣的核彈,自動的結果基本上就是頂著墻跑出intel預設的睿頻5.5g,區(qū)別只在電壓和穩(wěn)定性上,此時的功耗更多得也是代表處理器體質而非散熱器極限性能,如果頂?shù)綔囟葔Φ臅r候提電壓也不足以維持頻率則會降頻運行??梢岳斫鉃樽詣拥腷oost機制為了照顧體質差的處理器選擇了一個笨辦法,這也是為什么降壓超頻可以用更低的功耗實現(xiàn)差不多的性能的原因之一。可以想見如果這個模型定在更高的頻率,那先壓不住更高頻的會是誰。
by這兩個測試模型很明顯是故意如此設置的,和博爾特比誰的飯量大,最后因為物理限制博爾特只能比你多塞一點點,其主要思路是轉移瓶頸,讓高端冷頭核心性能沒法完全發(fā)揮,為的就是遮蓋自己性能落后。那晚最后五哥也很難辦,想要by正面回應法務函問題by卻甩鍋法務實習生,最后只好達成和平解決問題的共識后散場,五哥還再三確認讓by不要殺回馬槍。結果by好像誤解了和平的意思,和平解決重在解決,可不是讓by冷處理留下一個爛攤子,不然就是胖虎無理地揍了大雄一頓后,卻轉移重點說打架是不好的,沒有對錯誤的根源進行撥亂反正,環(huán)境依然是被搞的烏煙瘴氣,下次你by或者其他什么廠商還敢這樣做。五哥確實給了by臺階下,但認識到問題究竟在哪,對問題不回避并誠懇道歉才是走下臺階的辦法。
最后重申,我們觀眾不應接受by以“雙方測試結果都沒錯,只是起了誤會”這套說辭偷換概念,這事情重點是by國內外雙標,對老萊直接滑跪,在國內卻以莫須有的理由發(fā)函施壓,甚至其理由沒有著眼于商單,而是直接剝奪了所有個人創(chuàng)作者的“評測資質”。并且b站說著要“營造up主良好盈利環(huán)境”,卻在沒弄清原委的情況下直接下架商單,傳言vk還交了平臺的保護費,如果確有其事的話那就更離譜了?,F(xiàn)在by的問題又加上一條,在其視頻剛發(fā)的時候我就說他的測試模型是個笑話,復測證實了這一點,故意選擇這樣的測試模型卻攻擊老弟的測試不專業(yè),沒有測試資質,真是貽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