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黃庭禪坐-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

2023-08-29 17:16 作者:正經教主  | 我要投稿
  1. 黃庭禪坐30分鐘 黃庭禪坐引導語

張德芬

?

現(xiàn)在我們要開始黃庭禪坐,不論您是采用的是單盤、或雙盤,或是不要靠著背直接坐在椅子上,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來做選擇。

靜坐的目的,是為了體驗心的無相,以及性的自在。

而要驗證自在的心性,莫過于觀照與放松,

待會在靜坐的過程中,我會給你適當?shù)囊龑В?/p>

以便使您逐步的觀照身心,體驗心性自在的真義。

想要讓靜坐這門功課對您產生更好的功效,讓定力與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那么在靜坐的過程中,您最好盡量保持姿勢不動,以便在較大的身心挑戰(zhàn)中,不斷磨煉與檢驗您觀照心性自在的能力。

但若是您覺得痛苦已達忍無可忍,實在無法繼續(xù)觀照身心的實相時,便可以稍微挪動一下腳或是身體,讓身心的浮躁緩和一下,然后再重新開始。

任何一次禪坐的開始,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幾次,好讓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夠更加的自在?,F(xiàn)在請依照我的引導,放松你的身心,來開始這一堂的禪坐…

先把心情放松下來…然后把頭頂輕輕的往上頂一點點,好像要把脊椎拉直一般,但要注意脖子不要僵硬,要松巧…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頭頂上,想象頭皮整個松下來,像海棉一樣的松開來,想象就可以達到,發(fā)揮你的想象力…

接著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額頭,把眉頭舒開,不要皺眉,想象額頭向四方松散開來…

把注意力移到整個臉部,把整個臉頰里面的力量都松掉,想象它越來越松,檢驗自己的表情,是否詳和而自在…

講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到兩邊的太陽穴,想象兩邊的太陽穴也漸漸松開來…

現(xiàn)在放松你的后腦勺,只是運用你的想象力,慢慢的松開來,像海棉一樣的松開…

脖子,檢驗是否松巧,不要僵硬,想象它像海棉一樣,慢慢膨漲開來…

肩膀,不要往上舉,想象兩個肩膀一起垮下來,沉下來,自然的下沉,除了脊椎還挺立之外,不要負擔一點點力量…

想象兩只手,跟繩子一樣,只是掛在肩上,完全自然的下垂,不要出力,檢查有沒有一點點的力量在其中抗衡,不要出力,只是松松的垂下來,從手臂一直放松到指尖,慢慢的放松下來,像繩子一樣的掛著,…

胸膛,想象整個胸膛都松開,不論胸腔里面正有多少感受在發(fā)生,就讓它發(fā)生,要喘就喘,沒有關系,不急著調息,當我們定靜到一個程度,氣息自然會愈來愈細,你只是想象松開、松開,任它去自在,沒有一點點抵抗的力量…

背部,除了脊椎打直之外,把其余的力量都松掉,

整個腹腔,檢查有沒有出力,把力量通通放下來,通通松開來…

臀部,僅僅只是靜靜的承受著身體的重量,其它什么力量都不要,想象它也松開來,檢查臀部與大腿交接處的關節(jié),有沒有出力,把力量都卸掉

大腿、小腿、然后一直放松到腳掌…

現(xiàn)在讓我們從頭再放松一遍,講到哪里松到哪里,但速度再快一點點…

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松掉…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腳掌…最后想象全身一起松透下來…

為什么靜坐前要做這樣的放松呢,它的目的是要確定,我們對于內在的大小感受,有沒有一點點控制的力量,有沒有一點點的打壓,或一點點的抵抗,有沒有讓所有的氣機完全獲得自在…

身心保持自在安舒,就這樣靜靜的坐著,等待觀照身體各部位不斷發(fā)生的大小感受,甚至是不斷升起的各種的念頭。

在這次的禪坐過程中,我會引導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觀察,觀察在感受所帶來的迷惘當下,要如何從中獲得解脫,我們所用的方法,就是觀照,也就是去感覺、覺知它的真相,

但當我們靜坐到20分、30分之后,身中的氣血將慢慢炙熱、燃燒,那個時侯對初學者來說,往往已經只剩下忍耐,沒有辦法再做任何的觀察,

而此刻剛入坐時,每個人身中的感受還算平靜,這時侯來引導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觀察比較容易,日后,當觀察能力漸趨成熟時,我們就可以在炙熱燃燒的感受中,靠著觀照的定力,而得到清真的寧靜,

