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對于MPV真的不是偽命題 豐田賽那能全場景覆蓋嗎?

曾經(jīng)使用2.4L自吸的MPV當過一段時間的代步車后,徹底顛覆了我對油耗的價值觀,12.9L/100km那都是黃金右腳+高速才有的表現(xiàn),15L/100km才是市區(qū)水準,更新到2.0T之后,掉落到11L/100km都能高興好久,更別提3.5L V6的車型了,以至于92號油油價達到8塊以后一度讓我產(chǎn)生了“MPV成本焦慮”,畢竟接近2塊錢一公里和電動車相比真的有些心里不平衡,但長途奔襲又沒辦法選擇純電車型,同事看中了我有著多輛MPV的使用經(jīng)驗,想讓我?guī)退x一臺盡量全場景覆蓋的合資品牌的MPV,選了一圈之后,還真就只有混動的豐田賽那還真讓我挑不出什么瑕疵。

其實對于常規(guī)車型來說,選擇混動更多的原因是看中了純電行駛的平順,對于油耗的提升并不是那么敏感,畢竟不是插混車型,不能夠當做純電車來使用,但是前文提到了MPV由于車身、車重等方面導致了極端高的油耗,所以“省油”甚至與靜謐又有力的駕駛感受幾乎可以平起平坐。

賽那這套全新增強版2 . 5 L HEV混動系統(tǒng)與漢蘭達是同款,漢蘭達能走到如今的標桿地位離不開這套系統(tǒng)的幫助,并且在國內也有著數(shù)十萬輛車搭載著。

豐田車的特點就是不成熟的技術說什么都不會應用,而成熟的就會大面積應用,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幾乎不會存在疑難雜癥,包括異響、抖動等,因為有了數(shù)十萬甚至近百萬的基數(shù)在這里,想碰到個別案例都難。

THS全稱是Toyota hybrid system,豐田的混動系統(tǒng),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項目成立,距今剛好30個年頭,1997年,搭載混動系統(tǒng)的第一款車型上市,也就是著名的,但又在我們這里少見的——普銳斯,在那個國內油比水便宜的年代,3.57L/100km的理論油耗沒能濺出多少水花,就連當?shù)囟紱]能掀起風浪,但卻為二十幾年后的市場奠定基礎。
歷經(jīng)二十六年,汽車產(chǎn)品也歷經(jīng)了幾次革命,最終雙方相遇,THS還是那個THS,而市場也如THS所愿,節(jié)能減排成為了主旋律。
這套系統(tǒng)由一臺阿特金森循環(huán)的發(fā)動機,采用直噴+進氣道雙噴射,配合VVT- iE + VVT- i技術實現(xiàn)了141kW的最大功率,238N·m的最大扭矩,百公里油耗為5.9L,熱效率高達41%。
配合電機、電池還有混動專用變速箱組成,也就是E-CVT,雖然名為CVT,但并非CVT變速箱結構,也不是用鋼帶鏈接,而是更穩(wěn)定且不會打滑的硬連接。
這套系統(tǒng)的好處除了油耗低之外,還能夠將動力輸出優(yōu)化,也就是老生常談的低速電機、高速發(fā)動機,同時富余的功率還可為電池充電。

E-CVT不是CVT但卻繼承了CVT平順的優(yōu)勢,可以說是取其精華去其不足。CVT的好處在于運行阻力小(省油)、換擋平順,缺點是可承受的扭矩小、易打滑、鋼帶易掉鏈子;雙離合的優(yōu)勢在于換擋快,AT的優(yōu)勢在于可承受的扭矩大,二者的缺點都是易頓挫,而E-CVT則是包含了上述優(yōu)點,剔除了缺點。
這么神奇的原因在于E-CVT根本就不是變速箱,而是通過車速,計算出發(fā)動機的轉速,再改變兩臺電機的轉速從而進行加速或是減速。

再說回既重要又不重要的外觀方面。
如果一臺車外觀難看,但外觀以內的東西值得一探究竟還是會獲得一些粉絲,但如果外觀好看,外觀以內的東西也很不錯,就會大賺一筆,用這筆錢再去請一流的設計團隊,外觀就變得更好看了。
賽那屬于全球車型,并且在這代之前都是以海外市場為主,甚至日本本土都鮮有賽那的身影,所以審美趨勢也偏向于“肌肉男”造型,而新一代更加鋒利的線條和棱角分明的處理也側面反映了重心已經(jīng)向亞洲第一大國轉移,曾經(jīng)寬幅又笨重的燈組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修長的線條,中和了大尺寸車身和MPV的比例帶來的天然的笨重感。

賽那長寬高分別為5165/1995/1765(1785)mm,軸距為3060mm,相比于別克GL8短了54mm,寬了117mm。


內飾方面,賽那還是定位在了家用車型,以基礎功能為主,在此之上的提升那就不是它所負責的范疇,所以足夠的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是它畢生追求的兩件事,十幾個杯架、輕輕松松裝滿7個人也不足為奇。
總結
當我對這位同事解釋了選擇賽那的幾個方面后,他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并且覺得,在乘坐空間、駕駛感受、商務接待等方面達標的基礎上,雖然和GL8價格差不太多,但由于保有量的原因(和GL8相比),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曾經(jīng)五六十萬的印象,花一半的錢,獲得翻倍的附加值,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