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白居易用一首《琵琶行》,為自己辦了一場最盛大的“葬禮”

2020-06-15 15:03 作者:C叔聊歷史  | 我要投稿

文/C叔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

夜幕中的潯陽江邊,有一人正騎馬靠近碼頭。

遠道而來的朋友即將離開,這一晚,他們約定喝完這最后一杯。

不管白居易如何掩飾,他的氣場已經(jīng)決定了這場離別的氛圍。

本應(yīng)該瀟灑碰杯的場面,卻因為沒有音樂而略顯突兀,從窗口溜進來的風(fēng)讓人感到有瑟瑟涼意,順著風(fēng)來的方向,是浸沒在水里的月光。

眾人看著白居易的臉上,明明大寫著一個“慘”字。

這樣的月色讓他想起一年前的那個夜晚。

公元815年6月2日的晚上,長安城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有一個人卻睡不著,他就是宰相武元衡。

這是他被召回長安的第二年,武元衡明白,皇帝重用他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削藩。

而眼前,朝廷和藩鎮(zhèn)之間,就像一把越拉越緊的弓,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是箭先射出去,還是弦先被崩斷。

這一晚,睡不著的武元衡寫了一首名為《夏夜作》的詩

夜久喧暫息,池臺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就在第二天,靖安坊東門,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遇刺身亡。

時代的更迭,往往離不開鮮血的獻祭。

在天子腳下,當(dāng)朝宰相在上朝的路上被刺殺,別說沒聽過,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卻真的發(fā)生了。

消息傳到朝廷,滿朝嘩然,龍顏震怒,唐憲宗責(zé)令嚴(yán)辦,結(jié)果抓了不少人,但元兇卻始終沒抓到。

所謂元兇并不是指刺客,刺客背后的節(jié)度使們才是真正的元兇,要不要繼續(xù)追查下去,所有大臣都陷入了沉默。

這些官場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們其實都明白,這是藩鎮(zhèn)和皇帝在較勁,一來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武元衡,二來整個朝廷里,私底下收過藩鎮(zhèn)好處的也不在少數(shù)。

此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責(zé)怪辦案官員辦事不利,要求追查到底,嚴(yán)懲兇手。

這個人就是時任贊善大夫的白居易。

這份奏疏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他因越級奏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從此遠離京城。

這是白居易事業(yè)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雖然沒法在朝廷里做一番事業(yè),但是到了地方,也許會有新的機會吧,白居易在赴任的路上這樣想。

江州,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也稱潯陽,距離長安1000多公里。

在即將到達江州時,白居易寫過一首詩,《望江洲》:

江回望見雙華表,知是潯陽西郭門

猶去孤舟三四里,水煙沙雨欲黃昏

帶著希望和未知,江州近在眼前,天是灰蒙蒙的,夾雜著淅淅瀝瀝的雨,水面上泛起一陣霧氣,沙灘被細雨浸潤,明明是白天,看起來卻已經(jīng)是黃昏。

在這個誰都不愿意出門的陰雨天,白居易就這樣來到江州。

?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

?

打破尷尬的是一陣琵琶聲,江州不像長安,作為宴會標(biāo)配的琵琶并不常見。

于是白居易和眾人都起身尋找聲音的來源,有人問,是誰在彈琵琶?

就好像翩翩起舞的仙女突然被人發(fā)現(xiàn)而躲開一樣,聽到有人詢問,琵琶聲也戛然而止,可是,眾人的好奇心已然被吊起。

白居易他們讓船夫把船搖近,邀請彈者一起來參加宴會。

彈琵琶的是一位女子,可是,一個女子為什么會在夜晚跑到江邊來彈琵琶?為什么在江州這個地方,會有人彈琵琶?