這次的靜坐,我們有一個主軸,那就是:「把身體想象猶如太虛一般」。為什么要把身體想象成太虛,也就是宇宙呢?因為太虛里面不是空無一物的,它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有草木叢林,有風雨云霧…太虛的可貴并非無物,而是能包容萬物。

因此我們在學習清靜平和時,可以觀想自己的身體像太虛一樣,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是要你學習能否像太虛一般,毫無抵抗的,去包容著身內發(fā)生的任何大小感受;

第二是要你去檢驗,當你面對這些不斷升起滅去的感受時,心中有沒有一絲絲貪嗔罣礙的發(fā)生,

第三是去檢驗,當你的內心發(fā)生煩惱浮躁時,除了由于身體的感受,或是腦中的妄念所引起的浮躁之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黃庭」里面,都有著或大或小的波動在起伏著,在對這個煩惱的情緒能量推波助瀾,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訓練你觀照黃庭中那個潮來潮往的波動,看出它本無意義的真相,進而解脫所有情緒的枷鎖,重獲自在清明的心靈。

因此靜坐的目的,并不是叫你要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虛一般,毫無知覺,或空無一物…這是初學者對于文字的誤會所致,

黃庭禪坐甚至還要提醒你,觀照你腦中不斷發(fā)出的絲絲念頭,也只是把它當成太虛間不斷自在回蕩的音波一般,對它們也都只是靜靜的觀照著,靜靜的覺知著,覺知著它自在的發(fā)生,觀照著自己在這當下,是否有任何的罣礙…

以上幾點,便是您在每一次靜坐時所要專注的主軸所在了。

在落實以上幾點的觀察時,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身體就像個太虛一樣,此時里面正有些輕輕淡淡的風,這些風正在太虛的各個部位慢慢的升起,慢慢的醞釀,太虛并不罣礙這些小小的風,也不會抵抗任何風。

你要學習的是,接受這些清清淡淡的風,接受這些快速旋轉的風,熱的風、冷的風……

以同樣的心接受身中溫度的感受,細麻的感受,酸痛的感受,起伏的感受,

如太虛般,對身體各部位的感受保持不分別、不好惡,不攀附任何貪嗔意義上去,這就是平等心的當下,也是平常心的當下。

在靜坐中不斷的做這樣的觀察比對,非常有助于您得到深入的自在。

心經中所謂的「觀自在」,指的是觀察身中各部位的感受自不自在,而不是你的自不自在。例如你的臀部坐著的地方有點緊、有點重,或是腰部有點酸、有點熱…

它其實只是太虛間一陣陣各種不同型態(tài)的風而已

有些是緊緊的風,或者是麻麻的風,有些是酸酸的風,有些是起起伏伏的風,

效法太虛包容著它們的存在,學習太虛不干涉它們的自在…

你要注意的是,看著這些風,看著這些感受,看它存在得是否自在暢然…

它僅僅只是這樣無意義的自在飄蕩,自在生滅,

而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否在這當下對它起了貪嗔分別的知見,你是否對它的生滅起伏起了抵抗或牽制?

你可以專注在身中任何一個特定的小區(qū)域,做以上這樣的觀察…

任何感受都像太虛里的一陣風,觀察那個區(qū)域的感受,氣機是否暢然,是否自在,

觀察身為太虛的我,是否完全讓各部位的感受自由的存在,

是否真的任由身體的感受自在的去變化?或著還是存在著一絲絲的抵抗,一絲絲的害怕,

觀察你是否因為它的存在,而升起焦躁不安的情緒。

現(xiàn)在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先把頭頂輕輕的往上頂一點點,然后跟著我的指引,講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松掉…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

我們靜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為了要追求充滿輕妙感受的禪定喜悅?

還是為了要訓練自己的腦中不起一個念頭?

還是要讓自己從總總不安的情緒罣礙中解脫出來呢?

古人說:“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與日常生活并行的,并非真道之所在。

以上這三個目的當中,哪一個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臥之中,依然隨時隨地都可以保持而沒有沖突的呢?

只有第三個:「讓自己從所有情緒的罣礙中解脫出來」這一種能力,才是往后你可以用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無沖突,并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莫大的利益的,這就是靜坐這個法門的最大目的所在。

而藉由靜坐觀心,到底是在觀察什么呢?

每當人們所謂情緒激動的時候,胸中一定會陪襯著一股氣、一股能量同時跟著升起,對不對呢?

不論一個人外在的挑戰(zhàn)有多少,或身內的感受有多激烈,只要胸中的氣血依然平靜,你就可以若無其事的接受一切,但只要胸中的氣血一激昂起來,你就可以因為一萬個理由,而陷入無法自拔的情緒之中,想想看,這有沒有道理呢?

