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幼兒園老師放學留下來談話后……
萬事開頭難,一直想記錄一些自己的事,無奈總被各種打斷,其實還是自己不夠堅持,但是卻有足夠的懶惰來躲避。

這第一篇文章足足拖了好幾個月才開始寫,并不是現(xiàn)在時間閑下來了,而是發(fā)現(xiàn),春天來了之后,反而更加忙碌了起來,如果再不寫,怕是一拖再拖號都要被封了吧。主要呢,是分享一些生活所見,趣事、囧事、個人經(jīng)驗等等,也許沒有干貨只是純粹分享的東西沒法兒讓大家在信息洪流中感同身受,那就當這里是自己的一個樹洞好了,也可以當大家的樹洞。

最近天氣漸漸回暖,想帶娃出去散散步,搭個帳篷,沒想到京東京造買的帳篷和小推車到現(xiàn)在都還沒發(fā)貨,推車上的小桌板倒是先送來了,搞得我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還沒發(fā)貨的那些物流信息日復(fù)一日地推遲,從最早4月9日前送達,到現(xiàn)在看是預(yù)計4月25日送達。

等快遞我從清明節(jié)等到勞動節(jié),因為周邊城市還有疫情,所以做好了繼續(xù)等到端午節(jié)的準備,畢竟現(xiàn)在下單重買的話,價格比我當時買還要貴了一兩百塊,貧窮使我承受著延遲滿足,還敢怒不敢言。

這十八線小城市,除了公園遛娃,也沒有什么其他可以給娃耗電的地方,更何況疫情期間,公園也時常會暫停接客,只能樓下小區(qū)小廣場遛一遛了。我家有一個馬上即將要四歲的男娃,叫一哥,渾身上下散發(fā)著永動機的氣質(zhì),技能樹上拆家技能點滿,上躥下跳點滿,高聲喊叫點滿,真不知道別人家又乖又聽話的男孩子是怎么帶出來的,果不其然前幾天周日,因為做全員核酸幼兒園調(diào)班上課,我和爸爸休息,于是四點五十準時出現(xiàn)在幼兒園門口履行難得的接娃放學義務(wù),沒想到老師看了一眼我們說:是xx爸爸啊,媽媽也來啦,那你們等一下,我們聊聊。我和爸爸相視一笑,心里不約而同都喊了一聲:完蛋。
老師一頓反饋,說自從小班這學期開學以來,一哥就特別不受控制,滿場跑、不睡覺、上課玩凳子、跟別的小朋友打鬧、甚至還有一些迷惑行為,非得一位老師時時刻刻在他面前盯著才能消停,全班三十幾個娃,怎么可能就只看你家一個呢。于是老師想要父母在家里也要約束他的行為, 比如減少戶外項目,多做一些安靜的事情。我們只能盡力吧,畢竟他還有十幾天就再也不是三歲小孩兒了……

第一次當媽,難免對娃的問題感覺有些棘手,平時在瀏覽各大公眾號的時候,都忍不住給自己的娃對號入座,比如跟老師聊完之后,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講孩子為什么坐不住的:

趕緊轉(zhuǎn)發(fā)給爸爸和朋友討論,朋友勸我:一回生二回熟,幼兒園的路還很長,再來幾次放學談話,你就淡定了。是的,得病的可能不是孩子,是被約談后的老母親。
爸爸收到我的分享對此怎么看呢,想多了,爸爸根本就沒回復(fù)我。

我也不懂大家同樣是上小班的,在老師拍的集體合照中發(fā)現(xiàn),別的同學長得又高又大,一哥在別人面前整個小一套,行為舉止還像個小寶寶,說話還是奶聲奶氣的,我沒有生長焦慮,就是覺得同班同學心智成熟一些會不會讓他在幼兒園這個小社會有交流障礙,不過后來通過老師的談話得知了一哥的在校行為之后,便放下了這個擔心…已經(jīng)有好兄弟一起違背老師規(guī)定,能有什么障礙。
最終,我們決定暫時取消了家里所有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我曾經(jīng)對看電視、玩電子游戲沒有過多地干涉,老人家?guī)薏灰?,一哥上幼兒園之后,周末以及放學回來看會兒電視我是可以接受的,頂多使用小小優(yōu)趣、白澤等優(yōu)質(zhì)兒童視頻內(nèi)容框一下范圍。但一邊看電視,一邊玩玩具的情況持續(xù)下去,的確會影響一哥的專注度,雖然我也不想用表現(xiàn)好了就可以獎勵他看電視來鼓勵他,但是這些確確實實對孩子來說是“心愛”的東西,可能你讓他罰站什么的都無所謂,但是不允許使用電子產(chǎn)品卻著實能讓他感受到“心碎”,在一哥心里:看電視、吃零食、新玩具、出去玩,是生而為人短短三年最開心的事情。

我在跟一哥說“禁電”規(guī)則的時候,著重強調(diào)了媽媽是不反對你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的,甚至我能找到好看的動畫片,好玩的游戲,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但是要讓他感受到世界上是有規(guī)則的,越大越要遵守一些基本秩序和禮貌,能夠靜下心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能力。

目前“禁電”行動已經(jīng)持續(xù)一周多了,在這一周里,一哥全然不提想要看電視玩游戲,放學回來會分享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奶奶在做晚飯的時候,他能專心做出一個拼搭玩具成品,睡前會和爸爸討論機器人如何變形。雖然老師的日常在校視頻看不出行為是否遵守了規(guī)則,但是一哥明顯從之前最后一排坐到了前排的位置。要知道約束娃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過家校共育慢慢引導(dǎo)才能有所改善,所以我也不太著急馬上就能擁有一個知書達理的娃。父母的難點在于如何平衡老師的建議、家長的引導(dǎo)以及娃自己本身,畢竟基因放在這兒、性格放在這兒,因材施教才更重要不是么?
當一哥半夜做夢都在喊:“賽羅,你給我過來!”的時候,我希望可以早早地安排他觀看我云盤里準備好的其他動畫片,被奧特曼支配的小孩兒真的太另家長頭疼了。