而對這個女子來說,則有更多的顧慮。

在這樣的夜晚,單獨參加一場男人的聚會,即使在開放的唐朝,傳出去也難免會有風(fēng)言風(fēng)語。

她的第一反應(yīng)當(dāng)然是拒絕,但這些人也亮明了身份,即使遭到拒絕,仍然熱切地邀請自己,就像眾星拱月,等待一個大明星的出場,這樣的場面,似曾相識。

于是,這位女子終于抱起她的琵琶走出船艙,她是那樣小心翼翼,有意無意地用琵琶遮住半邊面容,似乎想要躲閃眾人的目光。

但這一個瞬間,卻深深地烙印在白居易的心中,這種若隱若現(xiàn)的美麗,似乎給女子蒙上了一層細紗,夢幻而朦朧。


而所有這些都匯聚成一句話: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女子當(dāng)然明白,眾人期待的是她演奏琵琶,可是她并沒有馬上開始彈奏,而是先開始“熱身”。

這位女子只是彈撥了幾聲,明明只是簡單的調(diào)子,卻飽含情感。

當(dāng)然,這是因為有一批“內(nèi)行”的觀眾,一出戲也好,一場音樂會也好,假如給不懂行的人聽,聽不懂倒算了,有人還可能因為看不懂,聽不懂,而覺得,這到底是什么?。亢脽o聊啊。

這對表演者來說,是最大的悲哀。

這些人陶醉和欣賞的眼神,讓女子感受到某種久違的氛圍,于是她開始真正地展示自己的才藝。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

大多數(shù)人在描述一場音樂會的時候,多半只能用“好聽”,“感動”,“值回票價”來形容,如果你追問到底怎么好聽?得到的回答,一般是,“沒法用語言來形容”。

當(dāng)然,用文字描述聲音或音樂,本就是一件難事。

首先,你必須要能“懂”音樂,所謂懂,不是好聽或難聽,而是明白藝人是如何將所彈奏曲子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

其次,還必須有高超的表達能力,能夠用普通人能聽明白的方式,說明這場表演到底好在哪里?

恰好,這對白居易來說,都不是問題。

?

輕攏慢拈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

女子用一連串華麗的動作開場,即使和京城里的歌伎相比,也毫不遜色。

而她彈奏的曲子,也讓所有人想到長安。

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曾寫過這樣的句子: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親自作的曲,它一度代表了大唐的繁華。

而《六幺》又叫《綠腰》,原是西域胡樂,其特點就是節(jié)奏非常豐富,有“花十八”(前后十八拍)之稱。

這兩首曲子都曾經(jīng)是宮廷才有的曲子,但今天他們聽到的,是絲毫不亞于長安,不,這就是宮廷級別的演奏。

琵琶聲仿佛大小不一的珠子掉落到盆里,時而急促,時而輕柔,交織而出,把眾人的思緒都帶往那個盛世的大唐。

可是,正當(dāng)人們在想象中遨游之時,這曲調(diào)又像流進冰面的縫隙中,溫度頓時急轉(zhuǎn)直下,似乎要把琴弦也凍結(jié)起來,猶如暴風(fēng)雨前的寧靜。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

眾人似乎都置身于那場動亂發(fā)生的前夜,一切都和往日沒有區(qū)別,宮廷宴會也一如既往地舉行,霓裳羽衣曲和六幺正在演奏,盛大而熱烈。

所有人只能作為一個命運的旁觀者,看著無法改變的歷史,宴會的場面越來越熱鬧,周圍的聲音卻越來越低沉,曲調(diào)也越來越緩慢,直至有什么隔絕了所有的聲音。

?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

一切的平靜突然被打破,琵琶緊接著奏出一陣刀光劍影,飛沙走石,宛如戰(zhàn)場上的千軍萬馬,喊殺不斷。

終于,隨著一聲劃破天際的高音,一切歸于平靜。

所有人似乎都像從一場夢中突然醒來,看見江上月亮的倒影,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一個夢,心有余悸之余,誰都說不出話來。

?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

當(dāng)眾人還在不知所措之時,女子已經(jīng)熟練地收起了她的琵琶,安靜地等待。

這高超的技藝,彈奏的曲調(diào),優(yōu)雅的姿態(tài),和江州是如此格格不入,披著眾人疑惑和期待的目光,女子開始講述她的故事。

正如白居易所猜測的,女子說她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十三歲就已經(jīng)位列教坊第一部。