由此可知,罣礙著我們的主角,讓我們想要清靜而不能清靜的主角,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戰(zhàn),

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蕩不已的能量,也就是那股氣,也就是「各種感受」。

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跟著我的指引,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松掉…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

所謂解脫心情上的罣礙,并不是要徹底的消滅或平撫胸膛中那些激蕩不安的氣血活動,

也不是要對身中所升起的感受,不斷的咬牙忍耐。而是要把你對胸中氣血活動的罣礙,對它的貪嗔、害怕與忍耐全部都放下來,

只有這樣,才能在氣血的感受或動或靜時,能得到全方位的自在,

只有這樣,才是釜底抽薪的解脫辦法,而這種方法,與你的認知與習性恰好背道而馳,

因此,這項練習對你來說,相當?shù)木哂刑魬?zhàn)性。

為了培養(yǎng)您對胸中心田的觀察定力,不被胸中小小的氣血晃動所迷惘,

我們可以先由肢體的末稍開始觀察。

現(xiàn)在,試著觀察你一只手掌中的感受,想象你的手掌像個小太虛一般,里面充滿著各種的感受,各種的風,也許是麻麻的風,也許是熱熱的風,也許是涼涼的風,也許你可以感覺到手掌中的脈膊,感覺到那種跳動,手掌中到處充滿著充沛的能量,好比太虛中到處充滿著自在漂蕩的風一樣。

你很容易可以在這么熱鬧的能量活動中,靜靜的覺知著它,

它的真相只是一種暢然,只是一種自在的生滅起伏,其它毫無意義。

仔細的觀照著它的真相,它既不代表煩燥,也沒有焦慮,更沒有任何好惡的意義夾雜其間,

它僅僅就是一種非常單純而暢然的感受!對不對呢?

這就是所謂的「空」,所謂的「無物」,因為它沒有任何貪嗔癡愛。

只要看出這個真相,你就已經在這個小小的局部里,驗證了六祖所謂「本來無一物」的真境,

也在這個小小的局部里,驗證了自性本來清靜的安心之道,以這樣的正見與定力,去觀察全身所有的感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周身上下無處不安然,無處不解脫,

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松掉…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與身中各種感受同處,

放下我們聰明的腦袋,啟動你的感覺,靜靜的坐著,猶如太虛一般,等待各種「身中的風」與「心中的風」自在的吹起,也自在的滅去,用自在靈巧的心去觀察它,覺知它…

在你身上其他各處的感受,都可以像剛才的方法一樣的去檢驗和觀察,例如現(xiàn)在把注意力移到你的兩只腿上來,觀察此刻你的腳上充滿著什么樣的感覺?

有人說我的腳掌好麻,那你就觀察那個麻的暢然,檢驗你是否讓它自由的存在?

有人說我的小腿好酸,那你就觀察那個酸,檢驗你是否心甘情愿的讓它存在,毫無畏懼與抵抗,試試看!

有人說我的膝蓋很痛,痛就看著那個痛,看那個最痛的點有多深,有多熱,有多緊,有多酸,只看它的真相,膝蓋的酸只由膝蓋去承受,你不要介入其間,就像在河岸邊觀水一般,靜靜地觀照著它的發(fā)生。

就像這樣來回不斷的檢驗,對于身中每個局部的所有感受,是否真的猶如太虛包容各種風一樣的,毫無抵抗,也沒有分別與取舍,一切只是任其自在的發(fā)生,而不對它產生任何的攀附與罣礙。

腳酸也是一種風,這陣風由腳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腿麻了也是一種風,這陣風由腿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腰酸背痛也是一種風,這陣大風也由腰與背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呼吸急促,這也是一種風,這陣風由呼吸系統(tǒng)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腦中意念紛紛也是一種風,這陣風由腦部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心情煩燥,也是一種風;這陣風則由你的黃庭這個方寸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太虛中并非空無一物,太虛中的各部位,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風不斷的吹起滅去,

