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酒,你知道有哪些節(jié)日要喝酒嗎?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有這一套完備的飲酒文化,看上去就是非常講究的,在喝酒的時候講究和時令配合。在過去你知道有哪些節(jié)日是要喝酒嗎?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往往與酒有著不解之緣。
元? ?日
即正月初一,春節(jié)。
元日飲酒,以詩為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屠蘇酒有“屠絕鬼氣,蘇醒人寰”的意思,據(jù)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yī)華佗創(chuàng)制而成的,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屠蘇酒,陳延之《小品方》云,‘此華佗方也’。元旦飲之,辟疫癘一切不正之氣。"南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錄:“歲飲屠蘇,先幼后長,為幼者賀歲,長者祝壽?!?/p>
屠蘇酒尤其特別的飲用規(guī)矩,要從年幼的人開始喝起,按照輩份依次。于是這也成了詩人們感慨歲月不復,朱顏辭鏡的一種意象了。驅(qū)疫辟邪,祛病健身,是元日酒文化兩大重要功能。
社? 日??
社日就是祭祀社稷的日子,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到了今天變成了二月二龍?zhí)ь^,秋社即是中秋節(jié)。
社日節(jié)當然也有社酒。民間流傳社酒可以治聾,所以社酒又叫“治聾酒”,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 中說,社酒有 3 個功能,一為治小兒語遲,納口中佳,二為噴屋四角,辟蚊子,三為治聾。社日也因此成為了一個衛(wèi)生保健日子。
? 上? 巳??
上巳,指農(nóng)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這一天,古人有在水邊嬉游洗浴的風俗,叫做“修褉(xi四聲)”,又叫“春褉”,也稱“褉日”。
褉的意思是浴,它是一種與水相關的祭祀。人們聚集在水邊,洗滌沐浴,為的是祛除污垢,遠離災晦,祈禱歲歲平安。但沐浴之外,還要在水邊宴飲,稱作“褉酒”。這才是上巳節(jié)的點睛之作。
魏晉以后,大概因為農(nóng)歷三月上旬不定有巳日,上巳節(jié)開始固定在三月三日。流傳千古的王羲之《蘭亭集序》描寫的便是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文人雅士宴飲會稽、曲水流觴的場景。
? ?清? 明??
清明節(jié),人們一般將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合為一個節(jié)日,有掃墓、踏青的習俗。這個節(jié)日飲酒不受限制。
清明節(jié)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jié)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
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fā)后,寒食月明前”。
? 端? 午??
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蚊蟲猖獗,易生疫病,人們?yōu)榱吮傩啊⒊龕?、解毒,有飲菖蒲酒的習俗?/p>
據(jù)文獻記載:唐代光啟年間(885—888年),即有飲“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后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歷代文獻都有所記載,如唐代《外臺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類鈔》,明代《本草綱目》、《普濟方》及清代《清稗類鈔》等古籍書中,均載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
? 中? 秋??
又稱仲秋節(jié)、團圓節(jié),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jié)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
我國用桂花釀制露酒已有悠久歷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已釀有“桂酒”,在《楚辭》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記載。漢代郭憲的《別國洞冥記》也有“桂醪”及“黃桂之酒”的記載。
? 重? 陽??
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九為陽數(shù),且為陽數(shù)之極,九九為重陽,盛極必衰,九月初九需辟邪。古人認為九月初九佩茱萸、飲菊酒、登高山可以免除災禍,辟除不祥,此俗一直流傳到后世。
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紀原》記載:“菊酒,《西京雜記》曰:‘戚夫人待兒賈佩蘭,后出為段儒妻,說在宮內(nèi)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自此以后,歷代人們逢重九就要登高、賞菊、飲酒,延續(xù)至今不衰?!?/p>
? 臘? 八??
農(nóng)歷臘月初八日,人們常食臘八粥,卻鮮少有人提到臘八酒。其實,自古以來,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飲臘八酒之習俗。
臘八酒是在臘八節(jié)的前一個星期,以黃米發(fā)酵、蒸制而成。中醫(yī)認為,黃米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腫等癥。
到東方絲路起點洛陽,就喝絲路起點醬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