說到教坊,白居易的思緒又飄向了遙遠的長安。

公元714年,也就是開元二年,玄宗親自設(shè)立教坊,分為左、右教坊和宜春院三部分。

教坊是皇家音樂機構(gòu),當(dāng)時玄宗甚至親自在教坊傳授音樂,能被選拔進入教坊,那是每個音樂人的夢想。

玄宗時,著名樂師董庭蘭就始終羨慕同為樂師的李龜年能進入教坊而名揚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歌舞就是皇帝的排場,而盛世的派頭最終要靠教坊來落實。

可是,那場“動亂”打破了和諧的曲調(diào),掀翻了熱鬧的酒席。

自那之后,教坊也被看做誤國誤民的存在,從此日漸衰落。

原來的教坊中人也流落民間,皇帝享用的排場,自然成了民間的稀罕物。

歌伎們匯聚的地方,就是蝦蟆陵。

蝦蟆陵位于長安常樂坊內(nèi),以盛產(chǎn)美酒著稱,有酒自然有酒樓,有酒樓就有歌伎和娼女,所以又稱“胭脂坡”。

貞元年間,僧人皎然在《長安少年行》中寫:

翠樓春酒蝦蟆陵,長安少年皆共矜。

紛紛半醉綠槐道,蹀躞花驄驕不勝。

講的就是,長安富貴公子在蝦蟆陵花天酒地、尋歡作樂的場景。

到了白居易的時代,憲宗為準(zhǔn)備和藩鎮(zhèn)開戰(zhàn),宣布禁樂,以表示自己勵精圖治的決心,直到元和五年才告恢復(fù)。

對于禁樂的決定,白居易是滿懷贊賞的,可回頭想想,當(dāng)時的歌伎們卻因此流落蝦蟆陵。

一個正確的決定,是否對每個人都能有好的影響?白居易陷入了沉思。

女子說起她在青樓里的往事,長安的貴公子們爭著搶著要一睹她的容顏,她從容地出場,一曲終了,賞賜像下雨般地落到舞臺上,人群陷入躁動,酒杯都被碰翻,葡萄酒在空中飛舞。

女子在一片喧鬧中翩然離去,人們只看到一個若隱若現(xiàn)的背影,走到舞臺邊緣,停住了腳步,她只是回頭一撇就又轉(zhuǎn)身離開,從琵琶沒有擋住的另一面,只看見一張側(cè)臉,迷離又夢幻,印在人們的想象中,久久無法驅(qū)散。

說起這些事的時候,女子的眼中滿是光芒,可這些光芒轉(zhuǎn)瞬即逝。

?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

再美的容顏也總有老去的一天,女子的依靠一點點變少,弟弟從了軍,一直照顧她的阿姨也死了。過去的??鸵擦碛行職g,那些海誓山盟也早已煙消云散。

如今她已是一位茶商的妻子,每年茶商都要去浮梁進貨,而她則在等待丈夫的歸來,不知為什么,在今夜忽然想起這些往事。

?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聽完女子的故事,白居易不禁想到了曾經(jīng)的自己。

大唐貞元三年,十六歲的白居易離開家鄉(xiāng),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初到長安,白居易就找到當(dāng)時的著作郎,也是大詩人顧況行卷,希望得到賞識。

顧況聽到白居易的名字,不無調(diào)侃地說,"長安米貴,'白居'恐怕不'易'"啊。

可是當(dāng)他看了白居易行卷的詩,立馬態(tài)度大變。

這首詩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棵野草果然不負眾望,公元800年, 白居易居進士及第,新科進士都要到曲江邊“雁塔題名”,年輕的白居易意氣風(fēng)發(fā),寫下: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803年,以書判拔萃科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806年,應(yīng)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盩庢縣尉。

年輕的詩人從此踏入仕途,在被貶江州之前,白居易始終是順風(fēng)順?biāo)?/p>

有時候命運這艘船,說調(diào)頭就調(diào)頭,從不給人準(zhǔn)備的時間。

女子的經(jīng)歷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寫照,而被命運拋棄的人,又何止他們兩個?

