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的鍋,高曉松必須背

訃告是贏得關注的最后一招。
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移情到品牌、產品上,竟也有類似效果。
11月29日,微博認證用戶(前華納音樂/環(huán)球音樂中國區(qū)市場總監(jiān))相征發(fā)布微博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于明年1月關閉?!?/p>
在蝦米音樂官方給出了“不予置評”的回應后,該條新聞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在各大社交平臺和新聞評論區(qū)里紛紛留言寫下自己與蝦米之間的情懷依戀。
整挺悲壯。
01 我懷念的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死的時候都能迎來大家的懷念。
你多少還是得有點價值,或者曾經有過價值。
懷念蝦米這種事,也可以成為一種身份角色的自我認證。
畢竟在當年的鄙視鏈上,蝦米曾站在頂端。
蝦米用戶瞧不起網易云,網易云瞧不起百度,百度瞧不起酷狗,酷狗跟前面幾位大哥一起,共同瞧不起QQ音樂。
對這批人來說,我悼念蝦米=我很懂音樂。

但對另一批入場較早的高素質音樂愛好者來說,蝦米更像是其自己親手搭建的一座音樂城堡。
蝦米誕生于2006年,那年中國最火的歌叫《秋天不回來》,再往前倒兩年,國民的心頭好是《老鼠愛大米》。
在這樣的背景下,蝦米秉持著尊重音樂、看見更大的世界來做一個社區(qū),單靠它自己的力量根本難以維系。
拉美音樂、北歐樂隊,funk、jazz、bossanova,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音樂,相關的圖片,上傳,簡介維系等瑣碎工作,其背后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網友自發(fā)的去用愛發(fā)電。
多年來,愛好音樂的朋友們一磚一瓦地讓蝦米豐富起來,在大量“資料控”的努力下,蝦米逐步被打造成了嚴謹的音樂圖書館。
如今,說蝦米已死那是造謠,但其日漸落伍甚至邊緣化,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那么,從音樂圣堂到全網悼念,蝦米衰落的這口鍋,又該誰來背?
02 可惜沒有如果
高曉松。
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蝦米,成立音樂事業(yè)部。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并組成阿里音樂。
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高曉松、宋柯已正式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

彼時的高曉松手中的牌面是這樣的:
1、兩大播放器平臺。天天動聽用戶量超兩億,蝦米雖只有千萬級的用戶數,但卻是當之無愧的頭部精英樂迷平臺;
2、華納、環(huán)球、索尼、滾石、寰亞等一眾國內外大牌唱片公司的戰(zhàn)略伙伴;
3、阿里的大文娛戰(zhàn)略,強力的版權支持,從五月天到卓文萱到李宗盛,老中青三代的大多數歌手版權,幾乎都已收入囊中;
而外部環(huán)境是這樣的: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fā)布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7月31日前,無版權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一切都如蝦米創(chuàng)始人王皓決定賣出蝦米時所預測的那樣:“未來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游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集團,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p>
回頭來看,當年阿里音樂的戰(zhàn)略部署,可以有三種選擇。
上策:應積極響應正版保護,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版權版圖。
同時,在上游通過資本的方式逐步滲透唱片公司,形成自己的制作勢力,并利用宣發(fā)渠道優(yōu)勢,鞏固成果;
中游繼續(xù)堅持蝦米的初心,持續(xù)挖掘扶持自由音樂人;
下游穩(wěn)步探索多元化變現模式。
除了會員體系的持續(xù)挖掘之外,在大文娛戰(zhàn)略的統(tǒng)一指導下,阿里音樂的版權優(yōu)勢,將有機會在音樂綜藝、音樂游戲、電影配樂等多個領域多點開花;

中策,那大可以垂拱而治。
用不了多久,正版保護的風潮就會清理出一大批中小型競爭對手。
屆時,手握版權的阿里音樂將面臨非常簡單的競爭格局。
蝦米守逼格,對剛網易云;天天動聽守大盤,頂住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等)。
戰(zhàn)略上也簡單,對手買版權,我也買版權;行業(yè)會員提價,我也提價;別人引入音樂社交搞社區(qū)氛圍,我也引入音樂社交,搞社區(qū)氛圍......
講究的就是一個跟隨。
具體拼的,是執(zhí)行,是微操,是財力,以阿里的決心和資金儲備。
二分天下,問題不大。

下策,那索性不考慮什么“大文娛”。
咱就在商言商,不搞事業(yè),只談生意。
阿里一盤棋,核心在電商。
音樂是數字商品,數字商品,他也是商品。只要是商品,那阿里就懂你。
用淘寶店主的邏輯去套用歌手,把音樂專輯的評論區(qū),搞成專業(yè)的買家秀基地。
此外,兩億用戶也不能閑著,在免費音樂的封面、評論區(qū)、登錄首頁上,沒事兒就推幾條相關的商家鏈接。
嘻哈專區(qū)推oversize和大金鏈子;英倫專區(qū)推小西裝和卡其褲子;
冬日戀歌下面推餓了么熱咖啡和天貓的圍巾,失戀專區(qū)直推萌寵照片和貓糧狗糧;
耳機、HiFi音箱更是隨時隨地使勁推。
你們不是老說我阿里是流量的吸血鬼嗎?
我就堂堂正正地吸給你們看。給你們同樣的流量,你們能對接到這么精準的商務資源嗎?
用戶吃著火鍋聽著歌,順手在我這買瓶麻醬怎么了?不行嗎?
我自己花錢買的2億用戶,我就圖這點流量,有錯嗎?