你要像太虛一般,只是靜靜的包容著它的存在,包容著它的暢然,甚至它的激昂與熱鬧。

把你對身中所有感受的抵抗與忍耐完全放開,讓那些風完全自由的存在,

檢查你對于身中各種感受,有沒有發(fā)出一絲絲的扺抗,有沒有一絲絲忍耐的心情,

這些全都要放掉,只是用自在的心靈,看著它自在的發(fā)生…

全身上下,都可以像剛才所示范的一樣,逐一的觀察,逐一的檢驗各局部的自在,

以下每當像這樣有鐘聲響起的二十秒時間內,你可以試著放寬胸懷,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現(xiàn)在把胸膛放開,任其發(fā)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試試看…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讓我們來試試看!十、九、八,你的心猶如太虛一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檢驗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現(xiàn)在你把注意力帶回到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黃庭一竅中來觀察,胸膛也只不過是身體的一部份,也只不過是身中的另一個小太虛而已,觀察胸膛內的所有能量或氣血的波動,就像剛才觀照其他部位一樣,只看它的原貌,不讓它有機會攀附一絲絲的好惡分別。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要讓胸中的熱浪興起時,保持暢然與平等的真覺,還真是件極具排戰(zhàn)性的難題呢!

雖然使你煩躁的原因,可能從四面八方襲擊而來,它可能是外面的一個聲音,或是想象中的一個畫面,或是腰的一個酸,腿的一個麻,這就會使我們的平等心蕩然無存了。但是,當平等心要失去的時侯,仔細的觀察,必然在黃庭一竅中,會有一個小小的動蕩發(fā)生。

而這小小的氣血動蕩之中,竟然攀附著無限的貪嗔癡愛的沖動在上面。

每一次靜坐時,如果你在最煩躁的當下仔細的去覺察,這個我們身體中最大的機密,很快就會水落石出了。

然而,我們的心頭,也只不過是另一個小太虛罷了,

仔細觀察心頭里的小小動蕩,也只不過是太虛內的一陣小小的微風罷了,

拿出觀照其他部位時的定力與智慧,去觀察方寸中那個小小的動蕩自不自在。

你不必急著把它消滅,也不必急著與它交戰(zhàn),不要像神秀一樣,走在那條「時時勤拂拭」的死胡同里。

你只需要像觀照其它部位一樣,放寬胸懷,不忍耐,不改造,無畏無懼的觀察它的自在。

用你自在輕巧的心靈去觀察它,你就已經走在究竟解脫的道路上了。

鐘聲再次的響起,以下二十秒內,就是你要放寬胸懷,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的時刻,

現(xiàn)在胸膛放開,任其發(fā)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試試看…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讓我們來試試看!十、九、八,你的心猶如太虛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檢驗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剛剛你是否淺嘗了幾秒鐘的完全不抵抗呢?你的感受是否經歷了幾秒鐘的完全自在呢?

只是看著它的暢然,不加以分別好惡,這就是無善無惡的本性所在,也就是不取不舍的正等正覺所在。在靜坐中不斷的嘗試,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嘗到與你的習性完全相反的解脫真味。

佛陀說「應作如是觀」,意思就是:只是根據(jù)它本來的樣貌去觀察它,沒有扺抗與害怕,

孟子說「勿忘勿助」,是不逃避,但也不助長,愈是抗拒,內在的痛苦就愈大,

抵抗并沒有減輕痛苦,接受也不會讓痛苦增加,

不信的話,您何不試試看呢?

不在身心的感受上攀附任何分別好惡的知見,只是無畏無懼的接受它暢然的起伏,

你立即可以在動蕩燃燒的氣血下,得到非常安然的心境,

六祖所謂「煩惱即是菩提」,并非等到感受消滅后才得到清凈的,

而是煩惱激昂的當下,就照見氣血暢然自在的本貌了,

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對于各種分別好惡的聲音與意義,我們不讓它攀附在自己的心頭氣血上,就像觀照手腳這些其他部位的發(fā)生一樣,只是照見它的清真,這便是離一切相的當下了,

大學稱它為「格物致知」,而您目前所觀察的身受或心受,便是「物」,格正身物及心物的原貌,沒有絲毫的扭曲,就是因格物而致知,因而誠意正心了。

觀察黃庭一竅中的動蕩中,有沒有一點煩燥的攀附,看清它確實的樣貌本無意義,只是如此的暢然,如同太虛包含著各種風一樣,以著大無畏的心,不必處理,不必安慰,不必平撫,不必消滅,不必逃避、不必忍耐,不必如臨大敵。

太虛對于各種風,不論大風小風,都不必時時勤拂拭。你要效法太虛,只是把那個最燃燒的點的附近想象松開,然后看著那個緊,那個熱,那個麻,并且接受它的起伏,看它來得多急,看它要停留多久,看它要去得多快,只是如實的觀照著它。

