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回 資治通鑒:遇到很無能的領導,你該怎么勸導他?
《資治通鑒》秦紀一 第6卷
公元前233年
【原文】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籓臣,使韓非來聘。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善刑名法術之學,見韓之削弱,數(shù)以書干韓王,王不能用。于是韓非疾治國不務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實之上,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所養(yǎng)非所用,所用非所養(yǎng)。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五十六篇,十馀萬言。王聞其賢,欲見之。
【譯文】
韓國國君韓安向秦國割讓土地,并獻出國君的大印,請求作為秦國的附庸,派遣韓非為使節(jié)往秦國拜謁問安。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之一,精通刑名法術的學說。他看到韓國國力日益削弱,多次寫信給韓王求取錄用,但總得不到韓王的任用。于是,韓非深惡韓國治國不致力于訪求人才,選任賢能,反而推崇虛浮、亂無能的蠹蟲之輩,把他們安置在與實際功勞不相稱的高位上;國勢寬松時驕縱寵愛那些徒有虛名的學者,國勢緊急時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所培養(yǎng)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卻又不是所培養(yǎng)的人。為廉潔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權臣的排斥而悲傷。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變化,撰寫了《孤憤》、《五蠹》、《內儲》、《外儲》、《說林》、《說難》等五十六篇文章,約十多萬字。秦王嬴政聽說韓非是個德才兼?zhèn)涞娜?,便想約見他。
【材料解析】
韓非跟信陵君、平原君等公子一樣,都具有貴族背景,大家都有一顆報國之心。后者或多或少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許多貢獻,然而前者卻生不逢時,遇上兩代昏庸無能的韓王。有人問,如果韓非不是生在韓國,而是魏國或者楚國貴族,那么他會不會也跟信陵君,春申君那樣有成就。筆者認為,不會。因為像他這種經(jīng)天緯地之才的人只有偉大的人物才能欣賞得來,他注定只能在另一方面名留青史??v觀韓非一生,他做錯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值得我們去思考?
第一、不懂得尋找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盟友,只是孤軍奮戰(zhàn)
韓非是韓國貴族,眼看韓國國力衰微,他一心想為國家出一份力。結果他卻一個人在那里奮斗,沒有一個堅強的后盾。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韓王昏庸無能,滿朝文武都是酒囊飯袋,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這樣,肯定還有其他人跟他一樣,滿腔熱血,想為國家出力,只是無權無勢,很難形成氣候。假如韓非真的一心想救民于水火,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團結能團結的人,拉攏可以拉攏的人,當自己提出改革方案時,韓王如果反對,起碼有其他人幫忙說話。
可是他沒有。
雖然韓非提出的主張非常有建設意義,但是這些不僅限制貴族特權,加強王權,同時也對王權提出了一堆要求。這個時候,對韓王,對朝中大臣來說,都不討好。試想這樣的意見誰會喜歡,誰又去幫忙。想當年那些鬧革命的前輩們,為了打倒帝國主義,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他們不也先團結無產階級,拉攏中產階級,打倒中產階級嗎。他們都知道不是所有人都無動于衷,只是沒有號召力的人團結他們。
第二、不懂得委婉勸說韓王,對于看不順眼的當面批評
世上絕大多數(shù)人,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錯的,也很少人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唯有上帝或法律,才能讓一個人主動承認錯誤。
韓國作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雖然不及魏趙,但是起碼有自己的優(yōu)勢。然而在韓王安的經(jīng)營下,國土日益縮小,人民生活越來越艱難。在這方面韓王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但是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依然我行我素繼續(xù)任用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
韓非眼看國家日漸削弱,結果對韓王提出各種批評。如“治國不務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實之上,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胄之士,所養(yǎng)非所用,所用非所養(yǎng)。”
你是過來提建議的,不是過來批評對方,這個沒做好,那個做不對。人家韓王是領導,你作為臣子,這樣毫不客氣指出他的錯誤,他也需要面子。就算有心改正的人,為了尊嚴他寧可亡國也不自我反省。所以在勸人的時候,要學會溝通,學會給別人面子。
第三、立場不堅定,對外界環(huán)境局勢不敏感
韓非作為韓國使者,前往秦國面見秦王。那么就應該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自己此次來的目的是做什么,想達到什么目的,跟秦王表明自己的立場。然而來了之后,卻給秦王出注意,說什么破解合眾的計策。這明顯跟他的身份不符合,無論是明確幫助秦王還是暗示秦王怎么做,都不合適。因為在對方眼里,你就是韓國使者,你沒有拋棄自己國家,反而給敵國出謀劃策,滅了自己國家,這誰信。
況且,放眼整個中原各諸侯國,沒有一個能與秦國抗衡。在這個時候,要么誓死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幫助韓國爭取幾年喘氣的時間,要么表明自己態(tài)度,說自己獻計也是希望日后,能寬待韓國人民。然而他卻什么都沒有,身份不清不楚,這不禁讓多年的同窗好友,感覺到了潛在的利益威脅。
【啟發(fā)】
1、要想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學會找盟友。有了支持者,才不會感到孤單,遇到困難,對方也會幫你。沒有盟友,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很難成事。
2、想勸說別人時,先要尊重別人,不要好為人師,更不要批評別人。因為沒有人會主動承認,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錯的。
3、要么不開口,開口就要立場堅定,不要遇到困難就搖擺不定,這樣只會讓別人認為你很懦弱。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免費獲取10萬冊電子書 。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