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演得有點追求,不能總依靠觀眾的共情心替你完成片子的補充
即使像我這樣鐘愛童年傷痛和邊緣人關懷的東亞女人,也覺得很難看。
不是同不同理心的問題,敘事一塌糊涂,情節(jié)轉變突兀,人物情緒轉變突兀,女孩的成長寫得沒頭沒腦毫無邏輯,忽然就能跟情緒做對抗了?忽然南河就轉變態(tài)度了?根本就不會講故事。信息量奇少拍成默片都可以,畫面又做不到足夠吸引人,整個一個無聊。跟《李煥英》一樣,指望著利用東亞(或者僅指中國)觀眾的自帶感情去完成對影片的補充。
美術風格上頭一次見到這么令人不適的,你可以拍得陰暗詭譎,但不能惡心和臟。講受創(chuàng)兒童的內(nèi)心reflection,導演是不是覺得能trigger到人看得人嚎啕大哭就算是成功?影片看不到任何心靈力量和周邊支持,我看的時候真的擔心有創(chuàng)傷的人搞不好直接就應激了。
整個呈現(xiàn)的就是各方面的審美缺失,從畫面到內(nèi)核,無一不丑陋不堪,講創(chuàng)痛的目的如果不為挖掘精神力量給人關懷而只是為了捅死觀眾,以顯示“看呀我能看到你的創(chuàng)傷,知道怎么trgger你我好厲害哦”,那分級至少得打到25+,trigger warning要寫清楚,不然再多小動物的點綴也拯救不了片子丑陋的呈現(xiàn)效果。
最后,編導基本功太差,倫理水平不過關,內(nèi)心沒有任何美好的東西,建議轉行拍cult片。我真的看到這種拿東亞兒童創(chuàng)痛這種非常普遍、嚴肅且至今懸而未決的主題做噱頭,拍這種刺激人的片子,我真的勃然大怒。
這個意思以為是的勁兒,估計編導都是男的吧?
標簽: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