如果真的能由內心做到這樣的心甘情愿,在那個當下,你就照見了本性的清真,并且得到了心靈的解脫。

想象胸膛像個太虛,讓里面的大風小風永遠自在,盯著它的真相看,盯著它的物理波動看,

你將發(fā)現(xiàn)原來情緒可以不隨著氣血而起伏,原來氣血真的可以只是讓它單獨自由的存在,原來氣血真的本無意義,此刻你就在當下,證得了心中「本來無一物」的真境。

鐘聲再次的響起,以下二十秒內,便是你要放寬胸懷,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的時刻,

現(xiàn)在胸膛放開,任其發(fā)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試試看…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讓我們來試試看!十、九、八,你的心猶如太虛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檢驗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如同太虛,無畏無懼,身心保持自在安舒,靜靜的坐著,等待檢驗身體各部位不斷升起的各種的感受,學習太虛只是默默的接受各種風自在的飄蕩,沒有一絲一毫的抵抗…

觀照實相定力的強弱,是取決于你對于身中感受的升起,能否保持毫無扺抗,不貪不嗔的心,

清楚的覺知它,同時檢驗你對各部位的感受,尤其是對黃庭一竅中的感受,是否無貪無嗔。

這個過程里面,保持你的身體盡量不動,你將會愈來愈煩燥,而此刻黃庭的情緒波動也就愈來愈豐富、愈來愈清楚,這樣有利于你的觀察與練習。

因此,若是還未確定黃庭位置與真相的人,建議你要多吃點苦,盡量保持身體不動,

最好先看清黃庭對你的影響,再起身,不要一無所知便結束禪坐。

但當你的浮躁情緒大量浮現(xiàn)時,你便會感覺到非常的難耐,這點你得有心理準備。

所謂盡量不動,指的是連手指也不要動,腳指也不要動,身心保持松坦,但是不要動,

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松下來…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放松的目的,不是為了把感受消除,而是要把身體對于感受的牽制通通拿開,讓感受單獨自由的存在

靜坐到此刻,你的感受正不斷的在累積之中,很多感受在不斷的燃燒,

不必刻意一直調息,該喘就盡情的喘,一切以自然為主,也不必為了那些止不住的飄蕩念頭,而感到煩惱。

假如你已經開始妄想,那么就去覺知你正處于妄想紛紛的情況之下,假如你感到昏沉,不要為你的昏沉而感到懊惱,何不大方的去覺知那個昏沉,看清那個昏沉,用你自在的心靈,在軀殼里面覺知著一切的感受,當然包含這個昏沉。

也不需要為了不同的心情,而感到困擾。當下來了什么心情,就觀照什么心情,

就只是檢驗你在這個心情之下,觀照實相的定力。心情一發(fā)生,就直搗黃龍,往黃庭里面直接觀察,看看是什么東西在興風作浪,看看在未攀附之前的清真究竟還在不在?

定靜的能力,不在于你此時身中是否充滿令你感到暢快或清涼的感受,而是在于此刻即使在胸中氣血非?;靵y的當下,還能像太虛一般,保有自在無事的心境,

鐘聲再次的響起,以下二十秒內,便是你要嘗試放寬胸懷,毫不忍耐的時刻,

現(xiàn)在胸膛放開,任其發(fā)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試試看…

還有十秒,十、九、八,你的心猶如太虛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檢驗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靜坐到這里,如果你還可以繼續(xù)坐著的話,以下的時間就僅僅只是如太虛包容萬物般,去包容身中所有的感受而靜靜的坐著,如果你要結束此次的靜坐,在起身前請先緩緩的活動你的肢體,直到身中氣血感覺回復正常了,再慢慢起身,起身后在房間里來回走上百步,讓肢體關節(jié)面各方面都活絡起來,然后才回復一般的作息。

2. 黃庭禪簡介

?

第一篇——黃庭禪創(chuàng)辦人

?

張慶祥講師1962年生于臺灣新店中嶺山上,自幼慕道,于古圣真諦渴仰不已。時好游于宗派之間叩求人生解脫真理,但未得楔入。

29歲拜入先師馬祖門下習道,于修性了命絕學驚嘆不已。然于何者是吾人本心本性未能即刻領悟。

30歲為求諸佛安心妙諦,遂潛心研讀三教群經,將主要經典逐條歸類比對,尋找三教群圣千手共指的安心妙義。

32歲始明三教八萬四千法門,實乃共指同一解脫心法,無二無別。遂依群經共指之路,駐足『觀心、覺性』經年,但依然未得楔悟。

34歲微悟心源,『黃庭』真相若隱若現(xiàn)。正于蒙昧難破之時,因聞先師一句『心即是氣』如雷貫耳,頓開茅塞!于『黃庭』中照見心意未動之真,方寸清澈似秋潭之浸月,煩惱罣礙猶九霄之云煙,直入三教密傳解脫心法之勝境?;杏X大夢初醒,手舞足蹈不能自已。而后再觀三教圣人遺經章句,無不觸類旁通左右逢源,字句貫串猶如出自一人之手,了然印心如見肝肺然!

