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烏托邦》一書中,曾提過一個概念,叫信息繭房。含義是,人們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不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獲取信息,而經(jīng)常會選擇讓自己愉快的少部分信息,久而久之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局限,就像蠶吐出絲一樣,把自己牢牢的包裹起來,逐漸失去了接觸其他信息的能力。
借助信息繭房的概念,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做事情、采取行動的時候,通常不是平衡的、多角度的、全面的,而是選擇性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尤其在處理一些并不重要的瑣事過程中,處理完一件瑣事,這件瑣事可能引發(fā)另外一件瑣事,于是不停的處理瑣事。
比如,本來是不小心摔壞了一個杯子,然后打算上網(wǎng)買一個普通的水杯,結(jié)果看到店家促銷茶葉,于是買了一盒茶葉,買了茶葉之后,看到茶具的廣告,又買了一套漂亮的茶具。挑選完茶具之后,想了一想,要不再來一套茶船吧,買了茶船又開始定某個品牌的礦泉水。忙了一晚上,都忘了最開始自己只是需要一個能喝水的杯子。這,就是行動繭房。信息繭房和行動繭房,都可能和這個過程中分泌的多巴胺有關。
如果缺少明確的目標和計劃,順著一件瑣事,可能會做10件和自己當前目標不相關的瑣事,這些瑣事如同蠶吐絲形成的繭房一樣,把自己的牢牢包裹在行動繭房里面,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其他事情。
來自 知常學社《認知提升手冊》,閱讀更多,請關注訂閱號:知常學社? ?回復17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