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華谷尖原產地頭茶成功競拍,這個價格成交!

4月29日上午,天華谷尖原產地頭茶云拍賣會在縣融媒體中心演播大廳舉行,并通過太湖縣政府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太湖融媒+抖音號,中安在線文旅頻道和徽茶網(wǎng)同步進行現(xiàn)場直播,關注量超過80萬。

此次競拍會是4月17日舉行大別山(天華鎮(zhèn))首屆天華谷尖茶文化旅游節(jié)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我縣首次茶葉業(yè)界的拍賣活動,更是我縣首次通過縣內外多個新媒體平臺聯(lián)合推介天華谷尖茶公共品牌,并達到了競拍成功和擴大影響的預期效果。

記者獲悉,本次拍品是大別山(天華鎮(zhèn))首屆天華谷尖茶文化旅游節(jié)當天在海拔700多米的天華谷尖原產地采摘的頭茶,并從中精挑細選出“一芽一葉初展”芽頭、再經手工炒制的新茶,品質上乘。其150克原產地頭茶起拍價為8888元,每次加價至少2000元。18位競拍者經過50分鐘的激烈角逐,最終李先生以76888元的價格成交了原產地頭茶。

在當天舉行的拍賣成交儀式上為競拍成功者交付原產地頭茶,頒發(fā)了頭茶檢測報告和原產地頭茶確認書。

拍賣儀式指出,我縣要大力加強茶產品的質量安全建設,實行承諾制度,讓茶農自覺維護產品安全和質量,切實提升茶農采摘和制作水平以及天華谷尖茶品質;要切實加強天華谷尖公用品牌推介,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市組織的茶博會和相關業(yè)界展銷活動,積極組團主動到適銷區(qū)進行廣泛推介,發(fā)揮新媒體的強大宣傳作用;要通過茶產業(yè)積極助力茶農增收致富,大力發(fā)展茶旅融合,不斷推動鄉(xiāng)村振興。

根據(jù)“茶圣”陸羽所著《茶經》記載,太湖縣產茶始于唐代,發(fā)展于宋、元,盛于明、清。又據(jù)《太湖縣志》記載:明清年間所產“芽茶”被列為戶部貢品,其時產于境內天華諸峰一帶的“南陽谷尖”,享譽皖西南。

天華谷尖茶是谷雨時節(jié)采制的春茶,是一種特級烘青綠茶。其形似稻谷,色澤翠綠,香氣高長,湯色碧綠,滋味鮮爽,葉底勻整,嫩綠明亮。

為發(fā)掘這一瑰寶,1986年4月太湖縣人民政府特聘請全國著名的茶學專家陳椽教授親臨指導。經反復研制,恢復創(chuàng)制了這一歷史名茶,隨后更名為“天華谷尖”。意喻天為山之高,華為物之精,谷為茶之形。

已故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樸初先生曾飲天華谷尖茶盛贊其“色碧、香清而味永”,實乃茶之上品,揮毫題詩贊美:“深情細味故鄉(xiāng)茶,莫道云蹤不憶家,品遍錫蘭和宇治,清芬獨賞我天華”。

早在1989年“天華谷尖茶”就被國家農業(yè)部評為部級名茶,并多次在國際、國內茶葉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安徽省十大品牌茶。今年,我縣進一步加大了天華谷尖茶的發(fā)展和保護力度,從天華谷尖的品質安全、品質提升、對外推介宣傳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辦法,更好地推動天華谷尖茶真正成為業(yè)界的知名茶、高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