因有感于當今宗教家守戒勸善者多,而覺悟心源性海者少。遂依三教先圣「直指人心」之真諦,怒螳臂以擋車轍,創(chuàng)辦「黃庭禪」研修課程,并潛心于性理心法之教學,三教經典之翻譯講述以悟群生。

至今譯有大學、中庸、心經、清靜經等書;著有「心即是氣」、「發(fā)而中節(jié)」、「真修搜證」、「凈相系列」、「修行原理」、「失落的內心」、「找回失落的自己」等書,及錄制「論語」、「忠經」、「五常」、「六祖壇經」、「金剛經」、「心經」、「道德經」、「莊子」、「黃庭禪坐」、「飲食與健康」有聲光盤發(fā)行于世。

39歲本著“為往圣繼絕學”的理念,奉先師之命,帶領志工們胼手胝足開山建設中嶺山禪院,創(chuàng)辦黃庭靜禪研修課程。并于2004年依法立案為『中華黃庭禪學會』,宣講源自本心清靜的解脫之道。廣渡有緣于煩惱罣礙之中,接引學子于無盡性理之上。

?

第二篇——認識黃庭

?

一、何謂「黃庭」??

????「黃庭」是人身的感應中樞,它是人身之中氣機感應最為敏銳多變的一個位置。當人們的六根與外緣接觸的時候,黃庭中都會升起一些微微的氣機起伏與變化。例如我們眼睛看到亮光,心情也必為之開朗,這個開朗的感覺,就是在黃庭的氣機起伏中所上演的。

????黃庭是身中一股敏銳之氣的感應點,也因為它的起伏多變,因而有時反而變成擾亂人心安寧的根源!例如我們覺得感動、生氣、憂傷…等情緒時,實際上都是由黃庭一竅的氣機起伏所引發(fā)出來的。有史以來,人們誤以黃庭方寸內的變化為「煩惱」已經是非常久遠的事了,僅是黃庭內的些微變化,但它卻主宰著人們的情緒、想法、行為、及人生自在與煩惱的源頭。

????黃庭的其它名稱非常的多,一般人俗稱它為「心頭」,修行家稱它為「靈臺」,佛陀稱它為「煩惱根本」,老子則稱它為「黃庭」。為什么老子稱它為黃庭呢?「黃」是五色之中,以此比喻心境上的天然無染、不墮分別取舍的意思?!竿ァ故窃袼又H松硪还晌逶磁姓鏆獾母袘袠?,該處是元神所居之家庭,故稱為「庭」。?

二、「黃庭」在人體的什么部位??

????黃庭的位置就在胸口正中深度約兩三寸的地方,然而它并非一個有形的器官,而是氣機起伏的感應位置。它是人身精氣神的感應中心,也是天地人的交感中心,更是人們情緒的戰(zhàn)場!人們錯以這里為心!這里一有起伏,人們便覺得不能自已了!

????但知道這位置在哪兒,或理解其重要性,對我們并沒有什么幫助!因為了解黃庭對你的束縛,是要由實地在自身中觀察,才能證得的。而如何從黃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則是另一個更深的練習題了!

?

?

第三篇——黃庭禪與你

?

一、禪修返本原義?

???『禪』與『煩惱』是相反意思,禪這個字是「無障礙」及「自在解脫」的意味。然而這解脫要從哪兒開始,才能建立起堅強的基礎呢?

????達摩祖師論輯:「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簡單的說,禪境解脫乃是從照見『自性的本來清靜』中建立起來的。若沒有照見自性本來清靜的真知真見,縱然日日焚香操琴,亦無禪境解脫可言。所以『禪修』是內求之事,這并非外在事貌功業(yè)可以取代的。

????是否能照見清靜本性取決于明心,明心又取決于能否照見所有煩惱真相,煩惱真相又取決于對黃庭一竅中的真知。教導眾生照破黃庭一竅中的煩惱真相,恢復自性中本來的清靜,這是歷代圣賢解脫煩惱的唯一正路,也是「黃庭禪」這個絕學之所以存在的價值。

?

二、現(xiàn)代禪修絕學----「黃庭禪」?