?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

潯陽地處偏僻,白居易不適應(yīng)這里的氣候,更不適應(yīng)的,是揮散不去的孤獨。

春去秋來,朝來暮往,日出日落,再美的景色,也無人分享,想喝點酒,得自己去取,取來了也只能獨飲,喝下去的全是寂寞,夾雜著苦澀,難以消化。

?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

終于在這樣一個夜晚,白居易聽到了長安的樂曲,想起往日的舊時光。

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白居易請求女子再彈一曲,也許是有感于白居易的坦誠,也許是感慨重拾知音,于是女子又坐了下來,彈起最終的一曲。

?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

當(dāng)一曲終了,滿座的人眼里都泛著淚光,可是,眾人卻發(fā)現(xiàn)白居易哭成了一個淚人,他哭地如此失態(tài),以至于衣服都被淚水打濕。

沒人知道為什么,也沒人去問為什么。

在后來的許多解讀里,我們都聽過,白居易從琵琶女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加上自己被貶的遭遇,于是被打動,寫下了這首《琵琶行》。

可我總覺得作為千古名篇,似乎缺了點什么。

尤其是在此之后,白居易的處世態(tài)度,似乎發(fā)生180度的改變,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吳軍老師的一段話:

“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逐漸殺死心目中的孫悟空?!?/strong>

人在年少的時候,往往都憧憬成為像孫悟空一樣的英雄,法力高強,充滿正義,無所畏懼。

可是,隨著慢慢長大,遇到的挫折也越來越多,解決困難的難度越來越大。

于是有一天,你終于接受,自己其實并不是無所不能的孫悟空,而不過是蕓蕓眾生的一員,那個時刻就叫做:認命。

琵琶女的最后一曲把白居易帶入到另一個時空里,在那里,他看到許多個自己。

其中有那個初到長安趕考的白居易,他無所畏懼,充滿自信,即使面對失敗,他也像野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他又看到那個在朝堂上正義直言的白居易,即使面對阻撓,他也仗義執(zhí)言,秉持一個儒家官員的信念。

可是,他從琵琶女的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現(xiàn)在,如果不做出改變,那么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許多事情,他都無法改變,這個時代更不可能靠一個人就能改變。在那一刻,白居易終于“殺死”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整個空間開始崩塌,此時有一位白衣男子出現(xiàn)在他面前,白居易看到,這分明就是另一個“自己”。

白衣男子說,要走了。

白居易點了點頭。

白衣男子轉(zhuǎn)身離開,突然又停下腳步,回頭對白居易說,一直以來,辛苦了。說完大踏步地離開。

窗外下起了雨,雨滴灑落到倒影在水中的月痕,好像是一個人的腳印,一直邁向天邊,不知去往何處。


我是C叔,更多詩詞故事請關(guān)注公眾號“C叔聊歷史”,希望你會喜歡。

?

參考資料:

1、《論教坊在中晚唐的發(fā)展和衰落》左漢林

2、《論名屬教坊的釋義及琵琶女的身份》吳成洋

3、《論白居易感傷詩中的孤獨感及其原因》崔玲玲

4、《唐代士人的社會心態(tài)與隱逸的嬗變》李紅霞

5、《論白居易兼濟思想的后期流變》白興光

6、《司馬青衫為何而濕琵琶行隱含意蘊析微》邢延?

白居易用一首《琵琶行》,為自己辦了一場最盛大的“葬禮”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九龙城区| 南昌市| 天柱县| 九寨沟县| 清丰县| 塘沽区| 伊金霍洛旗| 和田市| 寻乌县| 襄垣县| 瑞昌市| 紫阳县| 泌阳县| 青海省| 中阳县| 龙山县| 连云港市| 通江县| 遂平县| 西充县| 同心县| 甘洛县| 绿春县| 西盟| 仙桃市| 神木县| 石家庄市| 娄底市| 东莞市| 深水埗区| 英超| 漳州市| 加查县| 桃江县| 霞浦县| 怀柔区| 遵义县| 分宜县| 咸阳市| 西峡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