然而,阿里音樂的董事長,憑借《曉說》系列登上人生之巔,影響力和自信心均處于頂峰的高曉松老師,面對所謂的“上中下策”,均沒有采納。
不出奇招,不足以彰顯其才華。
不玩大的,不足以伸展其個性。
我要這江湖,按我想象來轉動。
我要這世界,如同羔羊般順從。
我將推出的,是承載著我全部眼界和格局的使者,是注定會顛覆文娛,重構內容規(guī)則的猛獸。
去吧,阿里星球。
03 星球墜落
2016年,阿里音樂舉行盛大發(fā)布會,高調宣布阿里星球的推出,娛樂圈眾多明星前來捧場,風光無量。
隨后,高曉松一門心思撲在這一業(yè)務上,志在打造一個“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yè)鏈平臺”。
而蝦米音樂則在整個集團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退至邊緣地帶。
然而,一經推出,阿里星球就遭到了用戶的大規(guī)模抵制。

這就要夸一夸高主席的騷操作:直接在天天動聽的基礎上強行改版。
超兩億的天天動聽用戶,在點了一次更新后,發(fā)現天天動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顆紫色的球(阿里星球圖標)。
OK,UI層面的改動也沒什么關系,用戶點開這個球后,驚奇地發(fā)現“聽歌入口找不到了?!?/p>
“仿佛進到了一個購物網站”。
同時,再也不能重回天天動聽的事實也嚴重傷害了原有用戶。
這時幾乎就沒人愿意再繼續(xù)探索這個紫球是干嘛的,直接就是一波“卸載差評”。
天天動聽搞沒了,蝦米音樂徹底被忽視。
“全產業(yè)平臺”看不到影,在音樂播放的主戰(zhàn)場上更是節(jié)節(jié)敗退。
2016年9月,阿里意識到不能再這么xjbg,俞永福在內部信中宣布,原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擔任阿里娛樂戰(zhàn)略委員會主席。
這一人事調動,被外界看來是“架空”。
然而,一步慢步步慢,在版權大戰(zhàn)中喪失先機后,阿里音樂的后續(xù)工作步步掣肘。
阿里星球的失敗,除了浪費了巨大的財力精力之外,還使得整個阿里音樂錯過了行業(yè)的關鍵窗口期。
巨輪沉沒之際,蝦米終究難以幸免。
04 大藝術家
有人說,高曉松的失敗,是因為他不懂互聯(lián)網:意在指高曉松雖然有傳統(tǒng)音樂行業(yè)從業(yè)沉淀,但沒能跟上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潮思路。
但復盤高曉松在阿里音樂的職業(yè)表現,我們并不能說他不懂互聯(lián)網,甚至可以說,他的問題其實就在于太懂互聯(lián)網了,以至于神話了互聯(lián)網的部分特性,又忽略了現實世界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客觀束縛。
是時候給阿里星球一個客觀評價了。
在平臺目標上,阿里星球希望打造一個“可交易的粉絲娛樂交互平臺”。
在用戶定位上,阿里星球希望大家都是“粉絲”,而不是愛音樂的人。
在商業(yè)模式上,阿里星球希望成為娛樂圈的“瓜子二手車”,不要經濟公司來賺差價。
具體做法上:品牌商來阿里星球發(fā)起活動,粉絲們轉發(fā)品牌商的推廣頁面,達到一個量級后,獲得相應的應援費用。
應援費用干嘛?給自己的愛豆打call。
在整個產業(yè)鏈上,藝人從品牌商這掙錢,品牌商直接對接粉絲群體掙錢,粉絲們出錢出力,替自家愛豆掙錢。
而平臺產生的商業(yè)價值在于:給粉絲更高參與感,大數據分析哪家的粉絲更匹配哪家的產品,以及取代經紀公司,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這是一個過于宏大的幻想。
正如音悅臺的創(chuàng)始人張斗所評論的那樣:“阿里音樂高曉松、宋柯要做的事情不叫野心,叫夢想甚至妄想,那是十年后才能做的事情?!?/p>
不難看到,在阿里星球的構想里,不追星的人不可能成為他們的有效用戶。
粉絲經濟對應在商業(yè)世界,其力量的具現無外乎兩種:聲量和購買力。
長期以來,粉絲們通過高強度的刷榜,通過自詡為“數據女工”的方式,在普通人群體中間形成一種難以躲避的聲量。
他們的戰(zhàn)場在微博、朋友圈、超話、熱榜。
你把他們都圈在阿里星球,除了為民除害之外,我實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商業(yè)上的好處。
就這種設想,充分表明了高曉松老師作為一個藝術家大于企業(yè)家的天賦。
小說中我們是可以這么寫的:
在遙遠的2031年,我們的音樂娛樂高度依存于阿里星球。
所有人都不再有眼前的茍且,人們紛紛擁抱音樂與遠方。
具體的擁抱方式就是打榜。
粉絲如賞金獵人般穿梭于品牌商之間,一次又一次的轉發(fā)在整個世界中爆發(fā)出極大的影響力。
因為這個世界中全是粉絲。
人們微小的、個體的力量在這里匯聚成大江大河。
在愛豆的成功里,人們小小的轉發(fā),也閃爍著大大的幸福。
不知道您喜不喜歡這樣的故事。
也許有趣,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現實題材。
替蝦米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