????禪修的方式雖有很多,但仔細體會其功效卻大多短暫。而內觀情緒的感應中樞——「黃庭」一竅內本自清靜的真相,實乃歷代先賢用以解脫煩惱罣礙最為直接而根本的辦法。這一方寸內的精氣微微一動,人們便感覺情緒有很大的變動,也就是說人們誤以這一方寸內的小小起伏為所有煩惱罣礙的源頭!但這個事實自古以來卻很少有人能直探其真相!

????這古老而神秘的一竅,在「黃庭禪」創(chuàng)辦人張慶祥先生,將古圣先賢內觀黃庭真相而得證解脫自在的心法,化為具體可行的禪修步驟后,這悠關性命根蒂的絕學,將重新成為人人都可以接觸與深入的學問。

?

三、解脫情緒捆綁的五大步驟:

1.認識心情(正處于什么情緒的當下)。

2.感覺心情的位置(黃庭、心頭、心輪)。

3.看清心情的組合(酸痛麻癢松緊冷熱)。

4.看清心頭氣機的無相(聽之以氣)。

5.任心頭能量得其自在(觀自在,而非觀不在)。

四、黃庭禪的五大特色:?

1.????????雖然「道心」跨越位置的限制,但那充滿情緒罣礙的「人心」卻是有位置的。

2.????????黃庭禪不走消弭、平撫、轉移、想象、導引、激勵等時時勤拂拭或人為造作的路線,

??只是去「感受內心本來具足的那份純凈」,便立即獲得安寧。

3.????????黃庭禪讓你在同一秒中同時擁有人的情感,并且享受覺者的安寧。

4.????????黃庭禪讓你在同一秒中同時擁有腦袋的思維,也享有覺者的無念。

5.????????這學問必需由反復的練習而得,而非由思維或聆聽而得。

?

?

第四篇——黃庭禪修心得


張德芬——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


我當初追求靈性成長的道路,大半的原因是由于情緒的困擾。研究、尋覓了多年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般人對治情緒的方式可分為兩大類:

1.?否認、回避、自圓其說(這類人通常比較不會走上自省、內觀的道路,因為理智太強了,可以說服自己)

2.?發(fā)泄、轉移、清除(這類人通常就會走入宗教、靈修的道路,因為他們承認自己情緒的存在,但也逐漸知道以上這些方法都還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

以上這些方法,正是禪宗五祖大弟子神秀說的“時時勤拂拭”,認真的去打掃自己的心房,一有塵垢就立刻清理。這樣做沒有什么不好,但是,你會很忙碌,而且一段時間以后,你會把抹布一丟,說,“怎么搞的,灰塵永遠掃不完嗎?我都上了那么多的課,學了那么多的東西,讀了那么多的書,也很認真清掃了,為什么好像永遠無法從負面情緒中解脫?”

這是我自己一路走過來的情形。后來,我讀到了《當下的力量》,就驚為天書,認為它提供的方法就是究竟根本的方法了。因為,我自己的體驗也是,靈修成長、煩惱解脫的終極大法就是內觀:往內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我在以前的博文中都說過好多次了。

《當下的力量》的作者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臣服。每當有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時,如果我們學會了臣服,情緒上就不至于起太多的波瀾。(光這個功夫,就足夠我們練習好久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夠讓你臣服的,有些事情對我們的沖擊如此大,或是與我們過去的傷口有直接的關系,這時候臣服就不可能了。于是作者說,“如果不能臣服于事件,就臣服于你針對這個事件而起的負面情緒?!蔽艺J為這個很有道理,參加克里斯多夫老師工作坊的時候,也印證了這個方法,我也認為,接納當下的情緒,就是我們從情緒當中解脫的究竟根本的方法。

但是,在實際生活上,大家也知道,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真的對它無能為力。要觀察它,怎么觀察呢?要接納它,怎么接納呢?我們當然也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說,把呼吸帶到身體不舒服的地方,用呼吸去撫平那個不舒服的感受,或是呼求光和愛來幫助我們接納它,可是,這些方法其實境界也還是在“時時勤拂拭”,不是嗎?所以,這些方法再好,總還是讓我們有隔靴搔癢的感受,覺得沒有直搗黃龍!

