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取名字的由來和什么有關
沈陽姓名學起名大師謝詠探索~沈陽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
沈陽取名字的由來和什么有關,沈陽起名字的由來和含義,沈陽姓名學起名大師謝詠老師簡介,沈陽取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沈陽起名字是什么時候命名的,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沈陽取名字的歷史和變遷,這里中國姓名學家謝詠老師就收集整理了關于沈陽起名字的由來簡介,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閱讀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難,都可以找謝老師來為你分析~
“由于沈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統(tǒng)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
“沈陽一詞最早見于1296年,當時元朝將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與沈州高麗軍民總管府兩司合并成為”沈陽等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沈陽一詞取原兩司所在地沈州之沈遼陽之陽二字而成,但合并后的“沈陽等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治所設在遼陽,一年后遷至沈州,至此沈州才易稱沈陽。
明時沿用沈陽一稱,后金時努而哈赤將國都從遼陽遷至沈陽不久即死去,皇太極即位后又改稱盛京,順治年間又設奉天府此后沈陽又被稱為奉天,至1929年奉系軍閥時期又改稱為沈陽,沿用至今。

沈陽是一座千年古城,遼時叫沈州,元時叫沈陽路,1934年時,皇太極把它改為盛京,清順冶就是1644年,遷都北京后,又改名為留都(陪都)。1657年因為當時奉天府設在盛京城里,所以還有奉天之名,由于沈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統(tǒng)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xiàn)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歷史。
沈陽,這是個位于沈水之陽(渾河之北岸)的一座城市,沈陽作為一個城市的名字,也許存在的時間并不長,但作為一個區(qū)域的稱謂,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沈陽的城區(qū)存在,據(jù)說歷史久遠,有7000多年前的新樂遺址和2700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燕國大將秦開建立的候城遺址為證,即使沈陽有著明確文獻記載和眾多地上地下文物證明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1100多年前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在這里設置的沈州城。

沈陽原來無論是稱為“候城”,或是“沈州城”、“沈陽路”、“沈陽中衛(wèi)”,都不是遼東地區(qū)的最大城市,而是遼陽府所轄的二流城市。
沈陽在歷史上最早的名字為"侯城",直至1296第一次以"沈陽路"為名出現(xiàn)在歷史上,而后清朝入關,而后在沈陽城內(nèi)修建沈陽故宮,并將沈陽更名為"盛京",清朝時期還曾在沈陽設奉天府,這就是"奉天"這個別名的由來。

沈陽的名字曾經(jīng)一度頻繁變動,時而叫做"奉天",時而叫做"沈陽",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沈陽才徹底定名為"沈陽市"。
關于最后定名為沈陽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說1296年元朝末期,將沈洲與遼陽合并,更名為"沈陽路",便是沈陽這一城市名字的由來
其二是說,"水南為陰,水北為陽",以沈水,也就是現(xiàn)如今的渾河為界限,沈水之北謂之沈陽。
沈陽原來稱作奉天,寓意奉天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