直到我學到了黃庭禪,我才知道還有一個究竟根本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脫。前面說的方法,如果當下可以解決你的問題,還是可以運用。但是我在黃庭禪中學到的,真的是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

黃庭禪的講師——張慶祥,也是有感于自己修行多年,情緒的問題還是無法克服,在遍讀我們老祖宗的經典古書之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各教各派所說的“修心”是什么意思,而且找出了實際可操作的方法來與大家分享。(大功德啊,老師?。?/p>

張講師發(fā)現(xiàn),每當我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雖然每個人的身體感受會有不同(有些人頭痛、有些人肩膀痛、背痛、這里緊,那里緊的),但是在我們胸口正中的那一寸見方之處(也就是中醫(yī)的膻中穴、我們常說的心輪),總是有很多的氣血起伏,他對照古籍,最后發(fā)現(xiàn)老祖宗稱之為“黃庭”(詳細解說要看網站上的說明,可以免費下載老師的著作)就是動蕩我們人心的根本所在。

在他教導的禪修課中,我們不是靜靜地坐著,而是由講師帶著我們用各種動態(tài)的方法去體驗自己的黃庭。我過去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在課堂中,我立刻發(fā)覺,我當下的起心動念,如果勾起了我負面的情緒,就會有能量在胸口的正中央(兩乳之間)有所動蕩,而且感覺很不好受。

最有趣的是,講師讓我們看見,你以為你是生老公的氣,你以為是別人的行為或是外境讓你生氣,其實,我們真正對抗的,是胸中黃庭里那一股被激蕩起來的氣機,仔細研究,它不過就是一點氣血的翻騰,能量的變化而已,但是每當我們熟悉的這種不舒服感覺升起時,我們就要罵人、掉淚或是逃避。

講師更指出,如果你去研究這心頭方寸間微微氣血的起伏變化,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物理性:熱、冷、漲、縮、緊、癢、酸、麻等。學過量子物理學的人,也可以印證,這些能量的變化不過是粒子(組成物質的最小元素)來來去去的波動造成的,本身不具有任何意義,這就是心經上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意思。

大家如果頭還沒暈的話就聽我繼續(xù)講下去。好玩的是,我們從小對自己胸中的氣血起伏,產生了一定的攀緣和依附,也就是說,對它有愛恨批判。比方說,生氣的時候,你覺得胸口很熱很悶,呼吸急促,所以,你真正抗拒、不接納的,不是造成你氣血起伏的外境或是人,而是你自己身上的感受。證據(jù)在哪里?因為,當你跑完幾公里以后,你身上的感受,跟上述生氣的感受可以說是一樣的,呼吸急促、熱血沸騰,但是,你不但不以為忤,反而覺得很爽——運動過后的亢奮。如果今天我們要上前線為國奮戰(zhàn),也會有同樣的身體感受出現(xiàn),我們卻把它詮釋為“愛國的勇氣”,不是嗎?

所以,我們煩惱的起源,就在于對自己胸口中央方寸之間的那個氣血的起伏,有了貪嗔分別的心。講師苦口婆心的教導,還有課程中設計的各種活動,都是在讓我們去體察究竟自己負面情緒的本質是什么,如果看清了它的空性(來來去去,不受我們的控制,而且不具任何實質的意義),那就可以在它升起的時候,與它和諧共處。而講師教導的黃庭禪坐,就是觀照自己的最佳方法。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原來半個鐘頭都坐不住的情況,一下子可以做一個多小時且面不改色。我以后會和大家無私地分享這些絕活,請耐心等待。

走筆至此,讀者應該知道為什么我認為它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最后一片拼圖了吧?講師指出:最終的目的,不是在消弭你的情緒(勤拂拭),而是可以在各種情緒的起伏震蕩中,悠游自在的看著它。所以你也許當下是勃然大怒地在罵人,但是心中卻是坦然舒暢的,因為你不害怕內在的熱血沸騰以及胸口激蕩的能量,而且你認為在此刻的狀態(tài)中,發(fā)怒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很多老板知道這點吧!呵呵),所以你從容地選擇發(fā)怒,而不是被心中氣血激蕩的不能自已而不得已發(fā)怒的。在這里,你有了選擇,你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再是它的奴隸了。這就是從情緒中解脫了——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與它和平共處,這也是“無為“的精義所在。

?

黃庭禪坐-情緒解脫的終極妙方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襄樊市| 东平县| 鞍山市| 肇源县| 当雄县| 通河县| 财经| 绵阳市| 宜宾县| 永州市| 偏关县| 仲巴县| 随州市| 两当县| 肇东市| 六枝特区| 新蔡县| 枣强县| 墨脱县| 丹阳市| 谢通门县| 南江县| 万安县| 霍林郭勒市| 遂川县| 盐边县| 济宁市| 虹口区| 盐亭县| 射阳县| 嘉义市| 托克逊县| 斗六市| 佛学| 五台县| 黄山市| 和政县| 静宁县| 长沙县| 洛阳市|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